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不過是這血腥統治史下的冰山一角

被電視劇美化的歷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清宮劇開始在各大熒幕上放映,但其中有一個怪相,那就是這些清宮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不講江山社稷,不講王侯將相,專門講這小小皇宮內的一群女人們的勾心鬥角,互相算計。

可笑的是,就是這麼些扭曲三觀的作品還受到了一大票觀眾的喜愛。想我堂堂華夏上下5000年,上至百家爭鳴,秦王嬴政橫掃六國統一華夏,下至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光復漢室享萬邦朝拜,那一個朝代不是金戈鐵馬,蕩氣迴腸,不知多少英雄好漢為國為民戰死沙場。

可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成了後宮內的百花爭豔,爾虞我詐?

難道清朝就沒有什麼好的故事歌頌?或許真的,沒有什麼好的東西歌頌!

“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不過是這血腥統治史下的冰山一角

雖說它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其劣跡斑斑不會因為一兩部美化影視劇而改變!

歷史書上可不會告訴你什麼叫“揚州十日”、什麼又叫“嘉定三屠”!

當年,清軍入關,揚州守將史可法帶領城內將士奮起反抗,可此時的大明早已是日落西山,氣數已盡。雖說王朝更替是歷史法則,但清軍攻破城池後卻展開了一場對城內無辜百姓的屠殺。

當年的倖存者王秀楚在他的《揚州十日記》和計六奇的《明季南略》中這樣寫道:“清兵的將領是一個叫多鐸的人,他進城後對士兵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可任意為之,於是得到命令的清兵便開始在城內燒殺搶掠,屠殺進行了整整十日,揚州成了一座鬼城,街道上更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根據後世統計,揚州之殤造成了近80萬無辜百姓死亡!

“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不過是這血腥統治史下的冰山一角

“留頭不留髮”與“嘉定三屠”

對於清朝的統治者來說,揚州之殤代表著武力鎮壓,但想要維護穩定,光靠武力是無法達到目的的。因此,當時的皇太極便頒佈了一份“剃髮易服令”,讓百姓剃掉原來的長髮,留成所謂的“金錢鼠尾”。再套上滿洲的服飾,使得一個漢人從外形上徹底變為滿洲人。

放在今天這就叫“同化”,從外貌上開始的文化入侵,隨著清朝控制區域變大,留著“金錢鼠尾”,穿著滿洲服飾的人只為越來越多。你不剃,你不穿那就會成為“異類”,要麼被清兵抓去受盡折磨而死,要麼選擇暫時性的委曲求全。

只不過,這份烙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你開始習慣,繼而轉變為認同。等過個一兩代人,這種認同感就會變成本該如此。

“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不過是這血腥統治史下的冰山一角

並且,這裡筆者要說明的是所謂的“金錢鼠尾”可不是電視劇裡的“陰陽頭”,而是後腦勺上的一小縷頭髮綁成辮子。按照早期的要求,“鼠尾”必須能穿過銅錢孔才能算合格,否則就得掉腦袋。

不說這辮子奇醜無比,就從行為上來說就有違背傳統。於是乎,那些不滿清朝這項命令的人紛紛站起來反抗,奪取多座被清軍所佔領的城鎮,但奈何雙方實力過於懸殊,很多被起義軍佔領的城鎮後來都遭到了清軍的血腥鎮壓。

其中,嘉定便是其中之一

清軍將領李成棟奪回城池後,便殘忍的下達了血洗城池的命令,僅一天就殘忍殺害了三萬多平民百姓,被稱為“一屠”。然而,清軍殘暴的鎮壓手段不但沒有讓民眾畏懼,反而激起了更多百姓的憤怒,可最終還是慘死在了清兵的刀下,被稱之為“二屠”。

當能站起來的被殺完了,能活下來的大多都是願意或被迫跪下的。可好景不長,還沒緩過勁來的嘉定城又遭到了吳三桂的攻陷,只可惜此人也沒能站多久也就算了,還連累嘉定遭到了清軍第三次血洗,史稱“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不過是這血腥統治史下的冰山一角

“揚州之殤”與“嘉定三屠”不過是這血腥統治史下的冰山一角

筆者前段時間看過一篇文章,描述的是親王尚可喜的後代在某地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儀式,並且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去了,還將這項祭祖儀式列為了保護文化專案。

可笑的是,這位尚可喜大人正是當年清兵進犯廣州,下令屠城70餘萬人的清朝平南王尚可喜,這位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或許永遠也想不到後世自己會成為萬人敬仰的物件。

有些人想盡辦法試圖抹除身上的印記,而有些人卻老希望上躥下跳彰顯那道早已不存在的“通天紋”。

在歷史車輪的轉動下,我們都會消失在了這茫茫人海,但請在此之前別忘了,那道傷疤依然存在,你可以裝作若無其事,但請別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