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老王今年65歲,平時身體倍兒棒,只是偶爾膝關節疼痛,時好時壞,也沒有放在心上。

某天,老王忽然感到膝關節疼痛加劇,坐久了站起來時不敢立即走,要稍停一會兒才行,而且走上一刻鐘、二十分鐘疼痛會加重。

讓老王感到尷尬的是,現在坐公交車出門,汽車到站了,想站起來下車卻邁不開步,只得在乘客異樣的眼神中一步一步地慢慢“拐”下車。

老王曾到醫院檢查,醫生說他得了骨性膝關節炎,需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老王一聽迷糊了,膝關節炎咋還得手術換關節?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膝關節的求救,你懂嗎

骨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又稱增生性膝關節炎、老年性膝關節炎。

這種情況主要是膝關節關節面軟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變及結構紊亂,同時軟骨下骨質增生、軟骨剝脫,從而使關節逐漸破壞、畸形,最終致使患者產生膝關節功能障礙的一種退行性疾病。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骨性膝關節炎通常40歲左右起病,由於發病緩慢,通常會等人到了老年才表現出來。

骨性膝關節炎與肥胖、勞損、運動、免疫、遺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日常膝關節活動時疼痛加重,上、下樓梯時疼痛明顯。嚴重時患者久坐站起時不能立即行走,少頃活動好轉,遠距離行走又疼痛加重。

關節活動時可有彈響、摩擦音,部分患者關節腫脹,日久可見關節畸形。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如果在醫院進行膝關節正、側位X光片檢查,會顯示有髕骨、股骨髁、脛骨平臺關節緣呈唇樣骨質增生,脛骨髁間隆突變尖,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緻密,有時可見關節內遊離體,甚至關節半脫位。

據統計,目前全球大約有3。5億骨性膝關節炎患者,僅中國就有大概過億的患者,其中50歲以上的老人有60%患有此病,65歲以上的老人有75%患有此病,70歲以上的老人有80%患有此病。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隨著我國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時代,骨性膝關節炎在我國發病率仍在逐年升高。

階梯性治療更有效

沒症狀或症狀輕微的骨性膝關節炎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視,所以骨性膝關節炎往往一經發現就需要醫生介入治療。

不過跟病例中的老王不同,醫生介入不意味著一定要進行手術。

治療骨性膝關節炎最好採取階梯性治療方案,就是說隨著疾病的發展由簡到繁地制定聯合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因病程施治。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首先,在疾病的早期,對患膝進行熱敷,減少活動即可見效。

隨著病情發展,除了叮囑患者注意保暖,還要加入必要的口服藥,如內服非甾體類鎮痛消炎藥、活血化瘀藥,外敷中(西)醫類膏藥才能控制病情。

當出現膝關節僵硬、屈伸活動不利等主症時,需要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

玻璃酸鈉為關節腔滑液的主要成分,在關節起到潤滑作用,就像軸承裡的潤滑油,能減少組織間的摩擦。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關節腔內注入玻璃酸鈉可明顯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應,增強關節液的黏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癒合與再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的活動度。

對部分以關節周圍疼痛、腫脹為主的患者,可以採取痛點靶向療法。

痛點在中醫又稱“阿是穴”,以病痛部位或壓痛點做治療的方法統稱為痛點靶向療法或穴位靶向療法。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為痛證,從古至今,阿是穴應用廣泛,其鎮痛消炎作用的主要機理是對痛點疏通瘀滯、調理氣血,使經絡氣血通暢,實現通則不痛。

如果經診斷,患者出現膝關節周圍結締組織明顯增生變厚、關節變形等症狀,就要聯合應用“小針刀治療”。

針刀顧名思義就是“針+刀”,外形似針,在針尖處變微型刀。

治療中,採用提插的手法起到針灸的作用,切割的手法起到微型刀的作用。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通過鬆解粘連、瘢痕、攣縮的組織,改善膝關節的微迴圈,促進身體對病患處炎性物質的吸收,調整生物力學平衡。

如果採用上述治療仍無法緩解症狀,在患者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就應考慮關節鏡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了。

適當鍛鍊,延長膝關節壽命

新買的汽車每過半年或行駛5千公里,都要到4S店進行保養,這並不是因為汽車出了問題,而是為了及早發現潛在的問題。人體就像行駛的汽車,其組織器官也需要定期保養。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那麼怎樣預防骨性關節炎發生呢?

第一,要控制體重。對於體重偏重的人來說,就像輪胎相對於超載汽車,體重超重肯定會影響“膝關節”的使用壽命。

第二,避免關節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避免久蹲。

第三,注意患膝保暖。保暖才能保證區域性正常的血液迴圈,把炎性物質和代謝廢物及時運走。

第四,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下面咱們就來重點說說什麼是“適當的功能鍛鍊”。

有人說:我每天爬山,每天走幾萬步,這樣的運動量夠了吧?的確,這兩年“健步走”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朋友圈曬曬一天中的步數、拼排行榜的名次也成為一種潮流。

其實,即便如走路一般和緩、安全的運動方式,如果超出了膝關節的負荷,也會造成膝關節的“慢性損傷”。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那麼也有人說,既然活動多了有損傷,那我就養著膝蓋,儘量不活動了唄?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老年的膝關節就像一輛半新的腳踏車,騎多了會嚴重磨損,但放在院裡不騎就會鏽住,所以醫生們總在強調“適當”的運動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累計進行相當於6000步左右的活動是恰當的。

所以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散步30分鐘到1小時,走大約5000到10000步是最健康的步數。

做好4點,讓你的膝關節不再"求救"

此外,中老年人也不妨嘗試一種在家可進行的、“安靜”的鍛鍊方法:

人仰臥於床,一條腿伸直抬高,以腳後跟離床15釐米為宜,靜止不動一分鐘後放下,換另一條腿做同樣的動作。如此迴圈往復,每次10組,每天三次為宜。

長此以往,腿有勁了,膝關節穩定了,走路就不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