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7月29日,比亞迪海豹上市,新車共釋出了4款車型。其中,後驅版本有3款,分別是550km標準續航2款,價格20。98萬和22。28萬;700km長續航一款,價格25。98萬元。四驅效能版650km一款,價格28。68萬元。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對於中國智慧電動汽車市場而言,比亞迪不僅僅是釋出了一款車型這麼簡單,而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產業競爭形態。

一直以來,市場都處於電動化和智慧化涇渭分明的狀態。前者的代表企業為比亞迪和埃安,後者的代表企業為小鵬和特斯拉。在明顯的楚河漢界下,雙方都不會主動去找彼此的麻煩,更多是在內環裡競爭。

比如強調電動化的車型中,比亞迪主要對位埃安,比亞迪剛推出刀片電池,埃安就針對性給出了彈匣電池;而在強調智慧化的品牌中,小鵬則更強調與特斯拉的智慧駕駛技術對比。

這一次,比亞迪海豹主動打破規則,強調科技與駕控,找小鵬P7和特斯拉Model 3的麻煩。一場看似無心插柳的對位背後,是電動化和智慧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正面交火。

比亞迪電動化“追尾”特斯拉智慧化

要理解海豹與特斯拉Model 3、小鵬P7的對位關係,先來看海豹的上限值。

海豹誕生於比亞迪電氣化e平臺3。0,官方宣稱是全球首款搭載CTB技術,並且是比亞迪首款採用後驅,前雙叉臂後多連桿,前非同步電機,後永磁電機的車型。

在價格上,海豹毫不避諱與小鵬P7的價格重疊,甚至上限已經觸及到了特斯拉Model 3的後驅版。

逐項對比下來,比亞迪的針對性非常明顯。

此前,比亞迪漢EV在價格上也與Model 3和P7有交集,但在人群定位上刻意規避了與它們的正面對壘,更多強調家庭,輕奢的概念。

這一次,比亞迪喊出了科技與駕控的口號。這也是Model 3和P7的主要賣點。不同之處在於,比亞迪強調的科技是電動技術,而小鵬、特斯拉強調的科技是智慧駕駛。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電動化挑戰智慧化,比亞迪的底氣是什麼?

它在海豹身上提出了4個“首搭”技術:

一、首搭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CTB,Cell to Body)

大白話講,CTB技術就是將“刀片電池”融入整車結構中。將電池包上蓋與傳統結構的車身底板整合,構成上蓋、“刀片電池”、托盤的整車三明治結構。

官方介紹,其帶來的好處如下:

1、動力電池的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至66%,系統能量密度提升了10%;

2、CTB電池系統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海豹的車身扭轉剛度也因此受益,達到40,500Nm/°。

3、CTB技術還具有更好的空間使用效率。

技術原理很簡單,就是將電池和底盤“融為一體”,但背後的難度並不簡單。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二、首搭iTAC智慧扭矩控制技術

該技術核心在於智慧改變電機的扭矩,透過降低扭矩或輸出負扭矩等方式維持車輛穩定。以前只能透過降速來完成。

其技術原理是,在輪速感測器的基礎上,增加了電機旋變感測器。相比單獨依靠輪速感測器,iTAC的識別精度提高300多倍,可提前50毫秒以上預測車輪轉速變化趨勢。當輪端出現異常,但尚未出現打滑時,系統就已識別到抓地力異常,提前調整輪端扭矩匹配,讓車輛恢復穩定。

當車輛即將打滑時,iTAC可以將扭矩從低附著力輪端轉移到高附著力輪端,或者在低附著力輪端輸出負扭矩,提升高附著力輪端扭矩,保證極端情況下整車動力輸出和動態穩定。

三、首搭後驅/四驅動力架構

憑藉e平臺 3。0佈局靈活的技術優勢,比亞迪海豹首次搭載高階運動轎車的後驅/四驅動力架構。

四、首搭前雙叉臂、後五連桿懸架

比亞迪海豹首次搭載前雙叉臂、後五連桿獨立懸架。該懸架具有更好的幾何結構,在懸架運動過程中,保持車輪精確的定位引數和抓地效能,減少轉彎過程中的側傾。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4項首搭之外,剩下的都是比亞迪老生常談的專案,比如刀片電池提升安全,提升續航;八合一電動力總成提高效率。

此外,比亞迪還特別強調了海豹採用業界首創的電池包冷媒直冷直熱技術,以冷媒取代了傳統的冷卻液,直接對電池進行冷卻或加熱。可以提升電池的工作區間和續航效率。並且,海豹採用高電壓電驅升壓充電方案,可實現充電15分鐘,行駛300km。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可以看出,比亞迪在電動化技術上已經有了很深的積累,上限非常高。透過在電動化技術及產業鏈方面積累,比亞迪以規模降成本,以技術提品牌,如此雙管齊下去衝擊Model 3和P7。

事實上,小鵬和特斯拉在電氣化層面也並非沒有積累,但二者更多是在產業層面的佈局。

比如小鵬汽車和特斯拉都有自建的充電樁。小鵬還發布了新一代的XPower 3。0動力系統,採用了800V高壓SIC平臺以及480千瓦的大功率充電樁,可以在5分鐘實現200公里的續航。特斯拉則計劃自建電池工廠的方式。

