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三次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消費升級,是政府工作中一直都在強調的一個概念,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1990年以來,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成為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主要動力,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是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力量之一。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三次消費升級,推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消費結構的演變帶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第一次消費結構升級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初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第一次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因為在改革之前中國一直採用的是計劃經濟,生產水平不高。人們的消費動機不明顯,市場基本處“供給決定型”你給啥我就買啥,改革開發沿海的輕工業發展,形形色色的商品進入市場。在量的方面上給了很大的補充價格隨之下降,人們的購買慾也得到很大的刺激,從而拉動了整個經濟發展改變了整個消費結構。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這波消費升級曾經拉動了我國輕工、紡織產品的市場,比如當年東北火熱的紡織廠,這批人今天大半進入了物流領域。

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人們的收入有所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產生和崛起,在這一階段的前期,“老三件”(腳踏車、手錶、收音機)和“新三件”(冰箱、彩電、洗衣機)分別是溫飽和小康時期的標誌性消費品,作為一種時尚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後期階段的消費特點是:家用電器消費快速增加,耐用消費品向高檔化方向發展,大螢幕高畫質晰度彩電、大容量冰箱、空調器、微波爐、影碟機、攝像機成為城鎮居民的消費熱點,普及率進一步提高。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這一轉變對電子、鋼鐵、機械製造業等行業產生了強大的驅動力,帶動了第二輪經濟增長。市場經濟爆發之初,一部分人巧借改革東風迅速暴富,急需透過炫耀性極強的產品快速融入上游階級,跟原來家鄉同等背景的窮兄弟們區分開來,所以一些昂貴但並不具有價效比的奢侈品迅速出現,滿足了他們區分階級的需要。

第三次消費升級在近10年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千禧年之後,透過加入WTO、抓住移動支付發展彎道超車等,抓住了發展的契機,經濟水平有了一次次的新飛躍。

這一過程中,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住宅、旅遊等方面的消費井噴,而與之相關的服務業、網際網路業,比如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增長猶為迅猛,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甚至00後,逐漸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人群,他們的消費觀念與上一輩有著很大的差別,比如對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費、信用分期購買、租賃代替購買等消費觀念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新動能加快增長。近年來,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服務業新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徵。 “資訊、汽車等消費增長迅速顯示出消費升級加快,消費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擔當穩定經濟增長重任,將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消費升級的方向是產業升級的重要導向,只有圍繞消費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行投資、創新和生產,才能提高投資和創新效率、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值,促使產業升級,維持經濟穩定、高效增長。而反過來產業轉型升級後,提供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也會促進消費升級,進而促使經濟穩定增長。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相互促進,是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需從提升消費實力、挖掘消費潛力入手,也要改善消費環境、發展消費金融、提振消費信心。

消費升級推動本國產業發展

美國、日本消費高峰期伴隨本土品牌的崛起

美國、日本在1970s-1980s都經歷了消費高峰期,消費需求爆發也促進了相應的本土品牌發展。70年代初,美國私人消費支出GDP佔比迎來向上的拐點,從1970年的60%持續上升至目前的68。7%。並且1970s-1980s期間,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同比增速平均在9%的較高增速。這一時期美國誕生了如可口可樂、百事、迪士尼、寶潔、強生等一批全球知名的消費服務類企業。從1970-2000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市值最大漲幅分別達到20倍、30倍,同期EPS漲幅分別達到27倍、18倍。日本在1960年宣佈啟動“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透過減稅、加速折舊等政策措施促進經濟發展,也為後期消費的爆發奠定基礎。日本私人消費GDP佔比從1970年初的52%持續上升至1979年的58%,同期私人消費同比增速維持在15%左右。80年代日本私人消費的同比增速也維持在5。6%以上的較高水平。這段時期內日本也誕生了如豐田汽車、索尼、松下電器等為代表的汽車、電子等消費製造業品牌。日本在1967年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70年代豐田、日產、富士重工、鈴木等公司迅速成為世界級的汽車生產商,從1970-2000年,豐田汽車市值漲幅最高達46倍。

中國的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當前我國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相當於美國、日本的70s、80s年代,居民消費需求爆發,並且也將推動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展。以家電、消費電子和汽車產業為例,我國自主品牌的滲透率在不斷提高。我國的家電市場已經被國有品牌主導,格力、美的、海爾合計在空調行業市佔率達49%,海爾在冰箱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達39%,遠超西門子的13%和三星的7%。2016年國內彩電市場外資品牌的市佔率也已經降至15%以下。消費電子領域,國有品牌迅速崛起,國產手機的市場佔有率近幾年迅速提高。根據Gartner統計資料,截至2016Q3華為、OPPO、Vivo等國產品牌手機合計市場佔有率已經達21%,超過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三星的19%,相對於2015Q3的14%也明顯提高。2016年我國汽車自主品牌也迎來快速擴張。2016年我國乘用車銷量首次超過2400萬輛,同比增速15%,而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首次超過千萬輛,同比增長20。50%。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3。2%,其中中國品牌SUV、MPV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58%、90%,三四線城市成為自主品牌SUV的重要市場,未來汽車自主品牌有望複製家電和手機領域自主品牌崛起的趨勢。

我國品牌企業規模仍相對較小

我國大部分龍頭企業與相應的海外企業相比規模仍然明顯較小,國內僅有白酒、家電、通訊、傢俱、電影院線等行業的龍頭市值超過海外相應上市公司,具體如貴州茅臺市值764億美元,已經超過全球最大酒類公司帝亞吉歐市值739億美元;國內家電龍頭格力、美的市值達到300億美元左右,超過海外家電企業飛利浦、惠而浦;國內通訊行業龍頭華為2016年營收達到767億美元,超過思科492億美元等。但我國其他大部分消費龍頭市值規模與國際企業相比差異巨大,仍處於發展初期段,如國內乳製品龍頭企業伊利股份市值163億美元,較國際乳製品龍頭雀巢市值2639億相去甚遠,國內汽車龍頭企業上汽、吉利市值分別為468億、141億美元,相對豐田1570億和通用汽車512億美元市值仍然差異也較大。在動漫產業領域,我國本土動漫龍頭企業奧飛娛樂市值僅33億美元,相對美國傳媒巨頭迪士尼而言還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從中美兩國消費龍頭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市值佔比的角度看,美國消費品巨頭如可口可樂、迪士尼、強生、寶潔等企業最高市值佔比均達到1%-1。6%之間,國內僅有白酒企業如茅臺、洋河、五糧液以及上汽集團的市值佔比超過1%,其他大部分消費類企業市值佔比仍然較低。

結語

為推進消費升級,政府著手進行房地產改革(租售同權,凍住樓市)、醫療改革、教育改革,減少居民在這三座大山上的消費;另外,透過個人所得稅改革,使居民可以有更多的餘錢可以進行消費;另外,政府透過支援新零售,鼓勵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消費領域的運用,更好的提高消費體驗和效率。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