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1644年,大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下終究是走到了盡頭,崇禎皇帝更是以死明志。想當年朱棣遷都順天府,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是何等的氣宇軒昂,卻沒想到兩百餘年後竟落得如此下場。

一個王朝由盛轉衰再到滅亡,在中國歷史的洪流中早已司空見慣,但此次更迭卻另有深意。這是漢族的沒落,是易族入主中原。

作為清人的引路人吳三桂,更是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承受千古罵名。但他卻稱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坐鎮雲貴地區後開始招兵買馬,最終起兵反清。失敗後他自知必死無疑竟留下密令,使得後代得以存活兩百餘年。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鎮守遼東

吳三桂祖籍直隸高郵,於1612年出生於廣寧前屯衛中後所。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著手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八旗制度,東北地區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吳三桂生母去世後,父親吳襄迎娶了遼西望族祖大壽的妹妹續絃,這使得本就為將門世家的吳家勢力得以更上一層樓。

吳三桂受到家風的薰陶,自幼習武精於騎射,不到20歲便高中武舉人。與祖氏聯姻後得以出入於各大戰場,積累了實戰經驗。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此時的大明王朝早已不見往日的雄威,在女真族人的攻勢之下節節敗退。1629年,崇禎皇帝中反間計,大將袁崇煥被捕入獄,使得負責抵禦女真的關寧軍人心惶惶,竟不聽祖大壽命令向東奔去,北部戰事告急。

吳襄被任命為團練總兵,率四萬兵馬馳援前線戰場,卻在途中臨陣脫逃被撤職。直到1932年,鎮壓山東地區兵變有功才官復原職,吳三桂也因作戰勇猛而被擢升為遊擊。

1640年,明軍與清軍在杏山一帶發生了一場遭遇戰。作為主帥的吳三桂臨危不懼,親自率領大明騎兵與敵展開衝殺,他戰鬥技巧之高超,用兵佈局之巧妙,竟使得以馬上功夫著稱的女真人奈何不得。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一戰下來雙方各有損失,女真人更是率先撤出戰鬥,吳三桂正式出現在人們視野。隨後,他被崇禎皇帝邀請前往武英殿,並賞賜其尚方寶劍。

降清南下

1943年,清軍繞過寧遠,相繼攻陷後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地。使得吳三桂鎮守的寧遠成為了山海關外的一座孤城,完全喪失了戰略意義。一旦清軍完成戰略佈局,寧遠將任人宰割,明朝最後的倚仗也將毀於一旦。

為此,崇禎皇帝應大臣建議,召回吳三桂拱衛京師。可就在回師途中,李自成的農民軍竟攻陷了明首都,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受到訊息後的吳三桂停止了行軍,開始徘徊於各大政治勢力之間以求庇護。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對於這位手握重兵的將軍,清軍與李自成自然是爭相拉攏。滿人透過以降清的祖大壽對其進行勸說,允以高官厚祿,李自成則挾持了吳氏一家老小以及陳圓圓。

為保家人安全,吳三桂與大順政權達成了口頭協議,可他卻突然聽聞李自成手下竟染指陳圓圓。為報奪妻之仇,他一怒之下多爾袞達成協議,聯合進攻東征的農民軍。

同年,清軍南下山海關入駐北京,多爾袞將年幼的順治帝以及朝廷也由盛京遷來,正式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此時事態的發展顯然是令吳三桂始料未及的,他之所以願意聯清抗李,一方面是為報奪妻之仇作出的反擊。

而另一方面,則是在他看來按照滿人以往的習慣,他們在抵達北京擄掠一空後,便會重新回師北上。畢竟草原、森林才是他們的家。

而等到那個時候,整個漢人的天下將是他一個人的,但卻沒萬萬沒有想到滿人已打定了入住中原的想法。

在清軍的強大威懾之下,明朝臣子紛紛向滿人納降,侍奉新朝。滿人為了平穩過渡以及適應漢人的統治方式,對於降臣大多既往不咎,予以重任。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但吳三桂卻與這些人不同,他還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以至於清政府對他始終懷有猜忌。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他先是率部平定了山東地區的李自成餘部,隨後西征再次消滅李自成主力。

1647年,他與清軍將領李國翰又絞殺西北地區的抗清餘部,為了博取滿人的信任,吳三桂顯示出極大的殘忍性,甚至一度出現了屠城的惡行。1651年,他再次奉命攻打盤踞在四川的張獻忠部。

他率領部隊一路南下,消滅了最後一個南明政權桂王永曆政權,甚至出兵緬甸擒殺桂王。慢慢地,吳三桂在清廷的默許下鎮守雲貴地區,權傾一時。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留下密令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吳三桂在幫助清廷平定了地方叛亂之後,全國上下已無戰事,他卻成為了清廷的心腹之患。

清廷開始以戰事結束為由,對吳三桂展開了制裁,收繳了他的軍政大權。最終雙方矛盾激化,吳三桂聯合了平南王、靖南王一同起兵造反,並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

在他的號召之下,湖南、四川、河北等地的反清勢力揭竿而起,紛紛響應,一時間形勢對其十分有利。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但滿人對於吳三桂早生防範之心,他們先是平定了北方區域性叛亂,隨後大軍南下,將叛軍全部都壓制於兩廣以及雲貴地區動彈不得。

吳三桂自知大勢所趨,為了保留自己的血脈,他對軍師馬寶下達了一道密令。

要求他帶領陳圓圓以及吳家子孫,喬裝打扮後趁著兩軍交戰之際逃走,為了防止被滿人斬草除根,族人不得將自己的身份寫在書信之上,也不得記錄在族譜之中,僅能口言相傳。

吳三桂自知必死,下了一道密令,使後代存活200餘年

密令發出不久,吳三桂卻突然中風一病不起,最終不治身亡,時年67歲。

但他的這支血脈卻一直隱居於貴州的一個叫做馬家寨的地方,之所以取名馬家寨便是為了紀念軍事馬寶。直到清政府滅亡他們才重新回到在人們視野之中,此時距離他們來到此處已經兩百餘年。

如今,馬家寨依然安在,寨子族長名為吳永鵬,乃是吳三桂的第十代傳人。他們沒有族譜,唯一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便是流傳下來的文物以及陳圓圓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