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作者 | 王秋鳳

今年的萬眾造車熱潮,實際上技術重塑產業,令後者的改變,積累到一個關鍵點位。資本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國資資本親自下場,掀起一個小高潮。當然機會不等於成功,上一輪造車創業的慘烈淘汰結果,還昭昭在目。

“今天你造車了嗎?”各行各業的老闆們,都被問得靈魂一顫。這裡當然不包括門口便利店的老闆。造車的花銷,前幾年蔚理鵬入局的時候,社會上廣泛討論過。李斌何小鵬李想三位,都以抱怨的方式狠狠地“凡爾賽”了一把。但數量級倒是討論清楚了,至少得能撬動上百億資金的老闆,才有資格“顫起來”。

到了2021年,好像不造車就犯了彌天大罪一樣,成了必修科目。今年擠進造車圈的,小米、大疆、百度、360、滴滴、貨拉拉、創維、美的,名單很長。今年,一再澄清不造整車,但拿出一攬子解決方案的華為,前幾年入局的恆大、寶能,不斷上演迴歸戲碼的FF,大家殊途同歸,虎兕相逢,顯然未必都有光明的前途。

智慧化是敲門磚

但共同特點是,不管新入局還是舊相識,今年進入造車的資本異常活躍。人們習慣於把眼前的局面,當做歷史終結。在2017年的時候,就有不少輿論喊出“新造車運動下半場”。現在看,當時不過是序幕而已。

把這些新老“識家”歸納一番,發現他們並非真的來自各行各業,也就是造車這件事,並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是對進入資本有所篩選。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小米、大疆,這是科技硬體公司,俗稱3C企業(還有蘋果)。百度、360、滴滴、貨拉拉,這算軟體為主的IT平臺。創維、美的,出身家電。華為是ICT出身,但也有龐大的3C、5G、IoT業務,算是全能選手。

他們的共同特點,莫過於“智慧“二字。凡是積極向智慧技術靠攏,以此作為自己立身安命之所的企業,幾乎都以某種形式參與了造車這件事。

這是符合汽車產品變化趨勢的。從家電到手機,再到IT產品、可穿戴裝置,走的就是一條“消費電子智慧化“的道路。工業成分越來越輕,科技比重越來越重。但它們之中沒有任何一個產品,能以龐大的體量、漫長的供應鏈條,高聳的價值堆積,承載智慧化綜合能力的集大成者。除了汽車,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如此,與“智慧化“沾邊的資本趨之若鶩,可以理解。

另類資本,由奢入儉

有點隔的遠的,自然要算恆大、寶能,還有令人非常糾結的五糧液。無法按照這個理論推而論之。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前兩者是地產商,資金層面貌似無虞,但從資本收益的角度是無法解釋的。業內豐田一直是利潤率翹楚,每年不過8%左右。新勢力都還在虧錢,毛利率轉正都要敲鑼打鼓慶祝一番。新勢力尚處於固定資產的高投入階段,這是必經之路。而地產商玩的是資金大進大出的長週期遊戲,頭部地產商的淨利潤率諸如萬科、碧桂園,2020年雖然慘淡也分別為10%、11。6%,正常年份15%不稀奇。恆大利潤率只有5%,那是因為資產負債率太高,大部分時間都在給銀行打工。

並無相關技術積累的地產商,不惜隔山隔水,來趟造車的渾水,讓人看不懂。但這幾年玩下來,大家似乎明白了。截至目前,還是地產開發帶動+股市融資的玩法。內地(含港股)汽車第一股,不是上汽一汽,也不是比亞迪,而是一輛量產車都沒有的恆大汽車。別問,問就是長期成長性。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五糧液就更說不通。本身淨利潤率高達34。7%,快趕上賣廣告為生的谷歌了。怎麼非要哭著喊著進入苦哈哈的汽車行當。出了一臺凱翼,賣得不好,又來一款“炫界”。有人稱,2003年五糧液就對造車動心了,比美的還早。相比茅臺,五糧液一直對多元化痴心不改。但當年的汽車行業生態與如今相差甚遠,五糧液的跨界造車決策,顯然與生態無關。

