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對武漢人來說

臘魚臘肉是必備

灌香腸則更是過年少不了的儀式感

而在很多老武漢人心中

年味是從吃一口剛出鍋的圓子開始的

武漢人的年味兒

從打年貨開始

一到臘月,集賢二路里裡外外都擠滿了人,很多人都是慕“甚美王牌香腸”的名而來的。店門口,一串串紅彤彤的成品香腸掛在上方,廣式、椒鹽、麻辣各種口味的香腸瞬間把年的味道拉滿。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在集賢二路可以感受到滿滿的年味,爹爹婆婆幾乎都是拖著小車來採購的。“甚美王牌香腸”在武漢臘腸屆有一席之地。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武漢甚美王牌香腸老闆 陳春梅:

以前我是在武漢肉聯廠做肉製品的,選的都是最好的食材,加上自己獨特的配方,所以很受顧客的喜歡。

成品品類不僅有香腸,還有臘雞、臘鴨、臘魚、臘肉。

我是從一間30平方的小店開始做起,發展到如今有了這樣的門面,顧客越來越喜歡,人就越來越多。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有著400多年曆史的傳統美食黃陂三鮮,也是武漢人年夜飯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炸肉丸子、肉糕、魚丸子,這道菜端上來就象徵著團團圓圓,來年平安順利。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武漢人對香腸、臘肉充滿喜愛,如果過年沒吃上,就要饞上整整一年。在這條街上,無論是甚美王牌香腸,還是楊永興黃陂三鮮,亦或是肉聯李記等等品牌,都承載了武漢人對於兒時過年的最美好記憶。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鄂州:沙窩豆絲

豆絲是湖北人喜愛的傳統美食,在鄂州,最有名的就是沙窩豆絲了。豆絲可以用來炒,也可以用來煮。炒新鮮豆絲要配上大蒜葉和瘦肉,吃的是一份勁道的口感;而煮幹豆絲,就要配上臘肉,吃的是綿軟的醇香。不論是哪一種做法,入口的都是一份濃濃的年味兒。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豆絲又叫做“豆糕”“餅折”或“餅匝”,一盤噴香的臘肉炒豆絲,或者一碗煮得軟爛的豆絲湯,是深受鄂州市民喜愛的傳統美食。每年立冬之後,在鄂州鄉村,忙碌了一年的農人趁著冬閒,便會開始做豆絲,飄出濃濃的年味兒。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要說鄂州的豆絲哪裡最有名?當然是沙窩豆絲了。傳承百年的沙窩豆絲,是鄂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太和千張、樊口武昌魚齊名,並稱為鄂州“三大寶“。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豆絲製作的第一步就是洗米,選用的是早稻米,在水中洗好之後要浸泡一到兩個小時,同時,原料配比中含有早稻米,豌豆,黃豆,燕麥,綠豆等。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磨漿採用的是深井水,要特別注意水的把握,米漿磨好後便進入到攤制的環節。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攤制米漿非常有講究。江大姐攤制豆絲已經是有30多年的經驗了,她表示,豆絲攤的是好是壞,完全在於經驗,攤平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要柔,如果力道太大的話餅是容易破掉的。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卷好的豆絲可以拿來切絲,一般都會切成半公分左右的寬度,切得非常的均勻。

製作幹豆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晾曬。豆絲晾曬需要整整兩天,在充足的陽光照曬之後,豆絲乾兒會變得又脆又硬,豆絲就做好了。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天門:美麗鄉村七屋嶺

留守老人與兒童的年飯

熱熱鬧鬧吃上一桌年夜飯,是不少外出打工者家庭一年的夢想。除夕這天,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天門市七屋嶺村的“愛心食堂”,開了幾桌特別的年飯。這些剛出鍋、熱騰騰的翻餃子和天門蒸菜,還有許許多多熱鬧的表演,都是給留守老人與孩子準備的。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舞龍舞獅是天門的傳統民俗。他們在這一家討到了紅包,這個過程叫做“取紅”, 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夠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根據村民的介紹,村裡面有三十多位在外工作的村民,今年選擇在工作地就地過年。留守在家裡面的父母和小孩,除夕被接到村裡自建的“愛心食堂”裡,和村民以及志願者們一起吃一頓充滿年味的年夜飯。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在天門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三蒸九扣十大碗,不是蒸菜不請客”,這句話也充分地說明了蒸菜在天門飲食文化當中的重要地位。天門蒸菜距今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了,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時期。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幾千年來,天門蒸菜憑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技藝,一直躋身鄂菜代表品種之列,其菜品之豐,技法之多,味型之廣,在全國獨樹一幟。在2010年,天門也被授予了“中國蒸菜之鄉”的稱號。

武漢城市圈的年飯太饞人

融媒體記者:黃峻

編輯:湯璇 呂豔麗

【來源:漢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