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俗之饊子篇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

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色澤黃亮,又香又脆。北方饊子大多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大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品種繁多、風味各異的饊子,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等民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饊子也叫“寒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臣義士介子推,寒食節要禁火三天,於是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環狀麵食,作為寒食節期間的乾糧,因為饊子是為了寒食節準備的,所以也就被叫做“寒具”。

清明食俗之饊子篇

關於饊子,最著名的詩是宋代蘇東坡寫的《戲詠饊子贈鄰嫗》“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

自古以來,饊子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常常用來招待賓客。如清代劉琬懷在《望江南·其二十九雜詠》中寫道:“江南好,風味不尋常。席上春盤青筍嫩,茶邊寒具玉蘭香。那免一思量。”

“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最大的特點是有油,一些詩人對饊子有油這一特點寫出了深深的嫌棄——“坐中好事對鉤摹,寒具多油涴還怕。”(出自清代汪仲鈖的《題東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及次韻前篇二詩草稿真跡即用其韻·其一》)“零星寒具油,沾漬落毛塵。”(出自清代沈曾植的《寒雨積悶雜書遣懷襞積成篇為石遺居士一笑》)等等。

其實正因為是油炸的,所以才會又酥又脆。有的詩詞寫出了饊子酥脆的特點,如“寒具慎教輕觸,牙籤除付與,荑玉纖手。”(出自清代陳維崧寫的《疏影·詠虞山毛氏汲古閣兼贈斧季》)等等。

饊子也不一定就只能在寒食節吃,在自己喜歡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夏月賣義粥、饊子、豆子粥。”“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至三更後,方有提瓶賣茶。冬間,擔架子賣茶,饊子慈茶始過。”表達了作者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都想吃饊子的良好願望。

清明食俗之饊子篇

此外,“饊子”被明代李時珍記載在《本草綱目》中:“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麵,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