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營養 吃魚都有哪些學問

  目錄:

第一章:飲食營養 吃魚都有哪些學問

第二章:警惕 3類人要小心吃魚

第三章:養生常識 每天都需吃的五種食物

  編者按:

餐桌上,魚是常見的營養美食,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一些微量營養素,但是怎麼樣吃魚,才是最健康最科學的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吃魚的哪些學問!一起來看看吧!

  飲食營養 吃魚都有哪些學問

  吃魚的好處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認為,魚體內重要的營養物質-DHA,對大腦細胞,特別是腦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育有著極重要的作用。實驗表明,只要經常吃魚,大腦中的DHA值升高,就會活化大腦神經細胞,改善大腦機能,提高判斷力,減少失誤。所以,想要生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就應該多吃魚,同時,在哺乳期經常吃魚也能為嬰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提供豐富的DHA,使寶寶們記憶能力提高,讓我們的寶寶贏在起跑線上。而對於那些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來說,多吃魚,攝入足夠的DHA,可刺激大腦細胞,增強記憶力。另據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明,DHA還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防止血栓形成,減少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作用,並有抑制炎症、抑制癌症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素以魚、貝等海產品為主食的愛斯基摩人很少患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原因。

  莫吃不熟的魚

科學研究和測試發現,魚的體內含有—種叫二噁英類的致癌物質。由於這類化學毒物是隨水內沉澱物沉到水底的,故生活在水底並食用水底腐物的魚類身體內含量相當高,尤以海洋四大經濟魚類中的墨魚及淡水魚類中的鯉魚等為重。

魚類雖含有二噁英類致癌物質,但只要烹調得法,是可以除掉的。據試驗對比表明:如果將魚肉燒透煮熟則可將絕大部分的致癌物質去除乾淨。因此,勸君莫吃生或半生不熟的魚肉,特別是墨魚和鯉魚。另外,常吃生魚,還容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不少人以為生魚片用醬料和醋拌過就能殺死其中的肝吸蟲,但事實}:一般的調味品,如醬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難殺死它們,就算把魚片投入90℃熱水中,煮的時間不足也不能將之殺死。因此,生魚片還是少吃為妙。

  不吃有毒的魚

全世界的水域中有魚類3萬多種,大部分都可以食用,但有600餘種魚類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我國的海魚和淡水魚約有2 000種,體重大小差異很大,其中有毒的魚約有170餘種。魚體內的毒素主要有下列幾種:①肉毒:肉毒魚多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域,這類魚的肌肉和內臟中含有毒素,這些毒素主要是因為魚吃下了含有生物鹼的浮游生物,該類物質對魚類沒有毒性,而人類吃了這些含有生物鹼的魚類卻會發生食物中毒。②血毒:鰻等水產品有毒,加熱可使其毒性物質分解,故食用時應熟食。③刺毒:淡水魚中的鱖魚以及海水魚中的某些魚類,它們的鰭棘有毒腺。④肝毒:魚類的肝臟一般無毒性,但過量食用馬鮫魚、鯊魚等魚類的肝臟也會引起中毒。⑤膽毒:魚膽中含有膽汁毒素等有毒物質,膽汁毒素的毒性很強,耐熱、耐酸,不易被酒精破壞,即使將魚膽煮熟或用酒沖服仍會引起中毒。

另外,工業廢水和農藥會汙染溝渠中的水,使水中的魚類受到汙染。人食用了這種被汙染的魚類也會引起中毒。

  TIPS:如何識別被汙染的魚

首先,被汙染的魚形態不完整,頭大尾小,脊椎彎曲。還有的皮膚髮黃,尾部發青;其次,被汙染的魚眼睛渾濁,向外鼓出;第三、被汙染的魚的魚鰓不光滑,較為粗糙,呈暗紅色;第四,正常的魚有固有的魚腥昧,汙染了的魚則氣味異常。

