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9 月 28 日,零跑 C11 正式上市,售價 15。98 萬~ 19。98 萬元。

在新車釋出會 PPT 上,最令人印象深刻應該是:

1。「很可能是 20 萬以內最強純電 SUV。」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2。「 50 萬元級別的期待,不到 20 萬就能實現。」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這兩句話可謂濃縮了零跑 C11 的核心競爭力——價效比。

零跑用不到 20 萬的價格,為消費者帶來了一款從動力、續航等「硬實力」,到智慧座艙、自動輔助駕駛等「軟功能」,在紙面上都很難被挑出短板的純電 SUV。

因此,不少媒體曾經在介紹零跑 C11 的時候,都會借用一個智慧手機熱門詞彙:「水桶機」。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而當零跑對外解釋如何實現功能「滿配」卻價格低廉的時候,常常會搬出一句籠統的概括:

「在很多關鍵部分都實現了全棧自研。」

那麼,全棧自研究竟給零跑帶來了哪些優勢?在此基礎上,零跑如何規劃未來?此前,零跑提出的 2025 年年銷 80 萬臺的豪言壯語究竟只是說說而已,還是認真的?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帶著這些問題,在零跑 C11 上市之後,超級充電站對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朱江明、零跑科技副總裁曹力、零跑科技市場部總經理周穎、零跑科技戰略與產品規劃部總經理江濤進行了專訪。從他們的解答之中,我們能找尋到以上問題的一些蛛絲馬跡。

以下為專訪實錄:

Q :零跑憑什麼實現全棧自研、全棧自研帶來了哪些優勢?目前零跑 C11 的智慧駕駛水平究竟如何?

A :自研的優勢,主要就是品控和成本的優勢。

座椅、車機等等,最重要的是打通控制器之間的通訊,如果不是自己研發,都是採購別人的話,難度就會很大,品質體驗和成本都不好控制。

大家剛剛在參觀了零跑母公司大華股份展廳之後,會發現裡面其實展示了很多形態不一樣的產品,這些產品其實和汽車上的控制器、車燈,沒有實質上的差別。

相反,大華用在智慧交通上的產品,技術標準和要求會更好,比如 24 小時工作的 LED 燈。

所以,在汽車製造上,座椅控制器、車身控制器等等的自研自造,對我們而言並不是從零開始,我們也有深厚的技術積澱。

智慧駕駛方面,目前包括 C11 和 T03,使用者體驗還是不錯的。包括晶片和其他核心零部件,我們都是自研或採用國產,從底層的驅動軟體,到上層的應用軟體,乃至演算法,需要逐步完善、最佳化協同,這是一個必要的逐步成熟的過程。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C11 的核心競品有哪些?另外,自研對成本控制的差異水平會是怎樣?

A :對 C11 而言,從造車理念或邏輯上,我們是沒有競爭對手的。

或許未來 2-3 年,會有追隨者,同樣是透過自研自造,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買得起的豪車。

如果站在市場層面看,所有在 15-20 萬價格區間的產品,包括燃油車和電動車,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自研對成本的差異影響,就拿比較冷門的車燈舉例。我們知道,作為上市公司的車燈生產製造商星宇,他們的毛利基本在 15%-20% 之間,10%-12% 的淨利。

目前一套燈,賣給廠家是 3000-4000 元,新能源產品車燈相對更復雜些。C11 一套燈在 4000 元左右。參考 15% 的毛利,那我們自研的話,就能節省 600 元左右。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零跑 C11 怎麼可以把價效比做的這麼高,是別的車企賣得太貴,還是我們賣得太便宜了?

A :一臺車的成本,和產品結構設計有很大關係,可以透過結構設計最佳化,降低成本。

另外,就是透過廠家讓利使用者,可以進一步強化產品的價效比優勢。

昨天大家也看到了,我們的展臺上,很多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做的,這個也會節省比較多的成本。所以,幾個方面綜合起來,零跑就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Q :很多造車新勢力的前幾款車型就奠定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那麼 C11 這種高性價比的產品,是不是也意味著零跑汽車就是要樹立這種親民的定位?

A :是的。我們就是堅持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豪車,而且要不斷提高產品的豪華體驗。

產品級別會升級,但是價效比一定是最優的。我們就是要在各個級別,奠定這樣的標準,C11 就是 15-20 萬區間的標準。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我們走高性價比的路線,前期讓利一些毛利,要儘快的產生使用者,後期再把毛利拉高盈利?

