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漫步在唐瀆裡街區

入眼便是盛世大唐般的華麗大氣

亭臺樓榭 小橋流水

恍然間時空交錯

你我相逢盛世大唐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

跟著歷史的腳步 追溯過往

瞭解唐瀆裡的歷史由來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憶·唐·瀆·裡

鹽城由來

昔,天下分九州。淮水南有夷、戎、蠻、狄部落,鹽城居淮河流域,稱淮夷。至周時,淮海維揚州,故屬揚州。曩時,鹽城產鹽之豐稅甲天下。《史記》載:“東南有海鹽之饒”,秦漢時“煮海興利、穿渠通運”,故馳名華夏,亦為兵家戰略要地。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設鹽瀆縣,因環煮鹽亭場與運鹽河道得名。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改鹽瀆為鹽城,沿用至今。

遣唐使

唐朝,鹽城始修土木,方為“城”。彼時,唐因尊祖崇道、相容幷蓄而天下大治。經濟之繁榮、文化之先進,聲威遠揚引世界各國遣使朝貢,其中以日本仰慕尤甚,歷兩百六十餘年,遣使十九次,謂曰“遣唐使”。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遣唐使海航艱辛,滄海淼漫,百無一至。據《日本書紀》史料:自舒明二年(公元630年)第一批遣唐始,十九次遣唐,十三次成功,仍不改學唐之風。日慶雲元年,始開南路航線,惟揚州鹽城登陸口往返甚密。

日史書《續日本紀》記載:秋七月甲申朔,正四位下粟田朝臣真人,乃第七批遣唐使節。初至唐時,有人問曰:“何處使人?”答:“日本國使。”反問曰:“此是何州界?”答:“是大周楚州鹽城縣界也。”

《中日關係史》亦載:唐時,粟田真人為執節使,率遣唐團訪唐。大寶二年(公元702年)六月,遣唐團由南路乘船駛抵唐朝,至楚州鹽城縣上岸。此時,唐高宗已薨,武后稱制,改國號為周。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永寧寺

永寧寺,位鹽城光明巷,原護國永寧禪寺,始建於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唐時三十六名剎之一。殿宇高聳金碧,湧現於百里之外,昔日泛海者,皆以此為指南。《永寧寺·大事記》載:“唐代,高麗僧人封大聖、新羅國王子金士信、日本國遣唐使粟田真人、阿倍仲麻呂等,皆經鹽城登陸,於永寧寺駐錫時日,轉赴長安。

遣唐團跨海經洋河(今大洋灣)登鹽城,入長安,苦心修學,所得鍚賚,盡市文籍。至開元盛世,高山絕壑,耒耜亦滿,引萬邦來朝。期間,惟

阿倍仲麻呂

殊為翹楚。

阿倍仲麻呂

初使

開元五年(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呂不足弱冠,被舉第八批遣唐使,進長安國子監閱讀。後科舉中進士,得玄宗賞識,歷任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門下省左補闕,並賜名“晁衡”。

阿倍仲麻呂在唐五十四年,慕中國之風不返倭國。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備受厚遇,榮達公爵,且漢學造詣深厚,與李白、王維、白居易、儲光羲等才子士人交往相善,詩文酬唱。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再入大唐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因赤誠仕唐三十餘載,功勳卓著,且家有高堂,感概舍愛。玄宗不忍再留,命阿倍仲麻呂為護送使,準其回國。友人聽聞賦詩贈別,王維寫《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贊其結髮遊聖,負笈辭親,問禮於老聃,學《詩》於子夏。賀其名成太學,官至客卿。必齊之姜,不歸娶於高國。頌其以服聖人之訓,有君子之風。

十一月,是夕浩月當空,秋水共長天一色。阿倍仲麻呂淚灑長安、惜別大唐。然,船行海上,突遭風暴觸礁,漂流至安南驩州(今越南榮市)後又遇土著戕害,可憐全船一百七十餘人僅十餘人倖存。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阿倍仲麻呂歷盡艱難,輾轉跋涉,再入長安。友人見其脫險歸來,不勝為之驚喜。只惜大唐盛景漸頹,冬日,安祿山叛亂,玄宗蒙塵川蜀,阿倍仲麻呂隨往避難,直至肅宗至德二年方返。後再度仕官,官至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大曆五年(公元770年),仕唐終生之阿倍仲麻呂病逝,埋骨長安,時年七十三歲。代宗感其偉績,追贈潞州大都督。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阿倍仲麻呂遣唐五十餘載,出沒驚濤之中、蹈歷險途之上,以非凡學識贏大唐朝野器重與信任,將燦爛唐朝文化廣泛傳播,締造中日文化交流之盛事。

阿倍仲麻呂趨揖有異,號日本禮儀君子國,為中日文化交流之先驅者。為感念其偉績豐功,後代皇帝均下旨在遣唐使

鹽城大洋灣登陸處設亭臺樓閣,建廊橋水榭,謂曰“唐瀆裡”

。由永寧寺僧眾詠頌佛法,每日晨鐘暮鼓,梵音嘹亮,以承歷史之榮光,續中華之文脈,再現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業成麟角、學海揚漪之事蹟。

揭秘|唐瀆裡的由來,90%都不知道

甲子辛丑年,元日。唐瀆裡置大洋灣南門,重建豐唐之姿,構三縱三橫一水系,融歷史古韻、人文雅緻於一體,日間開市、夜間掌燈,踱步坊間,可感

開元全盛日,樂享繁華唐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