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越王勾踐(越國原先在浙江省杭縣以南,東臨大海)臥薪嚐膽,發奮圖強,不僅滅了吳國(在江蘇省南部),而且大軍渡過淮河,當上了中原諸侯的領袖,做了霸主。一向稱為霸主的晉國(在山西省),到了這時候,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統一的諸侯國了。有勢力的大夫各人割據地盤,把晉國分成了好幾個小國。他們之間互相攻打,互相兼併。在這種情況下,晉國怎麼能跟強大的越國對敵呢?

晉國的大夫當中,勢力最大的原本有六家,後來有兩家被打敗了,晉國的大權可就歸了四家,就是:智家、趙家、魏家、韓家。那時候,列國的大夫佔有著大量的土地。他們直接統治農民,比國君富裕得多。農民的生活在大夫的手下,也比在國君的統治下要好一些。有不少農奴受不了國君的壓迫和虐待,還情願逃到大夫的封地裡去做佃農。各國的大夫的勢力因而越來越大,像晉國那樣,土地和人民實際上都落在這四家大夫手裡了。

這四家——智伯瑤、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之中,智伯瑤的勢力最大。他對趙、魏、韓三家說:“咱們晉國一向當著中原的霸主。沒想到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先後起來,奪去了霸主的地位,這是咱們晉國的恥辱。如今只要把越國打敗,晉國仍然能夠當上霸主。我主張每家大夫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公家的收入增加了,壯丁增加了,實力才會增強,才能夠重新當上霸主。”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瑤想獨吞晉國。他所說的“公家”,其實就是“智家”。可是他們三家心不齊,沒法跟智伯瑤鬧翻。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智伯瑤派人去向韓康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戶口,韓康子如數交割了。智伯瑤派人去向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戶口,魏桓子也如數交割了。智伯瑤就這麼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戶口。跟著他又派人去找趙襄子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戶口,趙襄子可不答應。他說:“土地是先人的產業,我怎麼也不能送給別人。韓家、魏家他們願意送,不干我的事,我可沒法,”來人回去把趙襄子的話向智伯瑤報告,智伯瑤氣得鼻子都歪了。他派韓、魏兩家一同發兵去打趙家,還答應他們滅了趙家之後,把趙家所有的土地和戶口三家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自己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知道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的兵馬退到晉陽(在山西省太原市)城裡,打算在那兒死守。這個晉陽城是趙家最堅固的一座城。當初由趙家的家臣董安於一手造營,裡面蓋了很大的宮殿,宮殿的圍牆內部全用葦箔、竹子、木板做成,外面再用磚和石頭砌上。宮殿裡的大小柱子全是上等韻銅鑄成的。所有的建築又結實又好看。董安於之後,趙家又派家臣尹鐸治理晉陽城。尹鐸減輕刑罰,減少官差,因此很得人心。趙襄子一見晉陽城很嚴實,糧草又充足,老百姓也樂意跟他在一起,他就放心多了。

沒有多少日子,三家的兵馬把城圍上。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準交戰。每逢三家攻打的時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點似地落下來,智伯瑤沒法打進去。晉陽城就這麼仗著弓箭守了半年多。可是箭都使完了,怎麼辦吶?趙襄子為了這個,悶悶不樂。他手下的謀士張孟談對他說:“聽說當初董安於在宮殿裡準備了無數的箭,咱們找找去。”這下可把趙襄子提醒了。他立刻叫人把圍牆拆去一段,果然裡面全是做箭桿的現成材料。又拆了幾根大銅柱子,鑄成無數的箭頭。有了這麼多的箭,再使幾年也使不完。趙襄子嘆息著說:“要是沒有董安於,如今上哪兒找這麼些兵器去?要是沒有尹鐸,老百姓哪兒能這麼不怕死地守住這座城吶?”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三家的兵馬把晉陽城圍困了兩年多,沒打下來。到了第三年,有一天,智伯瑤正在察看地形的時候,一看到晉陽鹼東北的那條晉水,就有了主意了:晉水是由龍山那邊過來,繞過晉陽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晉水一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士兵們在晉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一直通到晉陽城,又在上游那邊造了一個很大的蓄水坑。在晉水上築起壩來,攔住上游的水。這時候正趕上雨季,一連下了幾天大雨,蓄水坑裡的水都滿了。智伯瑤叫士兵們開了個豁口,大水就直衝晉陽城,灌到城裡去了。不到兩天工夫,城裡的房子多半給淹了。老百姓跑到房頂上和高地上避難。竹排、木頭板子都當了筏子。燒火、做飯都在城頭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寧可淹死,不肯投降。