A :也不是。我記得原來雷軍有一個說法,他說他的毛利產品絕對不能超過 5%,超過就錯了,就不對了。

Q :所以我們後期的盈利從哪裡來?一直走低毛利的路線,高性價比的路線。

A :靠規模。我們為什麼要自研,就是要規模。我們的目標,2025 年要做到 80 萬年銷量。

Q :對於 80 萬年銷量,大家都在說你吹牛,是不是可以把標準放低一點?

A :不能給自己留有退路。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既然要全面自研,電芯也是很核心的,這個未來有計劃嗎?

A :電芯是標準化產品,是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沒有必要自研。我剛剛講的電池包的 PACK 及殼體,將來一定是汽車廠的事情,而不是電池廠家的事情,這個分工更加明確。

Q :但從現在整個電動車產業發展來看,特斯拉也好,通用也好,他們都在從跟電池廠商合作,逐步涉及到自研。而您覺得電芯可以交給供應商來做?

A :對,因為它是標準的,也沒有接入什麼協議和控制器。它就是兩個輸出,一個正,一個負,體積、容量都是標準的。零跑更多的核心自研,是在智慧,控制智慧這一塊。

Q :零跑 C11 前期交付的預期是?

A :今年的目標是朝著交付 6000 臺以上的目標去努力。

Q :零跑提到 AI 技術也將利用在電池管理系統 BMS 上,而我們知道,AI 技術一般都應用在感知和語音這塊,BMS 將如何使用 AI 技術?

A :雲平臺是我們自研的,包括 BMS 也是我們自己建的,我們對所有電池的資料資訊都是可以進行收集的。

然後利用這些資料資訊,去綜合判斷電池是否存在異常,如果存在一些異常,也可以快速處理問題,顯著提升安全效能。

另外,比如說做一些安全的預判斷,經過歷史資料的變化,可以對電池電芯本身的能力進行最佳化。

Q :這是一個實時監控的雲端 BMS 嗎?還是實時監測會有報警機制,有大概的資料嗎?前不久有的品牌在講雲端 BMS,大概會有資料,比如說一級警告、二級警告,有時間說是提前兩個小時,或者是提前一週,零跑這塊是怎麼處理的?

A :實際上我們 2019 年的產品上已經有這套系統了,每臺車上有四千多個數據信息點上傳到雲平臺,都有歷史記錄。

我們這個雲平臺有幾方面應用,一是維修店可以利用後臺,看到車輛所有與報警相關的資料,包括這輛車原來在哪裡維修過,我們可以在後臺更早的通知使用者,提前回店調整一下。

第二是可以給我們設計提供更多依據,比如,我們可以統計到車窗上下的最高頻次是多少,超過這個頻次壽命就過了。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們的雲平臺做了很多的事情。

類似今天大家看到的大華的軟體平臺,每一個攝像頭採集的資料都可以收集上來,控制命令都可以傳達下去。這都是因為我們有更好的技術基礎。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最近有幾個公司的自動領航服務駕駛都出了安全事故,零跑怎麼看待自動領航技術目前的成熟度?你們計劃什麼時候推送這個技術?零跑自動領航駕駛的可靠性會是什麼水平?

A :首先,我們還是比較慎重的,沒有宣稱自己水平怎麼樣,但是我們的使用者覺得零跑智慧駕駛輔助功能體驗很好。

對於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來說,視覺是感知的核心,識別率有沒有誤差非常重要。我們現在苦練內功,想辦法讓感知把平板貨車也可以檢測出來,集裝箱也可以檢測出來,百分之百的檢測出來。

預判需要有一種感知來做主導,很多媒體都知道 AEB 實驗,測試哪種方案更可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就怕誤判,要調的非常不靈敏。太靈敏的話,誤判了,一個急剎車後面就追尾了,麻煩就大了。

所以就判據來說,比如說車輛有系統報警,是雷達發現的,但是視覺感知沒發現,它到底要相信視覺還是相信雷達?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馬斯克為什麼說只要一種就可以了,就是除非你的雷達感知也做到 99。99% 正確率,但是目前做不到。

Q :您覺得智慧駕駛的技術演算法融合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

A :對,越是融合的越多就越有難度,只要有一個不準訊號被採納了就有一個誤判,緊急剎車就追尾了。除非各感測器的技術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現在大家不相信雷達的準確度,才會調整它的靈敏度,哪怕有些低速障礙物被發現了都當做沒發現,最多是叫兩下,絕對不剎車。低速目標它是不可靠的,你還相信它幹嗎,還增加麻煩。

Q :在智慧駕駛技術的研發路徑上,零跑跟特斯拉很相近嗎?

