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古老的民間習俗——祭蟲王

在我們中國古老的民俗節日中,農曆的正月十三,是蟲王的誕辰日。蟲王,是古代中國農村驅滅害蟲呵護莊稼的保護神,也稱蟲神。民間的八蜡廟、蟲王廟、劉猛將軍廟,都是為了祭祀蟲王。

在這一天,不但民間會舉行聲勢浩大的迎神賽會,就連官府都會舉辦隆重的祭祀典禮。當然,不管是民間還是官府,祭祀蟲王的目的都一樣,都是祈請蟲王驅除各種害蟲,確保來年五穀豐登,人畜平安。

這個保護神到底是鳥,還是人,還是其他的什麼,眾說不一,難以分辨。大概來說,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鳥,一種是人。

正月十三,古老的民間習俗——祭蟲王

一、鳥說

有的說這個保護神,是一種叫做鶖的專食蝗蟲的水鳥,這種水鳥的頭部和頸部都沒有長毛。據《夷堅支志》記載: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安徽、江蘇一帶即將秋收,卻“蝗蟲大起”,遮天蔽日,危害莊稼,人們束手無策。突然有一天,成千上萬的水鳥飛來啄食蝗蟲,不到十天,便“蝗無孑遺,歲以大熟”。朝廷知道後,封這種叫做鶖的水鳥為“護國大將軍”。民間百姓則把這種水鳥視為蟲神來祭拜,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流露出古人對自然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

正月十三,古老的民間習俗——祭蟲王

二、人說

有的說蟲王是人,就是劉猛將軍,很多地方都有劉猛將軍廟。劉猛將軍到底是誰,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宋欽宗時期的劉仲偃的,有說是元朝末年猛將劉承忠的,還有說是南宋劉銳的,但說得最多的,還是南宋抗金名將劉錡。《如皋縣誌》上記載:“劉猛將軍,即宋將劉錡,舊祀於宋”。

劉錡,甘肅靜寧人,曾經率部大勝金兵,是之聞風喪膽,但卻遭到奸臣秦檜的排擠,奪去他的軍權,讓他做了地方官。他在任上時,整頓田畝,興修水利,消除蟲害,深受民眾愛戴。《恰庵雜錄》記載:淮南、淮東、浙西制置使劉錡驅蝗有功,宋理宗敕封他“揚威侯暨天曹猛將之神”。

江蘇無錫劉猛將軍廟曾有一副對聯:“臥虎保巖疆,狂寇不教匹馬還;驅蝗成稔歲,將軍合號百蟲來。”

正月十三,古老的民間習俗——祭蟲王

相傳農曆正月十三,是劉錡將軍(劉猛將軍)的生日。在這一天,不但官方會正式祭祀,老百姓也會舉行迎神活動。屆時人們宰殺牲畜,獻上供品,鄉民們還肩抬著劉猛將軍的神像遊街,稱為“待猛將”。大家把這一天搞得非常熱鬧,用來表達對蟲王的紀念和對來年豐收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