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出身的公關,都有可能犯陶琳的錯

上一篇文章《特斯拉可以解散中國區公關部了》,聊了事,特斯拉在應對危機時的問題和建議,今天繼續聊,聊人,新聞發言人。

行內普遍認為,公關人就是背鍋俠。作為新聞發言人,陶琳替特斯拉背這個鍋,到底冤不冤呢?

大叔的答案是:

冤,也不冤。

尤其是不冤的部分,大叔看到有媒體開始扒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的個人履歷,比如央視記者出身,曾經多家網際網路企業任職。

媒體出身的公關,都有可能犯陶琳的錯

大叔認為,從媒體轉型到企業的公關人,其實都有可能犯陶琳同樣的錯誤。

1

老闆風格。

馬斯克對公關不重視,砍人,沒預算,企業好的時候,風光無限,出了事,一地雞毛,這是典型的明星老闆和明星企業的風格,也是陶琳有點“冤”的原因之一。

雖然GR比PR重要,但洪水猛獸般的網路輿情到來之時,PR的價值才會凸顯。媒體和銀行一樣,不會雪中送炭,所以很多溝通工作需要未雨綢繆,而不是硬上。

2

客服策略。

與消費者硬剛,這是特斯拉包括客服在內,全公司處理此事的前期策略,跨國企業的許可權問題,公關的許可權問題,都完全暴露。

把維權的消費者放到企業的對立面,不失敗才怪呢。何況那張抬走維權者的照片刷屏,給特斯拉的“硬氣”貼了一個大大的標籤。

關鍵這個“硬氣”並沒有產品質量沒問題做支撐,這事陶琳不冤的第一點。

3

媒體應對。

雖然1是老闆的問題,2貌似是客服的問題,但作為公關,如果不接受這兩點,並據此調整自己的對外溝通策略,就會出事,陶琳就在3上犯了“致命”的錯誤,這也是不冤的主要原因,也是第二點。

大叔經常說,企業新聞發言人,最關鍵的是: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不說;什麼該說,什麼不能說。時機和內容這兩個問題,電視媒體出身的陶琳,都犯了。

先說時機。

上午出事,鬧得很大,警方也介入了,你下午就不能再“如期”接受記者採訪了,因為媒體一定會揪著這個熱點追問好多問題,你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說的越多,漏洞就越多。這個時機,安排採訪就不應該。

陶琳後來沒出現在博鰲論壇的活動,是正確的選擇。

再說內容。

但媒體肯定會問,畢竟是一個大熱點,所以,陶琳應該有一個針對此事的簡短口徑,說明立場同時,更應該關注如何解決消費者的維權事件本身。

大叔看了財經汽車的那個採訪,是一問一答式的實錄,說的越多,漏洞就越多,後來就被支離破碎地引用了,還扯到了媒體合作等完全無關的問題,但卻激怒了不少媒體。

媒體出身的公關,都有可能犯陶琳的錯

實際上,車頂維權之所以能實現全面刷屏和熱議,陶琳這個採訪“功不可沒”,據說特斯拉公關後來希望財經汽車刪除此稿,但顯然已經晚了。

媒體出身的新聞發言人,總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能說會道”和溝通的“藝術”,甚至是對媒體的瞭解,去“征服”媒體,結果你也看到了。

反而體現了官方口徑和書面回覆等危機公關體系以及工具,在危機應對的價值。

大叔覺得,整個特斯拉的危機應對,在第4份聲明後,才終於回到正軌,這教訓,顯然是慘痛的。

媒體出身的公關,都有可能犯陶琳的錯

最新的進展是:

今天下午4時30分許,特斯拉負責處理該事故的有關人士告訴《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我們已經把資料郵件發給客戶了。電話客戶一直沒有接,(我們是)透過公司郵箱發到了客戶買車時填寫的郵箱。”同時,特斯拉向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提供了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資料,並作出一份文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