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觸點和渠道越多,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就越高,但制定多渠道營銷戰略也就越難。”

回顧汽車工業的營銷歷程不難發現,從以產品為中心,解決企業如何實現更好的“交易”;到完成消費者的差異化訴求,實現品牌的情感傳播;再到以品牌價值為驅動,發展粉絲經濟,多渠道整合以及內容營銷,當世界發展翻天覆地的時候,車企的營銷方式也在推陳出新。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脫離計劃經濟,2001年加入WTO,從2009年開始步入汽車大國行列。當我們開始探索營銷的時候,國外已經走過了USP理論、4P、定位等不同時期。不客氣的說,我們是用20年的時間邊學邊走邊應用歐美日韓用70多年積累下的營銷知識和經驗。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營銷革命4。0時代已經悄然而至,當“網際網路+”、“數字+”猶如洪水撲面而來,迅速解構我們的生活方式、重構我們的思維模式時,各大企業新上任的CEO們對“線下流量”、“刷白牆”、“人肉地推”、“地鐵/電梯分眾廣告”這樣的營銷方案往往會持否定態度。

在新任年輕CEO們看來,談O2O、談大資料、談價值觀、談場景革命以及各種各樣的邏輯閉環,才能彰顯學識和格局胸襟。也只有這樣談才能贏得大佬們認可,因為幾乎所有的企業大佬都喜歡聽這種似是而非的道道。如果你上來就談:我的營銷方案就是出去“刷牆”,估計不會有人傭你。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但事實上,線下流量早已變成一個“窪地”,當線上流量被BAT(百度、阿里、騰訊)和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壟斷之後,線上低成本流量越來越少。中國10億網際網路使用者經歷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遷徙,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花式營銷案例,想要再激發他們的“圍觀”和“主動自發傳播”越來越難,特別是當線上流量紅利消耗殆盡、線上低成本流量越來越少、拉新獲客越來越難、流量推廣費用水漲船高、深陷流量詐騙困局之後,其實深耕線下推廣或將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實上,在當前中國車市增速低迷的狀態下依然還能實現銷量攀升的車企,其在“下線營銷”、“流量下鄉”甚至是在“刷白牆”、分眾廣告等諸多方面都做的很充足。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目前,真正對 “線下流量”重視的正是那些極為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或利用網際網路營銷賺的盆滿缽滿的公司,比如百度、淘寶、京東以及小米,自2015年以來,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就開始挖掘線下流量,開始“刷白牆”、開線下實體店。特別是2018年以來,OPPO和vivo的銷量戰勝小米之後,人們更加恍然大悟的明白了線下推廣的重要性,網際網路流量增速枯竭的嚴重性!

那麼車企有沒有必要重視“線下流量”以及“分眾傳媒”呢?

答案是有必要的。

由於汽車屬於大宗消費品,人們在購買時的顧慮相對較多,消費者對大品牌的天然依賴比較明顯,雖然造車新勢力在網際網路營銷和資本運作上風生水起,但是就其銷量而言,在整個車市中也僅僅是滄海一粟,所以堅定不移的打造品牌是傳統汽車工業營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事實上,線下流量推廣、分眾傳媒廣告以及“刷牆”,都可以擁抱“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結合LBS(基於位置的服務)和使用者畫像,將最具潛力的車型,精準投放,讓消費者抬頭即見。從樓宇電梯到社群商超,從共享單車到地鐵站口,從無人便利店到高速路旁,從農村大集刷廣告牆到公園休閒長椅,都可以根據大資料給出的消費需求,制定精準的投放。

其實,挖掘線下流量,可以用符合時代熱度的文案,引發人民群眾的圍觀,甚至一不小心就成為當地“網紅”或“打卡地”,實現營銷人員夢寐以求的AARRR模型(即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工業實體制造業,大家其實都明白線上線下的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未來一定是要打通的,任何排斥線下推廣的想法都是不成熟的。

車企營銷還需要“地推”和“刷白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