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CEO和團車CEO互懟,造車新勢力“打”起來了

這兩年,汽車行業外的資本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除了首批進入的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先行者”,以及零跑、極氪、合創等“後來者”,去年又有自遊家、智行盒子、輕橙時代、小米、AITO等成為“新造車新勢力”。

就在剛剛舉行的2022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展臺上,日本電子巨頭索尼展出了一款名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在釋出會,索尼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吉田憲一郎正式對外宣佈,索尼集團將成立新的部門——索尼移動出行公司,這是一家專注於電動汽車的新公司,計劃2022 年春季成立。

不過,這還沒完,剛剛跨入新年,1月5日晚間,汽車交易和服務平臺團車也宣佈下場造車。然而,就在昨天,理想汽車CE0和團車CEO聞偉隔空進行了一場互懟,

李想稱團車有關造車的說法,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而聞偉也回懟:誰也別把自己當先知,也別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這場開年以來的造車新勢力互懟“大戲”,不光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也讓人們再次聚焦造車新勢力的“造車大業”。

李想怒懟:

X X 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引發李想怒懟的導火索是一次團車CEO關於造車想法的媒體採訪。1月14日,團車CEO聞偉在公司北京總部接受了小範圍媒體採訪,解答團車為什麼要造車、怎樣造車和造什麼車等基礎問題。

此前的1月5日,汽車交易和服務平臺團車網釋出公告稱,正式建立新型電動汽車的戰略計劃業務線包括設計、研發和製造團隊,並將其業務擴充套件到電動車製造。也就是說,此前管理賣車業務的團車打算要自己下場造車了。

公開資料顯示,團車網是一家汽車電商平臺,其主營業務也是圍繞汽車交易場景佈局新零售戰略,包括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大型惠民團車節活動、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銷售等。2018年11月20日,團車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赴美上市的汽車新零售第一股。

回到正題,聞偉在這次媒體採訪中介紹,團車之所以決定造車,除了行業機會這個共性外,最大動力來自一個100多人的外來團隊。這個團隊可以承擔產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產支援、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具有20多年造車經驗,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澱。

“這個團隊可以做2000萬元以上的車,也可以做5萬元以下的車,包括商用車、物流車。”

“造車週期燃油車時代國際大廠是48個月,國內廠家做到了36個月,我們現在的團隊能做到18-24個月。”

“技術路線首選純電,選擇餘地比較大。這個團隊做過太陽能、氫能。”

“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係,3個月能再做一款。”

在聞偉的描述中,這個團隊幾乎無所不能,而且是帶著半成品車型來的,第一款車將從這些半成品車型裡選一款,“第一款車採用成熟方案、成熟技術、成熟供應商,產品本身質量、品控是完全成熟可控的”,定價10萬元-20萬元區間,2022年金九銀十就能預售了。之後的車型有可能全新開發,未來3年要出2款車,面對的人群很可能不一樣。

簡單地說就是,這個團隊負責造車,團車則負責賣車,雙方能走到一起的原因也是“他們對賣車有敬畏之心,我們對造車有敬畏之心”。

在外界看來非常專業、需要很大投入,需要花費巨大心血的造車這件事,在聞偉的眼中並不難,因為團車掌握了“核武器”,“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為了找一個趁手的兵器絞盡腦汁,我們是在兵器庫裡挑一個絞盡腦汁。”

也正是對於團車的這種說法,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媒體上怒懟:“我實在忍不住還是要大嘴一把:那些指望找到超級救世主的創業者,那些指望能透過開啟任督二脈無所能的創業者,

最後找到的普遍都是騙子,或者大機率自己也是騙子。

居然還有人可以毫無廉恥的把這種觀點對外公開講出來,

真是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

。創業的本質是:有節奏有耐心的長期成長。”

理想CEO和團車CEO互懟,造車新勢力“打”起來了

團車回懟:

牽出一段大眾汽車和理想汽車的公案

對於李想的怒懟,團車CEO聞偉也進行了回懟:“沒想到萬里長征的迎面第一槍來自李想先生。

除了節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斷?