 吃魚的有哪些禁忌

鮮吃魚肉有危害

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出,魚身上的寄牛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小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購買活魚回家後可用清水養上一兩天再殺,已殺死的魚則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時左右,以儘量揮發魚身上的剩餘毒素,降低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烹飪最好在魚死亡數小時後進行。因為放置一段時問後,魚肉的結締組織開始逐漸軟化,肉品也變得味美鮮香,此時烹飪,味道最好。

  鹹魚好吃不宜多

鹹魚與鼻咽癌發生有—定的關係,這_點已被科學家所認定。喜愛吃成魚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的鼻咽癌發病率很高。偏食成魚的香港、廣東人患鼻咽癌的發生率也比我國其他地區高出70倍。為了弄清成魚與鼻咽癌的關係,美國科學家對7名鼻咽癌患者進行了調查,發現90%以上的患者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吃鹹魚,並且很少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研究表明,幼兒時期吃鹹魚比成年人吃鹹魚更具有致癌性,而且,幼兒時期吃鹹魚的人即使成年以後不再吃鹹魚,仍比其他人患鼻咽癌的可能性大。成魚之所以會弓i起鼻咽癌,是因為魚在醃製過程中部分蛋白質會分解出仲胺,仲胺和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

兒童不宜過多食用魚鬆

海魚是富氟食品,其90%以上的氟化物在魚骨中,而魚鬆的主要成分是魚骨,每100g魚鬆中含氟量高達97m。氟是—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每日需要量為l~1。5 mg。通常每人每日可以飲食中攝取2。5mg的氟,但人體攝入氟的安全閡值為每日3~4。5mg,如果超過此值,氟化物就會體內蓄積導致中毒。因此,不宜把魚鬆作為鈣營養補充劑給兒童長期大量食用。攝入氟過多,會影響兒童牙齒的生長。

 食用魚油忌過多

魚油具有多種療效,例如預防腦血栓形成,增進記憶力,促進炎症的消退。然而食用魚油也不是多多益善。魚油中的有效成分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長期過量食用可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包括腦出血。以魚為主食的愛斯基摩人雖然不患冠心病和血栓性疾病,但腦出血卻成了他們重要的死亡原因。

空腹吃魚可以導致“痛風”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只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鹼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警惕 3類人要小心吃魚

  結核病人吃藥時忌吃魚

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則噁心、頭痛、面板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則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和腦出血。另外,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食用魚類會使組胺在體內積蓄,停藥2周後才會逐漸消失,故這段時間內也要少吃魚。

  肝硬化病人忌吃魚

魚類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這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代謝產物為前列腺環素,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性、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這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是有利的。但是,對於肝硬化病人來說恰好相反,因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很容易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所以,肝硬化病人應禁食這些魚。至於含二十碳五烯酸較少的鯉魚、比目魚等則可少量食用。

  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多吃魚

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這是因為魚肉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具有防止膽固醇黏著於血管壁的作用,這對於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者來說是十分有益的,然而,二十碳五烯酸還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使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毛細血管出血不止。從而加重出血癥狀。

  養生常識 每天都需吃的五種食物

  蜂蜜

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匙蜂蜜,能安五臟,止痛解毒,常吃能防止血管硬化,久服可延年益壽。

  生薑

每天吃早飯時數片生薑佐餐,能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消化。

  花生

含有人體所需多種氨基酸,經常食用能增強記憶,降低血壓,延緩衰老。

  大棗

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糖、維生素、礦物質,有“天然維生素”之稱。

  大蒜

有很強的殺菌、抗菌作用,人們把它譽為“地裡長的青黴素”和“天然抗生素”。

  結語:

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吃薑,中醫認為夏天天氣炎熱,吃薑可以疏風散寒,提神醒腦,對夏季食慾不振的人,有健脾開胃的功效。(文章原載於《健康與營養》,刊號:2012年第三期,作者:歐陽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