趙襄子嘆息著對張孟談說:“民心固然沒變,要是水勢再高漲起來,咱們不就全完了嗎?”張孟談說:“我總覺得韓家和魏家決不會甘心情願地把自己的土地讓給智家。他們也是出於無奈。依我說,主公多準備小船、竹排、木筏子,再跟智伯瑤在水上拼個死活。我先想辦法去見韓康子和魏桓子去。”趙襄子當天晚上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去跟兩家相商,約他們反過來一同去打智伯瑤。要是韓康子和魏桓子能夠同意的話,趙襄子就有救了。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第二天,智伯瑤命令下來,叫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察看水勢。他指著晉陽城挺得意地對他們說:“我用不著交戰,我能夠叫這條晉水替我消滅趙家。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早先我以為晉國的大河像城牆一樣可以攔住敵人。照晉陽的情形看來,水能滅國,大河反倒是個禍患了。你們看:晉水能夠淹晉陽,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在山西省解縣東北),絳水也就能淹平陽(韓家的大城,在山西省臨汾縣南)。是不是?哈哈哈!”韓康子和魏桓子連連答應著說:“是,是,是!”智伯瑤見他們答話有點慌里慌張,好像挺害怕的樣子,自己才覺得說漏了嘴。他賠著不是說:“我這個人哪,是個直心眼,有一句說一句,你們可別多心!”他們兩個人又點頭哈腰地說:“是,是!您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我們能夠跟著您,蒙您抬舉,真是非常榮幸了。”他們嘴裡儘管這麼說,心裡可決定要跟著趙襄子幹了。

第三天晚上,約摸四更天,智伯瑤正在自己的營裡睡著,猛然間聽見了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衣裳和被子已經溼了,兵營裡全是水。他還以為大概堤壩開了口子,大水灌到自己營裡來了,趕緊叫士兵們去搶修。不大會兒工夫,水勢越來越大。智伯瑤的家臣豫讓帶著水兵,扶著智伯瑤上了小船。智伯瑤在月光下回頭一瞧,就見士兵們在水裡一起一沉地掙扎著,這才明白敵人把水放過來了。正在驚慌不定的時候,四面八方都響起了戰鼓。韓家、趙家、魏家三家計程車兵都駕著小船、竹排、木筏子,一齊衝殺過來,見了智家計程車兵就連打帶砍,一點不放鬆。當中還夾雜著喊叫的聲音:“別放走了智伯瑤!拿住智伯瑤的有賞!”智伯瑤對豫讓說;“原來那兩家也反了!”豫讓說:“別管他們反不反,主公趕緊殺出去,上秦國去借兵!我留在這兒豁出死命對付他們。”說著,他跳上木筏子,殺散敵人,叫大將智國保護著智伯瑤逃跑。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智國保護著智伯瑤,坐著小船一直向龍山那邊劃去。這一帶沒有追兵。智伯瑤才喘了口氣。他們好容易把船劃到了龍山跟前,急急忙忙爬上了岸。幸虧東方已經發白了,他們順著山道走去,跑了一陣子,略略寬了寬心。不料剛一拐彎,迎頭碰見了趙襄子!趙襄子早就料到智伯瑤準從這條路上跑,預先帶領一隊兵馬在這邊埋伏著。他當時就逮住智伯瑤,砍下他的腦袋。智國自己抹脖子自殺了。

三家的兵馬合到一塊兒,把沿著河邊的堤壩拆了。大水仍舊流到晉水裡去,晉陽城又露出旱地來了。趙襄子安撫了居民之後,就給韓康子和魏桓子道謝。他們宣佈智伯瑤的罪惡,就照古時候的習慣把智家的男女老少殺得一個不剩。韓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土地和戶口,當然由各人收回去。智家的土地和戶口,他們就三家平分了。

韓康子、趙襄子和魏桓子三家滅了智伯瑤,都想趁著這個時候把晉國分了,可是這麼大的事情也不能說幹就幹,總得找個恰當的時機才好。到了公元前438年,晉國的國君晉哀公死了,兒子即位,就是晉幽公。韓康子、趙襄子、魏桓子他們見新君軟弱無能;大夥兒就商定了平分晉國的辦法。他們把晉國的絳州和曲沃兩座城給晉幽公留著,別的地界三家瓜分了。這一來,韓、趙、魏三家就稱為“三晉”,各自獨立。晉幽公只好在三晉的勢力之下活著。他不但不能把三晉當作晉國的臣下看待,反倒一家一家地去朝見他們,地位就這麼顛倒過來了。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

公元前425年,趙襄子得了重病死了。就在這一年裡,韓康子和魏桓子也都病死了。這三家的繼承人叫韓虔、趙籍和魏斯。他們合在一起,打算自己正式做諸侯。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成周(在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去見周威烈王,要求他把他們三家加在諸侯的名冊上,還說。“韓虔、趙籍、魏斯都因為尊敬天王,才來稟告。只要天王正式封他們為諸侯,他們就能輔助天王。”周威烈王一想,不認可也是沒用,他就封魏斯為魏侯,趙籍為趙侯,韓虔為韓侯。

這從新站起來的三個諸侯宣讀了天王的命令,各自立了宗廟,向列國通告。各國諸侯都來給他們道喜。只有秦國(在陝西省南部)不跟中原諸侯來往,中原諸侯還是把它當作西方的戎族看待。秦國當然沒派人來。

晉幽公之後,到了他孫子的時候,三晉乾脆把這個掛名的國君也廢了,讓他做個老百姓。從此,晉國的統治系統就斷了,以後只有韓、趙、魏,連晉國這個名稱也不用了。

三家分晉_一代霸主從獨霸中原,到分崩離析的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