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上的勝利豐碑(之五)

如果在陸地上,中心3號平臺是當然的龐然大物,在海上就很難稱得上哪個“大”字。從下往上,平臺可分為三部分。海底以下約60米,為地下部分;海底至海平面約15米,因為中間部分;海平面以上40多米,為平臺部分。離海面8-9米以上,才是平臺建築。

平臺建築共7層,每層約1840平方米。1至3層是機械裝置和動力層,4至7層為生活服務區,平臺上方還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應急救援用的。

現在的海上平臺,早已今非昔比,用“翻天覆地”形容也不過分。

平臺上有衛生間、會議室、黨員活動室、醫療室、食堂、餐廳、洗衣房、健身房和職工書屋,每個宿舍還配了電視、電腦。還有生產指揮及監控室。

“小碼頭”的啟用後,員工上下班由2小時縮短至20多分鐘;平臺上配備了廚師,根據健康查體情況,“葷素搭配、營養合理”,為員工提供營養飲食。每餐不少於6菜2湯,主食不少於3種。

自動化、智慧化技術在平臺上廣泛應用,許多崗位實現了無人值守。在生產指揮及監控室,動動按鈕,敲敲鍵盤,就可以完成自動計量、自動監控、自動開井關井等多項工作,還用上了無人機、無人艇。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了風險,徹底顛覆了石油工人的傳統形象。

但又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海上特殊的工作生活環境依然難以改變,甚至讓人感到無助和無奈。

有位記者到平臺採訪,遇一青年員工,問道:小夥子,有物件嗎?員工說:剛結婚,沒度蜜月,就來上班啦。

記者問:能把物件的照片拿出來,讓我看看嗎?員工說:沒帶。記者不相信:剛結婚,不想她嗎?員工紅著臉說:帶著照片老想看,越看就越想,越想就越看,反正回不去,不如不帶。

質樸的話語,真摯的感情,深深打動了記者。他在一篇報道中寫到:登上採油平臺,是對我心靈的洗禮,人格的昇華。

由於中心3號平臺外輸系統緩衝空間小,外輸液量必須保持均衡。萬一出現事故,留給他們的處理時間只有20分鐘。否則,就會影響整個海上油田,甚至關井停產。

事關全域性,責任重大,必須萬無一失。平臺副經理鄭學利心裡的弦,始終繃得緊緊的,不敢有絲毫大意,連老婆生孩子都沒離開平臺。

問及此事,鄭學利有些不好意思。他說,不是自己不想離開,而是離不開。當時那種情況,換誰都不會回去。(原創)

大海上的勝利豐碑(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