A :對,這個融合是一定有問題的,難度很大的,除非你的各種感測器很過關了,這個才是加分的,保證百分之百融合,三合一更保險。

但如果它經常誤觸發的話,你是不敢用的,毫米波雷達是很經典的案例。現在的鐳射雷達,我覺得它的成熟度也有待提高,至少從原理上和實際的測試上是這樣的。

另外一點是,我要裝個一千 T,或者是一萬 T 算力的 AI 平臺,就像大家現在買一臺最高配的電腦,三年以後這臺電腦貶值了多少。摩爾定律是 18 個月,我覺得現在摩爾定律也在加速。五年以後,花兩萬塊買的最高階的 AI 平臺,貶值三四倍,不值錢了。

Q :零跑車型上的智慧駕駛的晶片,以後都是可換裝的?

A :對,都是一個盒子。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零跑在自己的路線下,以後的車型也會進入到全攝像頭的方案?現在其實國內大量追求價效比的車型都換裝了磷酸鐵鋰電池,或者採用了混合電芯的方式,C11 以後的電池選擇方案上是不是有類似的技術路線使用?現有的 C11 的使用者訂單當中,高低配車型的佔比是怎樣的?有大量的新增車戶還是有換購的?

A :我們預裝這些雷達,只是多一些輔助,總體來說還是要往視覺方向走。

在技術層面,中國的人工智慧應用水平是超越美國的,像大華,拿了那麼多全球比賽的第一,而且在實際應用中,像我們的車牌識別很多在普遍用了。

每個小區的道閘,單位的道閘,每個公安的出入口,現在的高速收費的自動收費系統,都用的車牌識別。因為它是很嚴格的,比如說像高速公路收費的標,全國都一樣。

每個專案四到五家,或者是十家來 PK,你的識別率是 99。5%,還是 99。8%,完全看 PK 的效果來定,大華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這個就是技術的基礎。

還有人臉識別,中國絕對是領先的,大華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個跟我們視覺的目標跟蹤,是一脈相承的技術。

所以我們在這些上面的積累,和未來可能發揮的潛力,跟特斯拉去 PK 是有得一拼的,這個我是充分自信的。

第二個電池的路線,我們也會往磷酸鐵鋰的方向走,特別是豪華版,相對來說它有更好的價效比和更好的安全性。

我們的 C11 的使用者選擇的話,其中最多的是選擇 610 公里續航的尊享版,佔 50%。四驅效能版和 510 公里的豪華版各佔 25%。另外,加裝一萬塊錢豪華配置選裝包的使用者,達到了 70%-80% 的水平。

此外,我們的 T03 使用者有 10% 以上,是直接增購的。實際上 T03 在使用者當中的口碑是非常好的,我們也沒有做太多的廣告,我們 8 月份達到了 7200 多臺的訂單。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C11 上市之後好像有很多使用者反饋了銷售政策方面的問題。他們說關於在經銷商那邊一些雜費收取的問題,好像政策並不是很統一,對此零跑在銷售政策上有什麼舉措嗎?同時,零跑現在的銷售模式是自營+代理的營銷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怎麼跟相對更直營化的企業競爭呢?代理模式下,廠家怎麼做到真正的直面消費者?

A :首先第一個問題,我們已經在召開緊急會議,所有的經銷商開始統一協調,處理使用者反饋的問題,就是各種收費代理,我們儘量能夠達到統一的標準。

關於自營+代理的模式,跟直營的模式哪一個好,我覺得如果經營的好任何一個都好,如果經營的不好,自營的效率也很低,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原來我們也做了一次和華為的交流,從他們那裡得知,華為直營的只有三家店,其它全部是合作伙伴做的。但是它有一個非常好的管理手段,這樣代理也就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你要開店要有當地的資源,比如說商超的資源,門店的資源,管理本地化的優勢,以及作為自己一種業主的經營管理的心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只要把規範、管理做好,直營也可以做的很好,加盟也可以做的很好。

我們的使用者購車,首先要下載我們的 APP,透過真實的身份,進入我們的系統。這樣我們就知道每個使用者的狀況,跟每個使用者做互動,我們有自己的使用者運營部門,專門跟使用者進行連線。

同時,我們所有的門店都在用一個統一的營銷化管理系統,每一個銷售工程師,每個店長,都在使用這套系統。這個系統也是跟企業微信打通的,實現更加直接高效的對使用者的瞭解和溝通。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有了大華的支援,零跑自研晶片的成本是多少?今年零跑已經拿到了超過 80 億的融資,這麼多的儲備,接下來還會在哪些方面發力?您之前也說過,如果三年內零融資也可以活下去,現在是否還堅持這個觀點?IPO 上市的計劃和目標是什麼?

