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低速電動車大揭秘”,“vid”:“g0921z17ubs”,“img”:“http://puui。qpic。cn/vpic/0/g0921z17ubs。png/0”,“desc”:“”})

有這麼一類車,車身尺寸和微型普通汽車相近,採用純電動動力,最高時速一般不高於50km/h,售價1-5萬元之間,在中國現存超過200萬輛,而且這一數字還在飛速擴大,它就是低速電動車。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除了售價便宜操作便利車身尺寸緊湊靈活這些優點之外,低速電動車最誘人的還在於它自帶“無需駕照、不用上牌”這一屬性。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與其說是不用上牌,不如說是不能上牌,由於這類車型普遍沒有進入國家機動車生產目錄,因此不具備上牌資格。不過好在目前還是有一些省市允許低速電動車上牌的。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售價便宜,生產的企業也比較雜,那麼產品實力和我們經常試駕的各類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有什麼區別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筆者決定對低速電動車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探訪。(注:下文普通汽車均指狹義乘用車)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首先筆者借來了一輛比德文V7,比德文官網給這輛比德文V7的定位是“年輕派轎跑型SUV”,據車主介紹,購買這輛車花了3。35萬,從表面來看,這臺車造型還算挺好看,而且有著150mm的離地間隙,除了有一套電動驅動系統之外,它還有汽油増程器,可以說它是一臺增程式電動車。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比德文V7的引數表中電池規格還是用:電池數量(塊)描述

我們平常接觸的較多的新能源車大多數純電動車或者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車這個名詞比較陌生,其實我們熟悉的理想ONE、寶馬i3都是增程式電動車,只是無論是前者32。8萬的指導價還是後者33。98萬-40。58萬的指導價都不算便宜,比我們這次試駕的比德文V7貴了整整十倍。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左:理想ONE 右:寶馬i3

車內空間方面這臺比德文V7也算是夠用,而且車內視野還很好,高坐姿和較小的尺寸(三圍3468*1568*1570mm,軸距2297mm)都使得這臺車開起來很有什麼壓力,而且小尺寸也意味著它很靈活。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雖然價格便宜,但是這臺車還是有中控大屏、倒車影像、四門電動車窗以及車內中控鎖、車頂行李架和暖風系統,而且車頭還有日行燈和帶透鏡的大燈,雖然價格不高,但是配置方面還是誠意滿滿的。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配置高、車身靈活,車內空間夠用,還有帶増程器的電驅動動力,平時可以純電行駛,節省使用成本,出遠門時可以使用汽油増程器來延長續航里程,並且價格還只要3。35萬。

從表面看來,這是一臺很划算很不錯的代步車。

但是實際上這臺車真的很美好嗎?未必。首先這臺車具備電動車普遍具備的優點:平順好開,而且轉向也還算輕,但是這臺車的剎車是真的軟,即便是大力踩下剎車踏板,車輛的制動效果也是一般般,完全沒有普通轎車急剎車時那種乘客要飛出去的感覺。雖然這次沒有帶專業的測試儀器測量剎車距離,但是根據筆者的經驗來看,如果說普通轎車剎車表現是10分的話,這車最多拿4分。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除了剎車之外,還有一個更容易露餡的地方,那就是車身剛性;我們都知道車輛在路上行駛的交通工具,而路面上不可能是平整的,因此只要車輛行駛,那麼車身就會承受各種扭矩和衝擊力,因此一個足夠強硬的車身就是一臺車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如何從感官的角度形容車身剛性的強弱呢?我想可以分以下幾類:

車身剛性很強的車,即便是停在出現交叉軸的坡上,車門尾門一樣可以正常開啟關閉,而且車身鈑金接縫寬度基本不會有變化,開起來會覺得車輛整體性很高。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車輛停在交叉軸上車門還能正常開閉的車,剛性比較好

