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市場份額論,傳統車企需提升產品思維

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這給中國汽車市場帶來鯰魚效應,中國造車新勢力也在激烈競爭中快速發展。2020年,以蔚來、理想和小鵬等為代表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銷量和市值均創新高。

去年11月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政策支援極大地利好新勢力車企的發展。

造車新勢力帶來的數字化、智慧化轉變強勢衝擊汽車產業。特斯拉、小鵬、蔚來等,無論營銷模式還是供應鏈都與傳統車企有很大不同。

傳統車企又該何去何從?實際上,傳統汽車品牌早已開始佈局。傳統車企透過投融資賦能、內部孵化和擴大對外合作的方式,加快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步伐。

2014年,廣汽集團與阿里巴巴推出網際網路汽車,又先後和華為、騰訊、珠江投管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構建跨界融合的智慧網聯汽車生態圈,加快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的研發和應用。

上汽集團的轉型之路已經走了多年。2020年,上汽集團、張江高科、阿里巴巴組合投資基金,定位高階純電動市場,專項投資於高階智慧純電汽車專案。

這些汽車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供應鏈情況如何?市場如何開啟?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行業研究院智慧網聯汽車行業團隊負責人蔣煒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對上述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破除唯市場份額論,傳統車企需提升產品思維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行業研究院智慧網聯汽車行業團隊負責人蔣煒

“唯市場份額論”限制傳統車企研發競爭力

澎湃新聞:汽車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傳統主機廠應當作何改變?

蔣煒:過去一二十年,汽車市場最大的變化是從追求增量轉向消耗存量。上汽、廣汽、一汽等從高增速的汽車市場中發展起來的傳統主機廠,對市場動向抱以極大的關注。

這裡的存量市場,指的是傳統主機廠本身已有的客戶群體。比如現在某主機廠已有的客戶群體中,5%是新能源車,根據規劃到2025年要達到20%左右,這就涉及到市場結構的轉變。市場結構在向電子化的方向轉變且逐漸佔多數。這時主機廠如果仍舊按照原來的研發速度、研發節奏,提前2至3年預測未來消費群體的偏好,這樣一個速度其實是滯後了。

如果主機廠能夠對市場變化有一個快速敏感的反應,也是可以帶動供應商跟上行業整體的發展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