路遙《人生》:底層奮鬥者的悲歌

文 | 壹默瞭然

路遙《人生》:底層奮鬥者的悲歌

01

細讀路遙的《人生》,發現就是一個個輪迴:

高加林要告高明樓,結果自己被張克男媽媽告了;

高加林拋棄了劉巧珍,結果自己被黃亞萍拋棄了;

劉巧珍愛高加林愛的卑微,高加林又在黃亞萍面前卑微;

劉巧珍對高加林說的土味情話,後來馬栓又跟劉巧珍說了;

高加林的事業之路經歷了

回鄉—進城—回鄉

,最終回到原點。

高加林的悲劇在於,不甘心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出身卻限制了他只能當農民;一心向往著城市,城市卻不接納他。

他的坎坷人生,本質上是對自身命運的抗爭。然而在時代和命運面前,個人的奮鬥,顯得那麼渺小。

路遙《人生》:底層奮鬥者的悲歌

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80年代,其實可以代入到任何時代的底層奮鬥者身上。

今天,無數漂泊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希望透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命運,他們不正是當代的“高加林”嗎?

02

高加林在事業上跌過兩次跟頭。

一次是自己坐了三年的民辦教師崗位,被大隊長高明樓拿去給了自己的兒子,不得不回村當農民。

另一次是被張克南母親檢舉,丟掉了縣城裡的工作,再次回到農村。

在《

高加林,活該你單身

》中,壹默分析了高加林的兩段戀情,今天跟大家說說,他事業失敗的自身原因。

1、心態不好,急於求成

高加林之所以越混越差,並不是他本身能力的問題,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的心態沒有擺正。

事業也好,戀愛也罷,他總想著急於求成,對自己的選擇缺少一份敬畏之心。

民辦教師被下了,被迫回村當農民,一開始就是蠻幹,想把所有的苦都嘗一遍,手都爛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又急於忘本,想做個真正的城裡人,試圖徹底撇清和農村的關係,為此狠心拋棄了巧珍。

路遙《人生》:底層奮鬥者的悲歌

工作上有了一點小成績,就得意忘形,天天和黃亞萍招搖過市,引來非議。

在單位根基還沒站穩,卻好高騖遠,想借著黃亞萍的資源往高處飛。

沒錯,年輕的時候,是應該有點理想,否則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但這一切的前提,要以自己的真實狀況為基礎。

脫離現實的夢想,想要的越多,摔得就越慘。

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如果沒有適合的機會,與其焦慮不安,不如潛心蟄伏,等待時機的到來。否則,高加林的悲劇,還會再次上演。

2、說話做事,不留餘地

高加林因為生在農村而內心自卑,所以特別敏感,特別在乎面子,總是憤憤不平,覺得周圍人都在跟他較著勁,隨便說句什麼就傷害了他的玻璃心。

因為這個性格,

他總是把話說絕,把事做死,不給自己留餘地,也不給人留情面,只圖自己心裡痛快

連霸道的高明樓都知道得罪高加林後,給他再找點甜頭補償。馬戰勝在街上遇到他,還要和他打招呼,訴說自己的無奈。

這兩個人精都懂得,話不可說絕,事不可做絕,給自己留條後路。

果不其然,後來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調回地區做勞動局長,兩人為了巴結高玉智,又給高加林在縣委找了份通訊幹事的工作。

“走後門”進城的高加林,依然不懂得收斂鋒芒。

當他在體育場大出風頭之後,就開始飄了,和同志們說話言詞尖銳,得意的小表情那是藏也藏不住。

這樣的人,群眾基礎肯定好不到哪兒去。關鍵時刻,都沒人會幫他說句話。

最後,因為自己和黃亞萍的這段戀愛,得罪了張克南的媽媽,被檢舉。連他叔父也不好包庇,由此丟掉了工作,也失去了戀人。

3、對長輩的勸誡,不以為意

從農村出來的有志青年,身上有許多和高加林相似的地方。

因為父母沒文化沒見識指導不了他們,都是靠自己一個人打拼出來的,混得比自己父母好的,內心都是不把長輩的意見當一回事的。

哪怕混得不好,也以為自己有理想有見識,對長輩的勸誡不以為意。

所以,當父親和德順老漢來城裡勸說高加林要珍惜巧珍時,他是不會聽的。

然而年輕時,往往看不清最珍貴的是什麼。長輩的話,該聽的還是要聽,可以少走彎路。

03

故事的結尾,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後,村裡的人並沒有冷嘲熱諷,而是對他施以關懷,給他送來生活用品。

我覺得,其實這是路遙筆下的人性光環。

現實中,像高加林這種不尊重長輩的倒黴蛋,不太可能受到這樣的善待。

農村人是淳樸,但農村的人情世故,因為資源的匱乏,往往比城裡更直接更現實。

只有像他叔父那樣衣錦還鄉,才會有這種待遇。

雖然高加林失敗了,可我心裡對他還是讚賞的。人年輕的時候,沒有經驗也不夠成熟,做錯事情也是正常的,至少他曾經為夢想苦苦奮鬥過。

最後,送給大家《人生》裡一句話: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共勉。

· END ·

作者:壹默瞭然,文字裡詩意,煙火中成長,喜歡用電影解說世間百態。

【往 期 推 薦】

《親愛的》: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有一個不愛自己的老婆,生活是什麼感受?

看完苗圃的《櫻桃》,才知道什麼叫徹底的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