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豆】字的甲骨文和金文: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甲骨文及金文(分列上下排)

從字形看,“豆”像一個高腳有底座的碗,裡面盛有東西。

【豆】,

《說文》:古食肉器也。象形。

“豆”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如同現在的碗碟一樣。

最初的豆器為土陶燒製,形狀是上盤下柄,底下帶座,就像現在家中用的高腳果盤。早期的豆,估計只是普通的飯碗,後來製作講究了,成為了禮器的一種,盛肉醬之類。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西周原始瓷豆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西周青銅豆

來到青銅器時代,有了青銅豆。西周時期的青銅豆,器形仍似陶豆,盛食的盤淺腹大口。春秋時期豆的形體有變化,出現帶蓋的豆,外表增加了裝飾。豆也用其他材料製作,並且有了專稱。

《爾雅·釋器》說:“木豆謂之豆(桓),竹豆謂之籩biān,瓦豆謂之登。”

籩,古代祭祀和宴會時盛果品等的竹器。與豆的形狀樣子很相像,但兩者盛放的食品不同,材料也就不同。籩是盛脯(肉乾)棗、栗子等乾燥的食物用的,用竹子製作。豆是盛菹zū(醃製的蔬菜)、醢hǎi(肉醬)等有汁的食物用的,所以用木製作。籩與豆多配合使用,一起出現,

如《詩經》:“儐爾籩豆”,“籩豆有踐”。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曾侯乙墓漆豆。

用來做祭祀等莊重場合的豆器,製作複雜而且精美。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有雕花漆木豆,堪稱是精美的工藝品。該漆豆及蓋分別用兩塊整木雕成:先用一塊雕出整體(座、柄、鼻、耳),耳先雕成饕餮形狀,再鏤空其兩側:另用一塊整木雕岀豆蓋,蓋頂浮雕仿銅器雲紋、龍紋。整器遍髹黑漆為底,再用朱漆描繪花紋圖案,色彩豔麗,盎然成趣。該漆豆在戰國漆木器中屬上品,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豆】作為一種禮器,社會等級不同,豆的使用也有嚴格的區分,如:【禮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當然,相比起鐘鼎等大的器物來言,豆只能算小器物,由於它很實用,製作精美的豆供祭祀禮儀場合使用,普通的豆在生活中常水中作為飲食器用。古時身份不同,使用豆的數量也大有差異。地位越高,擁有的豆就越多,甚至年歲越大,享用的豆也多。

《禮記·鄉飲酒》記載:“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年事越高,享用的豆越多。當然,所謂若干豆實際指的是豆裡盛的食物量。

豆既然是指器物,先秦古籍中有關“豆”的記載也就不難理解了。

《論語·衛靈公》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便是指關於俎(形如砧板)與豆這兩種祭祀用的器物的事,引申為禮儀的意思。“俎豆之事”就是說的“禮儀之事”。

《禮記》裡所謂“觴酒豆肉”就是指酒杯裡的酒和豆中的肉。

《考工記》說:“食一豆肉,飲一豆酒,中人之食也。”就是說,吃豆的肉,飲一豆的酒,這是普通人的食量。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錯金蟠獸紋銅豆

豆是一種盛食物的器物,有一定的容積,所以古代也把“豆”做計量工具來用。

《左傳·昭公三年》記載齊國原有四種量器:“豆、區、釜、鍾”,從豆到釜為四進位,從釜到鍾為十進位。出土的齊國陶文常見“王豆”、“公豆”,表明這些豆是標準量器,用於關卡和國庫的計量。齊量一升約合今205毫升,由“四升為一豆”知,一豆的容積為今820毫升。比兩個可樂易拉罐的容量大一些。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既然古時的豆,是器物,怎麼變成現的可以吃的“豆”呢?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尗-篆書

其實我們今天可吃的“豆”,在古代時不叫“豆”,而叫做“

shú”。

【尗】

,象形,象尗豆生之形也。

常有人問:上古時之“豆”和現在說的“豆”為什麼意思千差萬別?

【叔】,尗+又(手),用手去拾“尗”,就是“叔”(“又”是“手”的意思),很形象,像農村田裡撿穀子的情景。

後來,【叔】字用來命名,表示父親弟弟的意思,就加個草字頭,便是典籍裡用的“菽”。

《詩經》裡有“采菽采菽”之句

《左傳·成公十八年》有“不能辨菽麥”,其“菽”指的都是可吃的豆。

為什麼後來“菽”成了“豆”呢?

【荳】,艹+豆,即果實象“豆”一樣的植物,實際上,“荳莢”中“荳”,尗、菽,大豆類植物,只是不同的別稱。

後來【豆】合併了【荳】字,這樣 “荳,尗、菽” ,後來漸漸通用,均以“豆”來稱呼,大概到秦漢之際,就開始把“菽”叫做“豆”了。“豆”也是九穀之一。如:

【周禮·天官·大宰·三農生九穀註】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為九穀(谷)。

《漢書·楊惲傳》說:“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箕。”所謂種一頃豆,就是種一百畝豆類作物。這時的“豆”就是能吃的了。

隨著“豆”(指豆科植物)名稱的流行,到現在為止,很多人反而不知“豆”的初始本義了。若是讀古文經典,“豆”是指物品還是食物,可要分清楚喲。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

專注說文解字、快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古汀漢字思維館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專業的漢字老師、海外漢語老師、一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

99

瞭解識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體系》,可以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