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特殊的朝代,

它是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執政的朝代,

也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

提起滿清,就不得不提起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

而“乾隆”是他執政期間的年號。

乾隆在最高統治者的寶座上坐了大約63年之久,

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了。

乾隆也是歷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在他的統治下,

清朝還是兵強馬壯、國富民安的。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按理來說:作為看過三朝榮辱的元老,應該是乾隆看重的肱骨之臣,令人費解的是張廷玉晚年的時候,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才會讓乾隆如此生氣?

甚至還抄了他的家,只是他身正不怕影子斜,終究未釀成大禍,被抄的東西又被還了回去。

三朝元老張廷玉

張廷玉是清朝時期,

歷經三位皇帝的“三朝元老”的重量級人物

他在康熙年間考中進士,正式進入官海,於雍正時期人生開始開掛,走向巔峰成為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的人物。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後來張廷玉因為個人能力出眾,康熙就把他和鄂爾泰留給了乾隆做“顧命大臣”。張廷玉在別人的故事裡,

把自己活成了主角,把主角活成背景板的厲害頂配配角。

眾所周知清朝實行的是專權統治,那麼張廷玉是如何做到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悄無聲息地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為滿朝野當中不容忽略,

實力不容小覷的肱骨之臣。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張廷玉的性格,他可不是什麼小人物。

他的父親是康熙王朝任職的大學士,

更是在康熙王朝擔任“宰輔”一職。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在康熙王朝官職地位屬於政治高層了,但是混的可謂是如魚得水,隨心所欲。

也正是因為張廷玉從小受父親的影響,

潛移默化下掌握了許多做官的方法和竅門。

張廷玉剛剛入仕康熙王朝為官時,就機智地把從父親那裡學習的做官的圓滑,做事的成熟老練,再結合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方式方法裡去,

與眾不同的超前表現,也成功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

總體來說,張廷玉的家庭在政治地位上為他提供了助力,其次是他從小的家庭氛圍也為他提供了一個更高的起點。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這也直接讓他自打入朝為官的第一天,

就已經掌握了“為臣之道”和“保身之術

”。

這也為後來張廷玉在官場發展還能步步高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宦海沉浮的人精

我們知道在官場討生活本身就並非易事,況且還是在專權的統治之下呢!

內部的鬥爭是非常嚴重的。

專權統領下是朋黨政治,朋黨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各自為營的局面,

而他們都是絕對性隱蔽的、意有所圖的。

本來簡單的政治行為就會變成複雜的利益轉變,例如賢能之士、發行政策,表面上是為了國之大道,

暗地裡都是未來瞞住小集體的利益需求。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久而久之這樣的鬥爭就變成了一種生存方式,他們鬥得樂此不疲。但是在這種鬥爭遊戲下,

有效且唯一定遊戲規則就是皇帝的臉色。

作為一個明明可以“拼爹”,卻靠實力上位的“官二代”,

沒有一定明確的行事準則是無法安然無恙的。

張延玉的做官原則

張廷玉做官的三個原則

:一不站隊、二不黨羽、三不找存在感

什麼是不站隊呢?實際上人在江湖飄,站隊少挨刀。

完全不站隊這不現實

。沒有人不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個位高權重的人幫自己一把。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皇帝覺得你沒有站隊,那你即便有也是沒有,

所以低調站隊才是關鍵

在雍正時期有一場“九子奪嫡”的風波,

張廷玉在這場腥風血雨中沒有親近任何一位皇子

,這也是雍正最看重的方面。

身居高位的皇帝,他觀察人是長期性的,也就是說這個人以前的樣子和現在的樣子都是參考標準。

身為皇帝都希望自己的臣子忠心耿耿於自己,

讓雍正認為自己是一個不依不靠的孤臣

,才是明智之舉,這就是張廷玉的不站隊。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其次是“不黨羽”,張廷玉是康熙時期入仕的,但他現在服務的是雍正,他時刻謹小慎微,雍

正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以雍正的命令為標準,一令一動。

最後是“不刷存在感”,

作為人臣自己需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

無論是身居高位的大人物,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都要是了牢記自己是為皇帝服務的。

有一句話叫“言多必失”,哪怕是皇帝和你商量某些事情,你都不能發表自己真實的意見,並且洋洋得意,

正確有效的答案一定是從皇帝口中說出來的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臣子只能作為皇帝的影子,跟在皇帝身後,少說話、少表態、一切以皇帝為主

,本本分分的做人臣。

乾隆vs張廷玉

不得不承認張廷玉為官還是有一套的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張廷玉的仕途已經並非一帆風順,眾人皆知乾隆並不待見這位歷經三朝的老臣。

官場如戰場,沒有人能在戰場上成為常勝將軍。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統治者都有自己的做事風格。

雍正認為張廷玉做事謹小慎微是優點,而在乾隆看來這就是張廷玉過於圓滑。

我們知道清朝統治者並非漢人,之所以不待見張廷玉一方面是:乾隆從心底裡覺得,

漢族官員不配和滿族官員享受同工同待遇。

另一方面是:乾隆討厭臣子結黨營私,

張廷玉身為前朝重臣,難免有其他臣子主動結交、攀附

。所以,因此,在乾隆看來,張廷玉也結黨營私了。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最後一方面:張廷玉提出自己已經年邁,想要辭官回鄉,而乾隆覺得張廷玉還未到可以退休回家的年紀,

認為是張廷玉不願意輔佐自己,所以難以接受。

結語

張廷玉在三個朝代的宦海起起伏伏,見過三朝的更迭替換

,康熙時期他是青年才俊;雍正時期他是位高權重的能臣;乾隆時期他走向沒落,他的人生也算圓滿。

清代三朝元老張廷玉,晚年到底做了什麼,惹得乾隆如此生氣?

作為芸芸眾生當中的一員,生而為人,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都得嚐嚐,半點不由人。

在此,我僅以一句名言同大家共勉:

“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