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地頭雜草蛇割藤,接觸面板留血痕。狂生濫長除不盡,利害雙仞已久聞。清熱消腫功顯著,解毒止瀉效果神。能夠存活自有理,喜歡與否豈由人。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葎草,又稱蛇割藤、割人藤、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龍、葛葎蔓、勒草等,為桑科葎草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分佈廣泛,在全國各地都可見其身影,常生長在山坡曠野、溝邊、荒地、路邊,為常見雜草,對農業生產等有不良影響。其嫩莖葉可做食草動物飼料,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熱咳嗽、肺癰、虛熱煩渴、熱淋、水腫、小便不利、溼熱瀉痢、熱毒瘡瘍、面板瘙癢等症。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在農村這是一種人見人煩的野草,鄉民們不喜歡它的原因是不小心碰到,非傷即破,並且對他們來說還沒有什麼大用處。一旦葎草侵佔了肥沃的田地,人們就會毫不留情對將其剷除。所有隻有我們不屑一顧之處才算是它們的地盤。它們從來不挑剔,只要長起來,就會長成一片,如果它沒長到路上,是沒有人多看或者接觸它們的,葎草也樂得自在逍遙。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葎草的莖、枝、葉柄都長滿倒鉤刺,感覺沒法親近,一排排密密的倒鉤,橫七豎八,很讓人忌憚。那天去拍初開的菊芋,走著拍著,兩眼只顧追逐著零星的黃花。也是覺得腳下有異的,不管不顧,忽然發現走不動了,低頭一看,是走進了滿地瀰漫的葎草叢中,纏住了褲腳,硬著頭皮,連拉帶拽,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出葎草叢,小腿上已被拉出了幾條血道子,火辣辣地痛。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難怪它叫拉拉藤,割人藤呢!想必那個給它起名的人,也遭遇過此境?既然拉也拉了,割也割了,索性就拍幾張,心裡想著,它這麼糾纏我,恐怕就是為了讓我關注一下它吧?小腿上的血道子又火辣辣地痛,只得匆匆拍幾張。整理照片的時候才發現,那可惡的倒鉤刺,可能是太細密了,沒有拍出來,雄花雌花,也沒有區分出來,好像只有雄花,沒有雌花,倒是那果穗,像極了啤酒花,難怪是可以代替啤酒花用的。罷了,罷了,不去拍了,實在怵它!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我國最早記錄葎草的古籍是《唐本草》,藥學家蘇恭在書中說:“葎草生故墟道旁。葉似蓖麻而小且薄,蔓生,有刺,亦名葛葎蔓。”很佩服這些前輩,寥寥數語,就將葎草的生境、葉形、特徵等方面說得非常清晰。葛也是野外最常見的攀援植物,其滋生蔓延之兇猛,不輸葎草,所以“葛葎蔓”這個別名也很形象。 不過,葎草並非一無是處。它能進入《唐本草》、《本草綱目》等藥學經典,說明它們自然也是一味良藥。而在明朝王子朱橚的《救荒本草》之中,葎草也赫然在目,名字是葛勒子秧,足以證明在饑饉年代,葎草還是不錯的充飢救命之物。或曰:這玩意刺那麼多,不扎嘴麼?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裡回答說:“調以酸鹹,乃不戟喉。”就像有些人喜歡吃的南瓜葉,雖然也是密被白色短剛毛,但炒熟之後,並無扎舌卡喉之感。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如此不友好的葎草,在饑荒年間也是果腹的野草之一。《救荒本草》中載有具體的做法,在書中它的名字叫葛勒子秧:“採嫩苗葉煠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洗,油鹽調食。”果然,它的味道是苦的,吃之前需反覆淘洗,最後還得用油鹽調食。不過古時候人們吃它完全是因為荒年間食物不足,現在估計是沒有人採它當野菜的。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吳其濬還針對世人厭嫌葎草的情況,特地做歌一首,予以勸誡。歌曰:“相彼滋蔓,浸淫堂隅。鋤而去之,乃益繁蕪。熟遘不憎?熟忤不誅?勿憎勿誅,代匱庶乎。嗚呼饉歲,恃此而餔。饘斯粥斯,不螫乃腴。何惜咫尺,廣茁此徒。吾言曷徵,曰救荒書。”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歌詞大意是說葎草滋生蔓延,到處都是,縱使你憎恨它,鋤去它,但會越鋤越多。不要恨,不要挖,要想到饑荒年代,還要靠它們救命呢!為何不空出一點地方,就讓它們自由生長,以備不時之需呢?這首詞言簡意賅,飽含哲理。

農村一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

據《唐本草》記載:“葎草味甘、苦、寒,無毒。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生故墟道旁。”其實,拋開藥效不論,葎草的用處也大著呢。其莖皮纖維可作造紙的原料,種子油可制肥皂,果穗還可代啤酒花。想不到這種野草,因全身長滿倒刺,從不受待見,殊不知如此珍貴。“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