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23.9萬臺,被“嫌棄”的慢充樁又火了?

一年新增23.9萬臺,被“嫌棄”的慢充樁又火了?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當你把電動汽車停在慢充樁前面,等上大半天才能充滿電,走也不是等著又難受,是不是一件很鬱悶的事情?

這也是各地快充站(樁)迅速興起的主要原因。不過,今年業內火起來的,似乎不僅僅是快充……

一年新增23.9萬臺,被“嫌棄”的慢充樁又火了?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4月,國內公共充電樁同比增長53。4%。截至今年4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33。2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57。7萬臺、交流充電樁75。5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5臺。

相比去年同期,直流充電樁(快充樁)增加了21。4萬臺,增速高達60%。不過,除了直流充電樁之外,交流充電樁(慢充樁)的數量也在奮起直追。

相比去年同期,交流充電樁增加了23。9萬臺,增速已經逼近50%。同時,直流充電樁佔比公共充電樁僅為43%。換句話說,

交流充電樁的保有量更大,呈較高的增長態勢。

我們都知道,比起充電功率動輒上百、數百千瓦的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功率只有幾千瓦,充電速度比較慢,一輛純電動汽車充滿需要半天時間,效率明顯低於直流充電樁。因此,很多車主一看是慢充樁就會嫌棄地離開,另找別家。

那麼,充電效率低下的交流充電樁如今為何仍有企業追捧?巨大增量背後,凸顯新能源行業哪些發展現狀?

一、充電樁企業為何“棄快從慢”?

“交流電慢充樁非但不會被淘汰,反而會越建越多。”

嘉銘(化名)是深圳一家新能源投資企業的業務拓展經理。他告訴懂懂筆記,他所在的公司在珠三角地區運營著超過1000臺直流充電樁,以及將近3000臺交流慢充樁。

從今年開始,公司決定暫時不再投資新建直流充電樁,計劃新增的公共充電樁一律為交流充電樁,而且主要佈局在珠三角各住宅小區、商業綜合體的停車場內。

當問及他所在公司為何暫時擱置直流充電樁的投建計劃,轉而發力交流充電樁時,嘉銘的回答是

降本增效

“好多同行企業都在小區、綜合體停車場,搶著佈局慢充樁。”他表示在一、二線城市投建交流充電樁,投入產出比更高。但是,交流充電樁充電效率低,特定時間內“翻檯率”遠比直流充電樁低得多,何來投入產出比更高這一說法?

嘉銘解釋道,

交流充電樁投建成本遠比直流充電樁低,相應的投資風險也更小。

“建設充電樁的成本有兩大塊,一塊是裝置的費用,另一塊是場地租金。”他以自己所在公司採購的裝置價格為例,一臺120kW直流單槍充電樁的採購成本,通常40000元左右。但一臺7kW交流充電樁,採購成本僅需500~800元。

至於場地費用,直流充電樁通常都建在專用的新能源快充站內,需要獨立、開闊、平整的場地。對此,一位行業人士也向懂懂筆記透露,在深圳龍崗布瀾路附近,一家擁有20臺直流充電樁、佔地約450㎡ 的快充站,月租就要近3萬元了。

“相反的是,交流慢充樁通常沒有場地、環境要求,老舊小區地面停車場能立豎樁,綜合體地下停車場牆上也能掛壁樁。最重要的是慢充樁沒有固定的租金成本。”嘉銘說道,

目前交流充電樁通常以服務費分成,衝抵物業公司的租金。

不同地段,充電的服務費高低不同,物業與企業之間,服務費的分成比例,也從“二八”到“三七”不等。

知悉相關的行業資訊後,我們只要稍稍計算一番,便能發現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的投入產出比孰高孰低了。

一年新增23.9萬臺,被“嫌棄”的慢充樁又火了?

