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掉隊 沈暉面臨“至暗時刻”

大搜車資料顯示,2022年1月,威馬汽車月度銷量僅2685輛,旗下主力車型環比銷量幾近腰斬。而同期,小鵬、蔚來、理想、哪吒及零跑的銷量均在萬輛上下。

細分威馬汽車的銷量,EX5銷量876輛,同比下滑56。5%,環比下滑41%;W6銷量767輛,環比下滑42。9%;EX6銷量僅14輛;曾在去年第四季度貢獻超過八千輛銷售業績的,主要面向出行市場的E。5車型,銷量也在該月掉頭下跌,環比下滑53。8%。

威馬掉隊 沈暉面臨“至暗時刻”

更糟糕的是,元旦至今,已有超過600名威馬車主集體維權,聲討威馬虛假宣傳,其中不乏威馬第一代車主們。

維權代表“米周不姓米”告訴“大出行觀察”,去年底,威馬以“迎新年使用者特優”活動,邀請車主到店檢測。不料,檢測後的車輛實際續航嚴重縮水,續航虛標成分達70%。

出現類似情況的車主不在少數,僅他所在的維權群就有600多人。在他們看來,威馬用“保養”的方式,悄悄對車輛電池進行“閹割”鎖電,目的是掩蓋威馬汽車電池連續自燃的嚴重安全缺陷。

車主們透過各種渠道發聲,甚至給威馬方面發了律師函,都未能得到威馬的反饋。2月15日,“米周不姓米”透過微博喊話威馬,“已準備好全面的證據,威馬汽車,315不見不散。”

銷量的大幅下滑與品牌的負分積累都不是偶然。

在“大出行觀察”看來,威馬汽車作為最早成立的造車新勢力企業之一,曾經交出過讓資本和市場滿意的答卷。然而,道阻且長,銷量增長難以持續的背後,是企業持續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力難以與快速迭代的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必然結果。

B端和庫存撐起銷量

2021年威馬全年累計交付新車44157輛,同比增長96。3%。其中,Q4的交付15114輛,創單季銷量歷史新高。這樣的成績在威馬汽車CEO沈暉看來,是爭氣的,進而被他寫進了“威馬家書”,是威馬交出的“年度增長答卷”。

這樣的成績放在新勢力造車陣營中成色幾何呢?

從年度總銷量來看,蔚來、理想、小鵬、哪吒的年度總銷量均超過威馬,其中,“蔚小理”年銷量均已是威馬兩倍多,哪吒汽車的同比增速362%,也遠高於威馬。

在威馬自稱創下單季銷量新高的2021年Q4,主力銷量也並非來自C端市場,而是有54。2%的銷量來自面向出行市場銷售的E。5車型。該車型2021年8月上市。乘聯會銷量資料顯示,9月至12月,E。5月銷量分別為2370輛、3171輛、2794輛、2227輛,在單月銷量的佔比分別達47%、63%、56%和44%。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E。5上市的當月,威馬在C端銷售的主力車型EX5,銷量環比下滑約38。7%,隨後的四個月裡,月平均銷量甚至不足一千五百輛。

“以低價策略,在出行市場迅速鋪量,短期奏效,長期很難持續。”一位汽車行業從業者告訴“大出行觀察”。大搜車資料顯示,今年1月威馬E。5銷量1028輛,環比下滑53。8%,威馬汽車B端也開始失速。

威馬掉隊 沈暉面臨“至暗時刻”

“從威馬區別於造車新勢力的傳統經銷商模式就能看出,他們對銷量的短暫效果一直很在意。”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告訴“大出行觀察”。

《晚點LatePost》曾報道稱,威馬成立初期,負責銷售的副總裁陸斌曾提出類似小鵬汽車的“直營+授權”模式,工廠按需生產,不向經銷商壓庫存。但因該模式在銷量層面起效太慢,陸斌在內部飽受壓力,直至被調離銷售公司。

此後,威馬迴歸傳統經銷商模式,即車企將生產出來的整車批發,由經銷商零售。這意味著,經銷商將要承擔庫存和銷售雙重壓力。

傳統經銷商模式有利於車企獲得穩定的批發收入,銷量資料看起來也穩定。“傳統車企採用經銷商模式,是燃油車時代的普遍現象,品牌力和市場都已經打通,即便是有庫存壓力,經銷商還是賺錢的,但新勢力不同,如果品牌認可度低,銷量本就不高,再壓庫存,經銷商的日子就難過了。”上述分析師表示。

在《晚點LatePost》的報道中,也曾提到,多位威馬經銷商表示,已積壓 2-3 個月的庫存車。而行業警戒線大概是 1。5 個月。

“一家車企一旦將籌碼壓在網約車市場說明已經喪失了對C端市場的信心,”在上述汽車行業從業者看來,“威馬目前的產品質量和品牌號召力也難以支撐傳統經銷商模式,只會是惡性迴圈。”

自燃、鎖電、維權

威馬曾是造車新勢力中起步最早,且最被看好的企業之一。2015年威馬汽車成立,是最早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個擁有自建工廠且獲得整車生產資質的新勢力企業。

威馬汽車官網顯示,自建溫州工廠2016年11月奠基,2018年實現量產。同為造車新勢力的理想汽車常州工廠直到2019年初才獲得生產資質;小鵬汽車肇慶工廠則更晚,2020年5月生產資質才得以獲批。憑藉先發優勢,威馬2019年收穫1。68萬輛銷量,位列新勢力第二,僅次於蔚來。

