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多巴胺·催產素

情人節·多巴胺·催產素

農曆正月初三,恰逢公曆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起源於基督教。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標誌性的浪漫代表通常是玫瑰花、巧克力、賀卡、燭光晚餐以及紅酒。

曾幾何時,西風東漸,尤其是國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後,過情人節的潮流更是逐年洶湧。而且,有些人還劍走偏鋒,玩的就是心跳,一度旁逸斜出,將情人節與劈腿、出軌等非道德行為混為一體。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和相當一部分群體中,情人節比較見不得光。

以至於,談起情人節,世人的眼光與表情、言語中,頗多隱晦和曖昧。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情人節是現代商業文明送給人類的一個禮物,在利潤與資本的推波助瀾下,當下的情人節與其原始意義已經大相徑庭,甚至莫名其妙。

最早,情人節不過是個不太出名的宗教節日。

關於情人節的起源,和一位叫“聖瓦倫丁”的基督教聖人有關係,然而,真實的聖瓦倫丁其實和愛情沒有半毛錢關係。

中世紀在歐洲佔據統治地位的基督教,在其建立的最初幾個世紀完全是處於當時的統治力量——羅馬帝國的強力鎮壓之下的。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前赴後繼地出現了大量的殉道者。然而弔詭的是,對於當時的基督教來說,一些為教義獻出生命的人反而從另一個側面起到了更有效的宣傳基督教的作用。

這樣,著名的殉道者就經常被教會奉為聖徒,一方面是為了表現基督徒的精神,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鼓舞信眾。

情人節·多巴胺·催產素

瓦倫丁就是無數個殉道者中的一員。

他在公元269年當上了義大利東北方的小鎮特爾尼的主教,結果四年之後碰到了一位迫害基督徒的羅馬皇帝奧勒良。4年後,瓦倫丁主教被人告發,成了一位殉道者。

這位瓦倫丁主教在任期間的具體作為已經無可稽考,但是他為基督教殉道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據中世紀的一則故事說,皇帝十分欣賞這位主教的學識,想要主教放棄信仰而活命。結果這位瓦倫丁主教反而勸說皇帝皈依基督教,於是最終被打入死牢。

臨刑前瓦倫丁施展奇蹟,治好了獄卒的女兒尤利婭的眼睛,獄卒一家於是皈依基督教,殉道者瓦倫丁的故事就慢慢開始流傳開來。

因為年代久遠,在流傳的過程中又加入了個人主觀的想像與推測,以訛傳訛,一開始的真相已經不為人所知。就像我們國家的一些民間傳說(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出現張冠李戴甚至“關公戰秦瓊”的事情也在所難免。

所以,諸如“瓦倫丁為戀人主持婚禮而死”,“瓦倫丁與盲女的生死愛戀”的故事就越來越多。

據記載,最早把聖瓦倫丁和愛情聯絡起來的是一位十四世紀的英國詩人,也就是被認為是英國詩人之父的喬叟。1382年,喬叟在一首詩當中寫到:

正是在美好的聖瓦倫丁節,鳥兒們愉快地尋找自己的伴侶。

For this was on St。 Valentine‘s Day, when every bird cometh there to choose his mate。

儘管後人考證這首詩未必就是在歌頌瓦倫丁,但由於喬叟的在英國民族文學中的地位太崇高了,後來的詩人都學習他的榜樣,之後不斷有詩人把愛情和聖瓦倫丁節聯絡到了一起。

久而久之,聖瓦倫丁節和愛情就密不可分了。但這與他成為一個節日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情人節·多巴胺·催產素

最終完成這最後一公里的,是英國的郵票和賀卡商人。

精明的商人發現不少文藝青年會在聖瓦倫丁節給自己的愛人寫情詩,他們敏銳地抓住了這個絕佳的商業機會,他們開始推廣情人節賀卡和情人節郵票。一開始在英國流傳,後來就發展到了歐洲其他國家,然後伴隨著歐洲的移民漂洋過海到了美國。據統計,1835年,單單是在英國,情人節賀卡就賣出了近四十萬張之多。伴隨著情人節賀卡的流行,過情人節也逐漸在青年情侶們當中流行開來。