“要知道,

在一線城市,快充樁、慢充樁的充電服務費,都是差不多的。”

針對嘉銘的說法,懂懂筆記透過高德充電地圖查詢了同一地段直流、交流充電樁的充電服務費,發現的確如此。

以充電服務費0。5元算:同一地段,每天每臺直流充電樁服務12位車主,日均攤場地租金成本50元;而在小區裡的交流充電樁,每天只服務一位車主,平均每位車主充電40度電,物業服務費分成比例30% 。

一個直流充電樁,需要230天才能收回前期投入的裝置成本;至於交流充電樁,由於裝置成本低,即便“翻檯率”低,

回本也只需60天左右,且技術門檻更低。

因此,有不少中小規模的新能源企業,開始熱衷於佈局交流充電樁。

“有時為了讓慢充樁進駐停車場,還得討好物業,給物業送些禮才能過關。”他坦言,即使入場有些困難,且交流充電樁服務效率低,但得益於其成本低廉,投資風險較低,

適合大批次佈局,只要形成一定規模和量級,回報收益也很可觀。

曾有行業內人士表示,低效率的公共交流充電樁,註定難逃被淘汰的命運。但從近一年的交流充電樁新增資料上看,似乎並非如此。

只是,行業內新老玩家不遺餘力地佈局交流充電樁,純粹只是因為其成本低、風險小嗎?

不是,

新能源車主對於交流樁的需求,也在提升。

二、慢充更符合這類車主的需求?

“小區地庫不搞交流充電樁的話,簡直是浪費資源。”

廣州越秀某小區的物業負責人任經理告訴懂懂筆記,周邊好幾個小區都已經都配套了交流充電樁。

目前,他所負責的住宅小區,也正在招募合作企業,為地下車庫投建公共交流充電樁。

招募資訊釋出之後,先後有四家相關企業向小區物業公司表達了合作意向。因此,物業正從實力、運營能力、社會口碑等維度考量,擇優選擇合作的企業,力爭在今年八月之前,讓車庫的交流充電樁,投入使用。

“可以說,在車庫搞公共充電樁,最終會是多贏的。物業透過充電樁創收,業主、住戶給車充電方便,建設充電樁的企業也能賺錢,簡直就是皆大歡喜。”任經理透露道,目前,小區登記的新能源車佔比超三成。

正因如此,

最近半年業主、住戶對於在車庫引入充電樁的呼聲越來越高。

曾經有部分出於安全考量,並不支援在自家小區建設公共充電樁的新能源車主,在遭遇了“充電難”之後,態度也有所轉變。

“有業主告訴我,以前覺得每天通勤四五十公里,車子一週一充足夠了,到外頭的快充站充電,一小時充滿也很方便,沒有必要冒險在小區建充電樁。”任經理分析道,隨著城市新能源車保有量增加,快充站充電也變得不再方便了。

目前,部分一線城市的商用車輛,如網約車、小廂貨車、公交車等,純電的比例正逐步增加,網約車、公交車更是接近100%為純電動。而大功率快充,是這類商用車輛主流的補能方式。

同時,私家車市場中新能源滲透率快步攀升,

導致公共快充站擠滿待充電車輛、大排長龍現象時有發生,

一部分市中心的快充站,更是全天 24小時車滿為患。如今大晚上開車出門找充電樁的車主十分常見,時間的浪費、漫長的等待令車主不勝煩惱。

“之前看過新聞報道,廣州新能源車的滲透率近30%,整體的量很大了。”與此同時,任經理也強調,一線城市中心區域寸土寸金,很難找尋大片的空地新建快充站。所以,

市中心快充站的增速,遠趕不上新能源車的增速。

因此,有過幾次耗時耗力的快充經歷之後,不少新能源車主難免會感慨道,要是能在自家的小區裡充電該有多好。畢竟,下班到家給車輛插上交流插頭,慢一些無所謂,一覺睡醒後滿電出門,又方便又省心。

