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自上世紀開始就一直在享受人口帶來的發展福利,這也是中國成長的腳步要快於其他國家的重要原因。根據人口調查局2020年公佈的資料顯示,在全國第三次的人口普查中,中國人口規模已經達到了14。1178億,除去無法工作的老人和年幼成長的小孩外,至少還有89438萬的勞動人口為我們社會做貢獻,佔據全國總人數的63。35%。可即便如此,中國那些非常需要勞動力的工廠的還是會頻繁地出現“用工荒”,這不僅讓人開始反思:中國勞動人口都去哪了呢?

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凸顯

其實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生產重心逐漸由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到技術密集型產業上來,這本來對於中國勞動人口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新事物的發展將會帶給他們更豐富的回報。但實際上,因為當前人類世界智慧化的成果越來越顯著,這些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大都喜歡用智慧機器人來代替人工生產,相比於人工生產來說,機器生產具備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大的穩定性,這就說明在未來一段時間部分轉行的勞動人民將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

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雖然智慧產業的薪資待遇等各方面福利標準都比傳統產業高,但因為有了機器人的參與使得他們對工人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多,就好比汽車製造業與無人機制造業等,很多時候一座製造工廠可能就10個工人來負責生產事宜,具體工作全部都有機器人或機械裝置來完成。這樣的話,那些從事於傳統制造業的工廠應該就能喜笑顏開了,畢竟相比於技術密集型產業來說,他們對勞動人口的需求是迫切性的,而且他們也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解決工人閒散在家的問題,這自然能夠吸引許多人前來應聘。

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工廠薪資待遇使其難以招到人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實際恰恰相反,中國大多數製造工廠都處於嚴重的“用工荒”階段,很多流水線因為缺少工人而被迫關閉,工廠的實際生產額遠遠達不到標準,這是讓工廠老闆非常頭疼的事情。工廠所面臨的窘境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所謂“就業難”和“用工荒”之間並沒有互補的關係,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存在,甚至可以說是“相互折磨”。那麼為何中國的製造工廠會出現“用工荒”呢?又為何那些工人寧願閒散在家,也不願意前往能夠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的工廠工作?

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其實這兩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就是工廠方面給的薪資待遇實在太低了,以至於和工人們付出的勞動價值不能相匹配。假如一家制造工廠給流水線工人開出的工資是7000元每月,沒加班同時享受雙休福利,那工廠的應聘部門早就被圍堵的水洩不通了。可實際卻是,加入了工廠就意味著和雙休再無任何關係,不但要忍受無休止的加班,還得時刻做好工資和勞動付出不匹配的心理準備,在這種不自由、又累,還不賺錢的環境下,誰會願意在工廠多待一天呢?

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之前還有網友在網路上評論那些工廠缺人的根本緣由是中國工人吃不了苦,這種說法完全是沒有一絲正確性的,相比於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工人,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工人能比中國更能詮釋吃苦的含義了。正是70後、80後的奮鬥才有了我們當前的社會條件,而90後仍然在不懈努力,我們可以去採訪那些社會工作者,他們不是怕吃苦,是怕自己的付出無法得到等同的回報,而工廠就是那個讓他們傷心的地方。因此哪怕工廠開出的崗位再多,也無法吸引他們前去就業。

中國14億人口,工廠為何還是頻繁出現“用工荒”,人都去哪了?

工廠員工薪資待遇低的真正原因

那麼為何工廠明知道多給出一些薪資待遇就能找到更多人,卻始終不願意呢?工廠作為社會生產的主體,其本身存在的目的首先是盈利,而工廠給每位員工開出來的工資都是基於社會上同等崗位下他們的工資標準來進行最終衡量的,之所以工廠對待員工的薪資標準不高,是因為他們創造的價值都相對較小。

其實這點我們也都非常清楚,中國大多數工廠仍處於勞動密集型的發展階段,他們對工人的專業素質要求不高,很多崗位即便我們沒有過硬的知識,也能在短時間的學習下很快上手。這種工作雖然輕鬆,但有兩個明顯的劣勢:首先是容易被他人取代,其次是創造的勞動價值小。這就導致工廠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用工荒”的問題仍然會長時間伴隨工廠發展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