至於情人節中的其他諸如巧克力、玫瑰花等元素的出現,就非常自然了。這就像一個筐子,一開始裡面空空如也,時間長了,只要是喜歡的,就往裡裝。加上一些明星、名流的推波助瀾,慢慢變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流行文化。

嚴格意義上來講,情人節在中國出現要追溯到1989年,當時的《民俗研究》雜誌上有一篇文章介紹了西方的“聖瓦倫丁節”,但當時知道這個節日的並不多。

到了1992年,陸續開始出現中國人過情人節的報道。1995年的《新民晚報》上,有一篇關於情人節的報道,題目叫《美國人過瓦倫丁節》,不過也只是粗略地介紹了這個節日的習俗,甚至還不叫情人節這個名稱。

然而僅僅過了三年,從1999年開始,情人節的影響力突然飆升。這一方面是因為情人節的日期常常和我們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重合,另一方面也必須歸功於商業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往深層次裡說,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喜歡過情人節,還是與當時的文化自信不足、國人有崇洋媚外的意識有關。

這和小孩子願意吃肯德基、過聖誕節是一個道理。

因此,現在國家提倡少過或不過洋節,多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實在是從娃娃抓起的高瞻遠矚之策。

情人節·多巴胺·催產素

行文至此,從學習強的“科普時報”上讀到一篇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王欣寫的文章,題目叫《愛情是人類的本能嗎》,力圖從科學上解釋愛情是怎麼一回事,全文附於下面,也一塊來討論一下愛情究竟是物質的,還精神的,對於人類的一些特殊行為,能否找到更合理的解釋。

愛情是不是人類的本能?有些人認為,愛情和腦內的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釋放息息相關,歸根到底是人類的原始本能;還有些人認為,愛情是人類倫理道德和文明進步的產物,不應該屬於本能的範疇。

從腦科學的角度看,什麼樣的行為是人類的本能行為呢?類似餓了就要吃飯,困了就要睡覺,遇見危險就會躲避,受到侵犯就會反抗的行為都屬於本能行為。驅動這些本能行為的,是內臟感覺和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各種情緒。可以說,不加控制的情緒反應是人類的本能,但是人類一旦從理性的角度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就超越了原始本能。

大腦透過什麼方式令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產生愛情,並讓愛情歷久彌新呢?腦科學目前只能從神經遞質等物質的層面給出解釋。

多巴胺是被談論最多的一種“愛情遞質”。多巴胺在腦中的分佈非常廣泛,作用也很廣泛,運動、感覺、情緒、認知等都需要這種遞質的參與。研究發現,各種成癮物質均可促進多巴胺的釋放,並將資訊傳遞到前額葉皮層,引發欣快感。在這種欣快感的吸引下,人和動物會不斷尋求成癮物質的刺激,從而對成癮物質的依賴越來越深。我們也可以將愛情視為一種成癮,你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感到很愉快,希望天天和他(她)在一起,直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當然,這種伴隨著強烈快感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不會持久。戀愛的激情期過去之後,腦中分泌的多巴胺會逐漸下降,直至恢復正常水平。接下來會由一種下丘腦合成的神經激素來維持愛情,那就是催產素。

研究發現,沒有生育過的雌性小鼠對鼠寶寶的哭叫聲無動於衷,給它們注射催產素之後,它們就變得慈愛起來,像媽媽一樣照顧鼠寶寶;雄性小鼠在交配之後會繼續“尋花問柳”,給它們注射催產素之後,它們就變得忠誠。因此,催產素被認為是促進人類相親相愛的重要物質。

神經遞質和激素可以對人類的情緒、情感和行為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但這絕不是說:只要給你打一針多巴胺,你就會激情四射;只要給你打一針催產素,你就會忠貞不渝。神經遞質和激素的釋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受認知的影響。應該說,首先是你透過感覺和思考愛上了某個人,才會分泌大量多巴胺或催產素,而不是莫名其妙地分泌大量多巴胺和催產素,然後愛上某個人。

情人節·多巴胺·催產素

美好的愛情來自兩個大腦的愉快交流、兩顆心的相互滋養,如果希望收穫美好愛情,還是應當從加強自我認知、善待他人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