這樣的勢頭未能持續,次年威馬遭遇產品安全危機。2020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僅一個月,威馬汽車自燃事故在多地發生。10月28日,威馬啟動召回威馬EX5車型1282輛。

車輛安全事故的發生,對威馬汽車銷量的影響隨即體現出來。2020年底,威馬全年銷量同比增長僅33。3%,同期的蔚來、小鵬同比增速卻高達121%、112%。

然而,一次召回並未能徹底解決威馬汽車自燃隱患。2021年12月,威馬再度被爆車輛自燃,多家媒體稱,威馬EX5在4天內已發生3起充電起火燃燒事故。這一次,對於事故發生,威馬至今未有迴應。

在網路上,大量威馬車主開始投訴,“為掩蓋電池連續自燃的安全缺陷,威馬汽車誘騙使用者上門保養,對電池進行閹割鎖電。”

“米周不姓米”作為維權車主代表告訴“大出行觀察”,去年底威馬推出“迎新年使用者特優”活動,免費檢測並贈送200元京東卡,然而,檢測後的車輛續航里程嚴重縮水。

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在車主們看來,這與威馬近期多起自燃不無關係,“要不是電池可能引起自燃,必須透過一定措施干預的話,威馬不可能突然去做熱管理或電池均衡(即,鎖電)。”

威馬掉隊 沈暉面臨“至暗時刻”

2022年1月10日,170餘名車主聯合,向威馬發了律師函。如今,維權的車主已超過600人。“相對便宜的整車價格,意味著相對較低的毛利潤,面對產品缺陷將帶來的更多的售後服務支出,威馬很難兩度面對召回。”一名汽車行業從業者告訴大出行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威馬初次以“新春升級”為由頭,低調返修。《晚點LatePost》曾報道稱,威馬曾有駕駛室漏風、新車放著不開也會掉電等問題,為了處理上述質量問題,2019年2月,威馬推出 “新春升級計劃”,對車輛免費升級。實際上,這是一次低調的召回返修。文中稱,“為了降低負面影響,他們還找了多家代駕公司,上門提車,升級完再把車送回去。”

“米周不姓米”是威馬汽車的第一批盲訂車主,他告訴大出行觀察,選擇威馬是看重CEO沈暉的傳統車企從業背景,相信其交付能力。在他看來,“我們應該是威馬最重視的一批使用者。”

如今,他們站在了威馬的對立面,在網路上公開討伐威馬。2月15日,“米周不姓米”透過微博喊話威馬,“已準備好全面的證據,威馬汽車,315不見不散。”

研發投入不足

“長期缺乏在產品技術及研發上的投入,是威馬沒能趕上新勢力第二波增長的主要原因。”上述汽車行業從業者表示,威馬在平臺研發上投入不足,智慧技術也仍在依賴百度。

2017 年,威馬曾提出 “128 戰略”,即圍繞著1個電子電器架構,研發2個車型平臺,推出8款電動車。時至今日,威馬旗下在售的4款車型加上去年10月新發布的M7車型,卻仍出自第一代平臺架構。

M7釋出,沈暉面對媒體質疑,稱“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我覺得平臺意義不大。”反觀其它新勢力企業,無一不在投入平臺開發,迭代架構。以蔚來為例,NT2、NT3平臺的研發投入甚至超過50億元。

在智慧駕駛領域,威馬也將“靈魂”交給了百度。作為威馬股東之一,百度曾3次參與威馬融資,包括B輪、C輪和D輪。2019年,雙方組建“威馬&Apollo智慧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宣佈合作開發智慧駕駛系統,應用於威馬量產車型。

合作的背後是牽制。騰訊科技曾報道稱,百度在對威馬投資時簽署了競業條款,即威馬不能自己做自動駕駛,而是需要用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系統。

2020年12月,威馬W6亮相百度Apollo生態大會,搭載雙方共同開發的“無人自主泊車系統AVP”。 四個月後,W6正式釋出。在傳播中,威馬稱“W6是中國首款具備無人駕駛能力的量產車,實現L4級別無人駕駛。”

事實上,威馬W6僅能在固定停車場景和非固定停車場景實現無人自主泊車,不涉及公開道路行駛,並且,該功能僅在全國五個停車場開放。

在實際銷售中,“無人駕駛”賣點也並未奏效。北京某威馬經銷商表示,具備AVP自主泊車功能的是威馬W6高配車型,定價比中配車型高2萬元,“很少有人購買,多花錢不實用”。根據乘聯會資料,自交付以來,W6銷量增長緩慢,月均銷量不足千輛。

依賴百度,並未能讓威馬汽車在智慧領域超越同行,也為其平添了隱憂。2021年1月,百度宣佈與吉利共建“集度汽車”,參與造車。其Apollo平臺也正擴大與其它車企的合作,包括北汽、蔚來、廣汽、長城等。

2017年9月5日,沈暉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採訪時稱,汽車市場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一個新造車企業年銷10萬輛就可以活得很好,“威馬在兩三年內肯定能達到這個數字”。2022年1月1日,威馬公佈交付至今的總銷量約為8。87萬輛。

在“大出行觀察”看來,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力薄弱,品牌難以向上積累口碑,經銷商庫存積壓,銷量難以持續增長……以上環環相扣,讓威馬陷入惡性迴圈。

大浪淘沙,如今的新造車隊伍中擠滿競爭者,威馬越來越被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