國資的風險偏好

一切不合理的商業行為,必然服從於更高階的戰略目的。五糧液是什麼企業,宜賓市的扛把子,國資地稅的心頭肉。問題是,宜賓除了五糧液,普通大眾還能想起什麼企業?宜賓國資委也這麼想,擁有一隻下金蛋的鵝固然很爽,但一家地級市,不能一直靠蒸糠開窖撒酒麴過日子。必須引入工業生產,最好培育出千億級市值的大企業。地產鍊鋼這種就別想了,唯一靠譜的就是整車製造。

後者是一個抓手,會帶動一長串供應商入駐,到時候市屬財政不紅火也難。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行業的商業價值,對於國資來說,考慮得更多,包含稅收、就業拉動、環保、地方政績、城市形象等等。簡單說,你考慮到第一層,人家考慮的是18層,俗稱高屋建瓴。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要問什麼樣的地方國資有更高的風險偏好?手裡有倆錢的小地方國資最敢幹。深圳國資委手裡資金可以抵得上上海GDP,什麼穩幹什麼,重點是保國計民生。而合肥國資委對京東方和蔚來的神仙投資手筆,技驚四座。

其實不需要造車專業知識,也不需要去管理生產線,就需要識人之明。找到缺錢且靠譜的人,低調奢華地塞給他100億,告訴他,不夠哥還有。另外,對賭協議籤一下。

整個一內地淡馬錫有沒有。對於宜賓國資委來說,這就是榜樣的力量。蕪湖國資委正要甩包袱,雙方就愉快地談起買賣來。彼之毒藥,我之蜜糖。上次奇瑞甩賣的觀致資產,被寶能截胡,宜賓國資錯失“上車”良機。而這一次(其實已是兩年前了)摘牌凱翼,最終是三方合作,並非獨立運營。

淡馬錫的標準操作是什麼?只做戰投,企業運營交給職業經理人團隊。其實就是“國資風投”。這些年,深圳國資委和上海國資委的收購邏輯,被各地方投資平臺廣泛學習,形成了固定套路。對於凱翼,五糧液出面運營,宜賓國投就是背後的戰投。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我們都知道BAT、TMD已經變成某種意義上的產業風投,新勢力的背後,往往有他們的身影。地方國字號資本進入之後,才真正炒熱了造車這個行當。和私有資本不同,對國字號資本不能從公司的角度踹度其實力。只要他們願意,可以撬動非常多的資本。

另外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現在造車這麼火?造車作為長鏈工業,魅力始終存在。現在價值鏈正在推陳出新。新供應商不斷加入,舊的正在被替代。而且,智慧化引發的供應鏈變短,這是另一個龐大話題,此處不贅述。簡單說就是跨域計算器和算力上收,導致眾多ECU獨立功能解體,讓供應鏈變短。這是算力晶片、軟體和AI演算法進步的時代紅利(Tier1則是犧牲品)。此時正是造車門檻最低的時候,路線圖已經繪就,就等著膽大的資本入局。

秋鳳空間 | 萬眾造車的背後邏輯

今年的萬眾造車熱潮,實際上技術重塑產業,令後者的改變,積累到一個關鍵點位。資本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國資資本親自下場,掀起一個小高潮。當然機會不等於成功,上一輪造車創業的慘烈淘汰結果,還昭昭在目。本輪熱潮,投資的量能、牌手的咖位,玩法的新穎,都刷出了新高度。也許這一次結果不同,但生存從來都是一種奢侈的幸運,而非理所當然,只能說各自珍重。

-  E N D   -

秋鳳空間

無肇因之始,無自限之垣

品茗聚友,坐而論道。

如果你對於汽車產業、前沿科技、市場營銷等

有獨到見解,或是作為汽車人有自己的心得感悟

歡迎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