馮思翰被反懟不就是當初看走了眼噴得太早?所以

誰也別把自己當先知,也別成為自己最記恨的那撥人。

理想CEO和團車CEO互懟,造車新勢力“打”起來了

一席話,又把前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和李想之間的一段公案扯了出來。

2020年9月8日,時任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在一場媒體溝通會上說,增程式電動車是一項落伍的技術性,很有可能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環保,因為依靠不可再生資源的點燃為汽車動力系統發電量,是一種“槽糕的解決方法”。

由於理想汽車正是增程式電動車技術的忠誠戰士,這一說法隨後激起了理想汽車CEO李想的迴應:“十分想要邀約北上廣深三大地域的技術專業新聞媒體,檢測理想化ONE和大眾旗下品牌最相仿的七座版奧迪車Q7 PHEV車系,開展綠色環保的比照檢測,用資料說話。”

理想CEO和團車CEO互懟,造車新勢力“打”起來了

聞偉此番回懟,有點提醒李想不要輕敵的意思,更不要學馮思翰藐視競爭對手。

不過,李想沒有糾纏於聞偉的迴應,而是在“炮轟”團車造車之後,又基於自己的創業心得,釋出了長文《節奏把控對於創業的重要性》。

李想談到,創業分為0-1、1-10、10-100共三個階段,分別對應驗證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對於能力和資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資源與階段錯配,往往是企業失敗的根源,節奏把控好是對於創業者和一號位最核心的一個能力要求。

“0-1的驗證期,企業是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的,主要是和自身的成長速度在競爭,因為領先者根本不會把你放在視野裡。”

“在驗證期內,最重要的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特斯拉早期的三電系統、蔚來的使用者服務、小鵬的智慧駕駛以及理想精準的面向家庭使用者的產品能力。”

李想談到,“造車三傻”(即蔚來、小鵬、理想)在2021年完成了從0-1的驗證期,大家各自在自己細分市場吃到了3%左右的市場份額,比如理想汽車在25-50萬的乘用車裡吃到了3%,也成為了家庭使用者特點最鮮明的中大型SUV銷量的第一名,驗證了面向這個使用者群的產品力。

李想還指出,中國過去的六七年,智慧電動車的創業者很多,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三個網際網路的外行成為了新勢力裡銷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車行業的高管創業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鵬、李想作為連續創業者,對於節奏的把控和心力。

理想CEO和團車CEO互懟,造車新勢力“打”起來了

同時他還表示,

從0-1是最難的一個階段,據統計96%以上的創業企業都會在從0-1的階段就結束了

,很多行業領先者在行業轉型和技術轉型的時候之所以不成功,也是因為不願意再幹從0-1的階段,這是大企業轉型失敗的根源所在,也是後來者和新勢力們的機會所在。

言下之意,提醒團車,不要把造車想得那麼簡單,更不要以為自己有捷徑可走,否則可能連成為1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入局造電動車

真的那麼容易嗎?

很顯然,李想和聞偉之間互懟的重點在於,現在入局造電動車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否艱難?

作為局外人,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在汽車行業所佔的比重正快速增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多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都有著超過150%的同比增長。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的年銷量也都超過9萬輛,其中,理想汽車更是憑藉著旗下唯一的在售車型理想ONE,去年完成銷量90491輛。

一系列數字都說明,2021年造車新勢力集體迎來高光時刻,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正逐步對燃油車市場形成替代效應。

肉眼可見的前景,正是小米、索尼、團車等不斷湧入電動車行業的原因。只是,面對傳統車企的反擊,造車新勢力的日子也沒有那麼輕鬆。截止到目前,造車新勢力中仍沒有一家車企能夠有超過10萬輛的銷量成績。與此同時,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隨著車價上漲的壓力,加上晶片短缺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造車新勢力2022年的競爭環境並不理想。

理想CEO和團車CEO互懟,造車新勢力“打”起來了

不僅如此,從造車新勢力本身而言,實現自身造血盈利能力仍是關鍵。蔚小理去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毛利率與之前同期相比明顯增長,但依然存在虧損情況。

因此,對於團車這樣的“新造車新勢力”來說,活下去的壓力可能更大,絕對不會像聞偉說的那樣如探囊取物般簡單,“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係,3個月能再做一款”,大機率只是一種自我壯膽的姿態。

畢竟,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至今仍命懸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