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20年前,中國汽車用技術換市場;20年後,中國汽車終於技術出海。

5月10日,吉利汽車釋出公告稱,與雷諾韓國汽車簽訂股份認購協議,以13。76億元認購雷諾韓國汽車4537。5萬股股份(佔比34。02%)。認購完成後,吉利將成為雷諾韓國的第二大股東。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早在去年8月,雷諾宣佈重返中國市場,與吉利開展技術合作。當時以為這僅僅是雷諾返回中國的一步棋,卻沒想到也是吉利技術出海的一步棋。

其實今年1月的時候,吉利控股集團就與雷諾集團正式簽訂了框架協議,基於吉利CMA模組化架構,使用吉利混動技術,向韓國市場推出全新混動技術及車型。

從當年收購沃爾沃,之後又將寶騰和路特斯招致麾下,再到入股戴姆勒,如今認購雷諾。吉利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當中海外投資佈局最豪氣又最成功的一個。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11年前,當時吉利斥資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這場蛇吞象的收購一度引起行業群嘲。掏光自己的家底去要一個福特都養不起的車企,搞不好還會拖垮吉利。

然而事實證明了李書福運籌帷幄的高明之處,吉利透過收購沃爾沃,完成了自己在汽車技術領域的“補課”,同時又讓沃爾沃得以獨立發展。

11年後,沃爾沃市值200億美元,吉利的投資回報率超過900%。技術方面,沃爾沃也和吉利攜手帶來了DRIVE-E發動機、SPA\CMA等技術平臺,讓吉利在技術領域完成了蛻變,成為了自主品牌的領頭羊。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2018年,吉利以90億美元收購賓士母公司戴姆勒9。7%的股份,成為了戴姆勒最大的股東。

而這一次的認購間接促成了吉利與賓士的合作,隨後雙方的合資公司智馬達smart誕生,賓士的smart將會轉型為電動車品牌,賓士負責車型設計,吉利負責動力技術。這為吉利的新能源車向海外輸出建立了一個新的出口。

作為一個民企,吉利做到了許多央企老大哥沒能做成的事情。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能走到這一步絕對是值得尊重的。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有人認為吉利是運氣好,賭贏了。但吉利絕不是單純憑著一股“賭性”去盲目投資,既要敢於去“賭”,又要能夠抓準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找正確的物件去“賭”。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李書福的眼光獨到之處。

那麼這一次吉利認購雷諾韓國,又是看中雷諾韓國什麼呢?要知道,雷諾韓國目前可是韓國國內銷量最差的汽車企業。雷諾2022年4月在韓國銷售了多少輛呢?只有2328輛。排在第一的起亞銷量是50995輛。

筆者認為吉利的目的至少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實現技術出海。吉利對自家的CMA平臺和新一代的混動技術是非常有信心,畢竟這套技術平臺不僅是吉利的心血,也有著沃爾沃的基因。能夠將這套技術平臺輸出到海外,往大了說對中國品牌走出國門有著戰略性和標誌性的意義,往小了說,能夠加快吉利研發成本的回收。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雷諾和吉利的合作是比較對等的關係,雷諾主要看中的就是吉利的技術,吉利幫助雷諾電動化轉型,雷諾也會幫助吉利把吉利的技術和產品推向海外其他國家。特別像雷諾韓國這種幾乎沒有本土研發的企業,更需要吉利的技術。

第二,近幾年雖然中國品牌海外市場增速迅猛,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拉美、中東這些本地汽車工業不發達的地區。像歐美、日韓這些傳統汽車工業成熟發達的地區,中國品牌還很難進入。新能源領域,雖然中國企業有著“搶跑”的優勢,但產品和技術輸出大多也是以北歐或印度作為第一站。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雷諾韓國的勢微給了吉利這樣一個機會能夠進入韓國市場。雷諾在韓國有工廠和完善的銷售渠道網路。這才是吉利汽車最看重的雷諾韓國的資產。只要有足夠競爭力的車型,吉利就可以藉此叩開韓國市場的大門,在韓國這種成熟的市場裡與國際巨頭們掰掰手腕。

第三,借道韓國市場,吉利有望進軍更遠的美國市場。美國目前對直接從中國進口的汽車仍然徵收高額關稅,這種情況或許還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無疑大大提升了中國車企進入美國市場的難度。

有業內人士就分析稱,吉利成為雷諾韓國的股東之後,可以藉助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透過雷諾韓國工廠製造汽車,再出售到美國市場,這樣可以避免高額的關稅負擔。

技術出海成了,這次為何又是吉利?

寫在最後:

不管吉利的目的是哪一個,或是兼而有之。但有了沃爾沃、戴姆勒這些成功先例之後,現在沒有人再會懷疑吉利的行為。而以吉利為代表的中國品牌,也開始更加自信地走出國門,設法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正如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所說的,吉利在主動調整自己的戰略,從貿易型的輸出轉為產品、技術輸出,這也是所有中國品牌車企的出海追求。(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