車身剛性一般的車,跑起來會覺得有些散,容易導致一些異響,走爛路的時候會覺得車子不夠整體。

以上是我們使用普通轎車時的感覺,雖然車身剛性一般的車開起來不夠爽,但是不至於達到擾人的地步。

而這臺車到什麼程度呢?筆者在封閉的場地內試駕這臺車,車輪每經過場地上的水泥接縫起伏時車內都會傳來異響,有時是哐當哐當響,有時是咯吱咯吱響,此起彼伏絡繹不絕,餘音繞樑三日而不散,要知道這臺車才買了幾個月,跑了不到五千公里。

對於異響,車主也是一肚子苦水,抱怨不止;不過在筆者看來,問題遠不止普通異響那麼簡單。

異響分很多種,內飾異響、動力系統異響、車身異響等等,一般我們說的異響都是來自於內飾,這一類異響多數由於內飾飾板裝配結構設計等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雖然煩人但是無傷大雅,而由於車身剛性不足導致的異響則是比較麻煩的,不僅無法拯救而且也意味著車架脆弱。

的確,一般乘用車為了應對安全測試和產品特性要求,車身都會大量採用超高強度鋼材/高強度鋼材,並且車身設計也十分講究,吸能區、緩衝區、安全區分佈合理,比如說這樣的車身。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而低速電動車呢?多數只是普通鋼材的焊接拼裝,車身剛性強度還取決於鋼材的厚度。甚至有些車型就是三輪摩托車加個頂篷,這樣的水平距離真正的乘用汽車還差太遠了。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車身脆弱的話,安全性基本上也沒得談了。

2016年底,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市場上購買了三臺不同品牌低速電動車進行安全性碰撞測試,結果參與測試的三款車由於保護措施不當,車內全部乘客均有骨折風險,而且車內碎片還會導致乘客大量出血,要知道測試時速僅有32km/h,已經比普通汽車碰撞測試要求低很多了。(C-NCAP安全測試正面100%測試碰撞時速要求是50km/h)。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央視報道截圖

而這些方面是屬於不那麼容易看到的地方,對於這類車型的消費者來說,也確實不容易關注到。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表面上看來這款車很帥,很漂亮,價格實惠配置還高,實用性很強;但是看不見的地方的弱勢是讓人擔憂的,剎車軟、車身剛性不足等問題讓人擔憂,不誇張地說,筆者是不敢開著這車天天跑的。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雖然比德文已經是低速電動車裡的頭部大品牌了,但是僅試駕一臺車顯然不夠有說服力,因此筆者來到了當地最大的低速電動車市場,進行實地探訪,而來到低速電動車市場,讓筆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三點:

車型琳琅滿目、店面更像摩托車賣場

選裝配置五花八門

據店家介紹,目前這類車開上街不會被抓

首先店面比起常見的4S店來說差太遠了,不僅是店面規模,還包括工作區的劃分、車輛的展覽、售後等方面,簡單來說,這裡更像是一個摩托車大賣場。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不過這不算什麼問題,但是這裡展出的車型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三輪的、四輪的,手把式的、方向盤式的,長得像MINI的,長得像Jeep的,皮卡樣式的,號稱SUV的,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不過據筆者觀察,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車架更接近三輪摩托車,而且全部配備了倒車影像,還可以支援大量選裝配置,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電池可以加裝,空調可以加裝,方向盤也可以換成手把式的,導航可以加裝,汽油増程器可以加裝……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某電動車售賣店內景

粗看起來好像很貼心很人性化,但是實際上這些改動都是由售賣店家完成,而且空調、増程器、電池都是涉及動力系統的核心部件,這些東西的隨便加裝也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