然而,小鵬的高壓快充需要超充樁基礎設施的配合,潛能需要伴隨超充樁的佈局不斷釋放。特斯拉的電池工廠也只是在規劃中,更像是“期貨”。

相較而言,比亞迪已經落地在車型上的技術更具象,優勢更加顯而易見。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比亞迪沒有站在智慧化對立面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雖然採取錯位競爭的方式,以電動化之矛,攻特斯拉智慧化之盾。但它並非站在智慧化的對立面,而是基於當前市場形態下做出的戰略判斷。

海豹與Model 3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領航輔助駕駛功能。海豹在輔助駕駛層面可實現的功能包括各種碰撞預警,以及全速域ACC自適應巡航等,涵蓋了的L2的大部分功能,基本能滿足使用者使用中的大部分場景,而且技術穩定性相對成熟。

比亞迪在領航輔助駕駛層面的相對“剋制”,並非技術無法實現,而是時機不對。L2++級自動駕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領航輔助駕駛,尤其是城市場景下,目前存在5個問題:成本高,技術穩定性和政策不確定性,商業模式的不確定性,使用者需求不確定性。

成本方面,目前除了特斯拉,國內企業都採取的是“鐳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多感測器融合方案。儘管目前鐳射雷達已經在少部分車型上車,但基本都是定製化方案,成本非常高。鐳射雷達企業禾賽科技CEO李一帆認為,鐳射雷達大概會在2025年左右達到百萬出貨量才算是真正的大爆發。加上自動駕駛晶片,產業規模沒有鋪開之前,整套領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成本非常高。

但這個問題正在被不斷突破,透過L4級自動駕駛供應商的介入,市場已經在逐漸迎來利好。地平線,MINIEYE等企業都已經推出了非常低成本的軟硬體一整套NOA領航輔助駕駛方案。

技術穩定性方面,一位L4級自動駕駛公司高階工程師告訴《圓周智行》,現階段實現領航輔助功能並不難,採用供應商的“拼接”方案就可以完成,但是牽扯到功能測試,穩定性要求等,車企們在這方面都表現地相對“剋制”。

政策方面。滴滴事件給所有企業提了個醒,產業發展初期,大家都非常謹慎。有業內人士透露,政策正在研究進一步收緊測繪地圖的稽核要求。有一部分企業可能被收回地圖繪製資格。對於現階段高度依賴高精地圖的領航輔助駕駛而言,要在各個城市大規模普及,也面臨政策稽核的不確定性。

商業模式層面,特斯拉和小鵬採取的是付費訂閱的商業模式,但理想汽車則採取免費標配的方式,大眾汽車則表示應該按里程收費。商業模式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仍在探索中。

此外,技術的不穩定性也造成了消費者對其信任感的缺失。除了特斯拉等少數追求極客科技體驗的使用者,大部分使用者對高階輔助駕駛的態度都相對保守。

綜上,業內人士認為,在2025年之前,智慧領航輔助都會處在小步慢走的狀態。相對而言,電動化技術則已經棋至中盤,比亞迪作為這個領域的“一哥”,跑贏了電動化上半場。在“新技術增加成本且疊加風險”的權衡之下,比亞迪採取了更為穩妥的“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策略。

反向思考,對於特斯拉,小鵬等在智慧化領域積累多年的企業而言,如果它們對自身技術足夠自信,提前進場搶佔先機也無可厚非。企業最正確的決策就是根據市場的形態,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而不是盲目的跟隨市場。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在智慧駕駛領域,比亞迪目前做的是兩手準備。觀察市場之餘,也在積極儲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僅官方爆出的訊息來看,比亞迪已經與華為,Momenta,速騰聚創,百度,英偉達等企業展開合作,不斷積累智慧駕駛技術。

而在技術相對成熟,並且消費者需求強烈的智慧座艙方面,比亞迪已經有了不錯的積累。

在一些基礎功能上,比如語音識別,控制,助手等功能,比亞迪也早已是常規操作。

比亞迪還在海豹身上用到了最新的智慧座艙科技。海豹搭載DMS駕駛員監測輔助系統,它基於影象處理技術,利用紅外攝像頭,對駕駛者面部特徵、眼部特徵,以及頭部、肢體運動特性進行監測,結合車速變化等資訊,對駕駛員進行安全預警提示,必要時採取措施。

此外,海豹還擁有抬頭顯示系統,可顯示車速、限速、導航、LDW、ACC、藍芽電話等資訊。使用者可自行選擇需要顯示的資訊,如駕駛輔助資訊、導航資訊等。

由於智慧駕駛技術處於產業發展早期,很難透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加之有一定的技術門檻,所以標榜高階的車型常常喜歡給自己貼上智慧的標籤。中國低端電動車大規模存在的市場現狀,也會讓外界順其自然地認為,電動化的技術含量不如智慧化,但實際上,二者各有側重。比亞迪這次透過海豹給出了正面迴應。

電動化技術更講究與產業的融合,起點即終點,技術標準就立在那裡,衝著目標跑就行。一旦突破,將會對企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比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對安全的影響,CTB技術對車輛一體性的影響,以及整個產業鏈對成本的影響。

智慧化則更講究持續積累迭代。終點即起點,第一個軟體版本出來,後面還可能更新100個OTA版本。

這一次,比亞迪將拳頭狠狠地砸向了特斯拉,除了高階輔助駕駛,海豚在各方面採取越級競爭的方式,對特斯拉Model 3進行正面追擊。這一次,看特斯拉如何接招?

海豹VS Model 3: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第一次正面交火

海豹與Model 3的交鋒,不是比亞迪與特斯拉的競爭,而是電動化與智慧化的競爭。一個新的市場競爭形態就此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