A :實際上凌芯 01 這款晶片還是大華的晶片團隊研發為主,我們只是提更多的需求。

因為研發一款晶片是要花很多的錢的,如果僅僅是用在零跑身上那是很虧的,即使做到兩百萬臺甚至三百萬臺,這個量還是不夠的。

但這個晶片我們在定義的時候,是按照車規級來設計的,既滿足零跑汽車的要求,同時它也是滿足大華 AI 裝置的要求,所以開發這款晶片是兩種意義,一起做這個晶片才有做這個的前途。不然只用在零跑上,算帳是算不過來的。

第二個問題,我們這次融資到位,肯定也是一種助力,而且造車確實是一個很花錢的業務,是重資產。

我們拿到融資主要就是建廠,研發和市場拓展三個方面。剛剛說我們如何去做 80 萬臺年銷量,要有 80 萬臺產能的話,我們至少要有兩到三個工廠,金華工廠下半年要擴容,最多明年可以生產 24 萬臺就封頂了。

未來我們要把智慧駕駛打造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更高算力的平臺從而能夠處理更為龐大的資料,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同時,這些資料都是以我們自己採集為主的,我們非常在乎資料的質量,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因為智慧駕駛是一個深度學習的產物,所以資料訓練的準確性非常重要。

去年 3 月份的時候,整個環境對新能源汽車不是很友好,那個時候我們說沒有外部融資,也可以讓這個團隊繼續生存下來,因為這個火種還是要保持住。但是如果真的發展,不融資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個兩百億,三百億就不要造汽車了。

最後,關於 IPO 目標,我們放在了明年。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未來零跑在使用者方面會作出哪些戰略?未來會不會在充電服務方面,比如說進行合作,或者是自建一些充電站?

A :在使用者這塊,我們今年是專門成立了使用者運營部門的,這個部門作為公司的一級部門,還在持續的建設中,關於使用者運營,我們首先是分幾個層次。

第一個,如何做好我們的產品體驗服務,這個是基礎,是根基。

第二個,如何讓使用者更便利,更高效的用好我們的產品,指導他們能夠充分挖掘我們的優秀產品力,百分百用好。得益於我們的雲平臺,我們就很清楚某個使用者哪些產品的優秀功能從來沒用過的,我們就會提醒你,我們現在是有一個主動提醒的功能。這是如何用好產品。

第三個,如何給我們的使用者建立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能夠豐富除了用車之外的生活。

第四個,如何打造一個使用者共享共建的商城。比如說,某個使用者有很好的產品,我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那麼只要透過零跑認證,這個產品可以給大家分享,好產品的分享買賣這是更深層次的。

關於充電補能這個問題,我始終覺得,這是一個社會性資源配置的問題,不是某一個車企能夠去解決的,因為它需要互聯互通,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需要政府的支援,是一個系統。

而且將來所有的充電系統,我們可能要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充放電的系統,是雙向的能源管理系統,這不是某一個車企可以做好。

要有一種規則,能夠讓它有序的利用,這個將來是可以作為國家的某種能源模式。

電動汽車是一個微儲能裝置,將來一回家插上充電線,該充的時候充,該放的時候就放。所以,我們目前也沒有計劃要去做很多的自有充電樁。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Q :您提到使用者共創,大家都在做,新勢力廠家都會遇到一些問題,您怎麼看待蔚來汽車的座椅事件?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會如何解決?

A :任何一款產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遺憾,不能百分之百的好。哪怕是蘋果手機,肯定可以也可以找出一百個比安卓手機差的地方,這個是一定的。

我們只能說盡自己的能力,如果某個問題點使用者說的很有道理,非常影響他們的使用,我們肯定會努力的,快速的改進和提升,有些實在沒法改的,只能在下一個產品上完善它。

Q :零跑的銷售渠道建設計劃是什麼樣的?

A :零跑汽車銷售渠道現在營業的是 174 家網點,在建 73 家,其中直營店 21 家,主要佈局在一線城市。

同時,我們還會在大量佈局商超內的形象店,主要是展現產品和品牌形象,到今年年底預計會有 270 多家,首家形象店落戶無錫。

Q :我們的智慧駕駛輔助功能,有很多到明年二季度推出,到時候在軟體層面是採取訂閱的方式嗎?

A :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還在評估當中。

Q :使用者有一個關心的問題,在 2022 年的第二季度推 C11 的智慧輔助駕駛內測,大家想知道的是時間節點,什麼時候可以全員使用?

A :我想最遲是第三季度,爭取第二季度。

C11上市後,零跑說:「為 2025 年年銷 80 萬不留退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