事實上低速電動車自燃的事情並不罕見,就在前些天,8月3日上午四川南部縣就發生了一件震驚網路的低速電動車自燃事件,54歲的爺爺把兩個孫子鎖在一輛老年代步車裡,此時老年代步車突然起火,兩個年輕的生命就此離開,除了斥責監護人的不當行為之外,低速電動車自燃問題也值得警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圖片來自於網路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店面雜亂管理模糊、售賣車型五花八門、選裝配置安全性欠妥,探訪經銷商給人的感覺不算好,也加深了筆者對這類車型安全性的擔憂。這裡多說一點,目前的低速電動車受限於成本及續航需要,基本都不帶製冷空調,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炎炎夏日中暑風險也是需要考慮的。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因此筆者決定去探訪一下生產這一類車型的廠家,看看它們的生產線如何,生產環境和管理情況如何,因此筆者在前期聯絡了不少生產企業,不過表明身份之後均被拒絕。從溝通上就能感覺到它們有些不自信,不像我們熟悉的起亞等主機廠主動邀請我們去看生產線。沒辦法,打算去了工廠之後找機會混進去或者翻牆進,然而……

等我們來到工廠之後,竟然一聲招呼沒打直接大搖大擺開車進去了,而且由於探訪當天是週末,工廠竟然連保安都沒有~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除了管理鬆散讓人些許意外,工廠生產車間也讓人感覺有一些落差,雖然廠房稱得上是高大明亮,但是生產線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原始,噴漆、焊接等工序也比較原始,和大面積自動化的傳統主機廠差別很大,而且車間的物品擺放也感覺不夠規範。也沒有大型的衝壓裝置之類的高大上器材,整體感覺和普通汽車製造工廠差距巨大。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上圖:實地採訪的低速電動車生產工廠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普通汽車生產工廠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自動化程度不高、產線較為原始、管理較為鬆散,探訪工廠的情況來看,距離主機廠差距還是很大的,這樣的生產環境製造出來的產品想要和普通汽車相比,結果可想而知了。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那麼這一類車型為什麼會有人購買?它們圖什麼?普通汽車車主和無車一族又是怎麼看待這些車型的?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走上街頭實地採訪當地居民們。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據筆者採訪幾位低速電動車車主來看,購買理由很簡單:買這車不用駕照就能開,而且不用上牌,購買價格便宜而且用車成本還很低,由於採訪當天氣溫高達37度,車主們還一致表示這車缺點是沒空調。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而採訪普通汽車車主就有意思了,不少小汽車車主表示被這類車型嚇到過,亂穿插、逆行、龜速佔著快車道等現象比較多,而且這些車型多數是老年人駕駛,在路上不用上車牌亂跑很讓人無語。不過也有一位車主表示理解老年人駕駛,雖然不懂交規亂開但是能理解。總體來說,多數人認為低速電動車對交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擾,而且不上牌還能開挺讓人心裡不平衡的。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無車一族則表示買車不考慮這類車型,這類車型應該還是老年人開的比較多。而據筆者探訪經銷商來看,也確實多數買家都是中老年人。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

從試駕、探訪經銷商和暗訪工廠三個角度來看,無論是主動安全性還是被動安全性,低速電動車給人的感覺都不算好,剎車效能不足、車身剛性不足、電池電路安全性也有隱患,從產品層面來看,現在在售的低速電動車確實不值得購買,不過在摩托車與普通小轎車之間確實有著一定的市場空缺,而低速電動車的出現也確實填補了這一塊市場空白,加上它小巧靈活,用車成本低廉的優點,這一類車型也確實有一定的市場需求。老人代步、短途通勤、遮風擋雨的話這類車型確實不錯。

因此筆者想明確兩個結論:

第一則是這一塊市場確實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前提是製造、銷售、使用層面都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否則將會像現在一樣,低速電動車在路上亂跑,危害他人也危及自己,一團亂。

第二就是目前的低速電動車最好不要買,安全性無法保障。

備註:

文中部分畫面非正常拍攝,畫質不佳請見諒;

非正常拍攝畫面時間顯示2015年1月,那是裝置沒有調整為正常時間,所以時間是錯誤的大家請忽略;

為避免侵權,除自願接受採訪的群眾以外,其它涉及人臉及企業名稱、企業LOGO的全部打碼處理,請理解;

文章受訪群眾及電動車經銷商觀點不代表玩車教授觀點。

兩三萬就能上路的車,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