除了廣州之外,乘聯會資料顯示,深圳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車滲透率為47。05%,上海為40。07%,杭州、佛山都超過30% 。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中心大量建設快充站明顯是不現實的,至於郊區的快充站,則難以滿足車主需求。

相比之下,

交流充電樁無疑更符合上班族、家庭使用者的需求。

充電企業利用小區、商超的現有停車場,以較低成本佈局交流充電樁,似乎是滿足日益增多的新能源車主充電的需求,成為解決中心區域車樁比“倒掛”的最佳手段。

現在,

市場焦點似乎又回到了“車位資源”上面。

三、企業不怕燃油車佔樁了?

近日,深圳“寶能公館搶車位”一事再次凸顯了一線城市車位長期不足、停車位緊張的難題。本來已經十分緊張的車位,若改造成為新能源充電專用車位,難免會遭遇傳統燃油車佔樁的“老大難”問題。

“早期做慢充樁的時候,很多充電車位都讓燃油車給佔了,企業根本賺不到錢。”進入新能源充電樁領域已經四年的嘉銘,對此頗為感慨,燃油車佔充電停車位,影響交流充電樁使用的問題,的確拖垮了不少充電運營企業。

然而,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增加,

目前一線、新一線城市燃油車佔樁現象似乎有所緩解,

這也是部分充電樁運營企業再次鼓起“勇氣”,大力佈局交流充電樁的原因,“慢充樁投入成本低,只要確保大部分裝置正常使用,企業就敢做。”

嘉銘同時強調,燃油車佔樁現象有所緩解,但是並不代表佔樁現象徹底消失。他和團隊調研時發現,如今,傳統燃油車在小區、綜合體停車場尋找停車位時,都會優先避開標識顯眼的充電專用車位。

“要知道,以前哪怕有空車位,一看充電位出入方便,燃油車照停不誤。”他表示,目前在充電樁運營企業、物業方長時間“教育”之下,

傳統燃油車主尊重、配合新能源車主充電權利的意識也有所提升。

加上一線、新一線城市“綠牌車”保有量上升,傳統燃油車主非萬不得已,也不想犯眾怒。畢竟,現在進入停車場,新能源車數量不見得比燃油車少多少,“最近一兩年新能源車主呼籲佔樁立法、處罰的呼聲很高。”

只不過,作為行業內人士,嘉銘也並不建議採取“一刀切”立法的手段,禁止燃油車佔用充電位。畢竟大城市車位供應都較緊張,

在未解決供應問題前,粗暴地禁止燃油車停充電車位,或會引發燃油車主的不滿。

“今年,我們公司與物業合作的充電車位,

在充電的低峰期會允許燃油車停放,但會用明顯的標識,提醒車主留下挪車電話,

有新能源車需要充電可聯絡挪車。”他表示,類似“試水”是為了在公共充電樁、公共停車資源間取得一個平衡。

這種方式既滿足了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又不會明顯加劇一線大城市停車難的問題。在他看來:只有燃油、新能源車主間相互尊重、理解,佔用充電位的現象才能進一步減少,才有更多企業加入佈局交流充電樁,方便新能源車主用車出行。

相比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效率低,但得益於成本、技術門檻、用電需求低及佈局靈活等特性,慢充樁在短時間內非但不會被淘汰,數量上還會穩步地增加,並逐步滲透到有需求的住宅社群及公共場所,滿足車主日常的充電需求。

結束語

除了商用車領域,普通的新能源車主每天用車時間相對固定,頻次較低。想要提高新能源車的使用者體驗,

要麼大幅縮短使用者充電補能的時間,要麼是讓成本足夠低廉的充電裝置得以大範圍普及,例如車主的晚上休息時間進行充電。

在停車位資源緊缺,居民都住高層住宅的大城市,交流充電樁的普及,至少在一定時間內遠比隨車附送的充電裝置、額外購買的私人充電樁,都要更為實惠和實用。充得慢一些不怕,只要可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