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只有三鎮兵,為何還能把唐玄宗打的四處逃竄

導語:

唐朝是中國古代

文治武功

都極盛的朝代,在唐太宗、唐高宗以及則天聖後武則天等幾代雄主的治理下,對外

開疆拓土

令少數民族臣服。對內發展經濟文化,湧現出了一大批的

著名詩人

,百姓富足

天下太平

。到唐玄宗時期,更是迎來了

史無前例

的開元盛世,國力達到

鼎盛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

國力極強

的時代,卻爆發了一場歷經三位唐朝皇帝才評定的內亂,它就是安祿山、史思明主導的

安史之亂

,這場動亂中,安、史二位起初只有三鎮兵馬就打的唐玄宗丟都城、棄貴妃、逃西蜀。那唐朝政府的大軍就這麼

不堪一擊

?開元盛世的國家就這麼脆弱?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只有三鎮兵,為何還能把唐玄宗打的四處逃竄

事實究竟是如何,筆者認為安史之亂在玄宗時代

戰果顯著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募兵制使得地方藩鎮實際戰力強悍。

安祿山造反時的職位是三鎮節度使,可以理解為三省軍政集一身的長官。由於在唐玄宗時期,

國力強盛

,經濟比較發達,所以唐玄宗改變了唐朝的招兵制度,由之前的

府兵制

改為了募兵制。

所謂府兵制就是

戰時

為兵,

和平時

則為民,這樣的做法是士兵

戰鬥力不強

,但有利於恢復生產,在太宗、高宗時期出於對民生的考慮,大多采用這種徵兵方式,既減輕朝廷養兵的負擔,又降低了地方官員

豢養私兵

的風險,畢竟都是

臨時工

,經常聽命的也不是固定的將領。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只有三鎮兵,為何還能把唐玄宗打的四處逃竄

募兵制則不同,招募計程車兵是

職業軍人

,戰鬥力強,而且往往有誰招募的就向誰表忠心的情況發生,特別是一些居心叵測的地方官員和將領往往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和財富

養兵

然後以兵來

掠民

募兵制的招兵方式使得玄宗時期的地方

藩鎮逐漸做大

,儼然形成了地方割據的狀態,反觀唐朝中央政府計程車兵常年生活在安逸中,不少官員貴族子弟以兵為職業只為獲取利益,而無實戰之力,這也是為什麼安祿山造反,他區區一個地方官能

兵強馬壯

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只有三鎮兵,為何還能把唐玄宗打的四處逃竄

二、平叛時,老年玄宗昏招頻出。

安史之亂初期,雖然表面

聲勢浩大

,但是以長安為中心的唐朝中央政府軍

門面實力

並不弱,且經濟發達,

糧草充裕

,加之其他藩鎮大多還比較信服玄宗的統治,本來只要扼守長安周邊關隘,待得其他藩鎮節度使領兵勤王到達對安史形成

合圍之勢

,屆時安、史進拿不下長安,退又面臨

腹背受敵

,很可能短時間

土崩瓦解

然而這時的唐玄宗對安史之亂顯得

極為輕視

,不聽戰鬥經驗豐富的大將高仙芝、封常清等的勸告執意要和叛軍打遭遇戰,豈料擁兵二十萬的唐朝中央軍,竟然

不堪一擊

,很快便被叛軍在野戰中消滅。

這時的唐玄宗才

如夢初醒

,匆忙逃亡,

潼關天險

被安、史拿下後,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長安,在長安叛軍奪取到了大量的

軍需物資

,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只有三鎮兵,為何還能把唐玄宗打的四處逃竄

三、玄宗晚年驕奢淫慾,用人不當。

很多戰爭的失敗,往往深層次的原因都是統治者或者

當權者

的腐敗造成的,唐玄宗末期,之所以身為胡人的安祿山

敢於造反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玄宗晚年寵信楊貴妃,任用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為相,導致朝廷上下

烏煙瘴氣

,很多忠誠良將

敢怒不敢言

楊國忠

腐敗

而又沒有治國之才能,

陷害忠良

,全為

一己私利

,這些都被安祿山看在眼裡。當安祿山叛亂之時,唐玄宗能用的

良將

和仰仗的中央政府軍其實也是深受楊國忠

腐敗之害

,戰鬥力下滑極其嚴重,才會被安、史叛軍

一擊則潰

本可倚仗的

其他藩鎮

也曾經受到過楊國忠的

壓榨

,在長安危機時,有些是救援不急,更多的是

坐觀成敗

,誰也不願意為

奸相佞臣

賣命。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只有三鎮兵,為何還能把唐玄宗打的四處逃竄

結語: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史思明憑藉著三鎮精兵就打的唐玄宗丟盔卸甲,驗證了

盛極必衰

的道理,安、史雖

只有三鎮

,奈何朝中能戰之兵恐

不足一鎮

,戰敗也就不足為奇。當然安史之亂也讓奸相佞臣走向了

末日

,玄宗和

楊貴妃

也沒得到什麼好下場。

安史之亂持續

八年之久

,最後平定也基本靠的是其他藩鎮之力,唐朝的中央集權從此被徹底打破,百姓們也在戰火中遭受屠戮。唐朝也從大一統王朝逐漸開始向群雄割據轉變,這無疑是黎民百姓的災難。可惜了

堂堂開元盛世

,終未能

持續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