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偷光:融資高手匡衡教你如何獲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鑿壁偷光的成語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講的是西漢匡衡小時候勤奮好學,但家裡窮買不起蠟燭。鄰家有蠟燭,牆上雖然有個小縫,照到他家卻不夠亮,於是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用鄰居家蠟燭的光讀書。鄰居發現後,深為感嘆,就資助匡衡讀書,最後匡衡成了一個大官。

鑿壁偷光:融資高手匡衡教你如何獲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我第一次學習這個成語的時候還小,年幼無知,沒有見識,以為西漢的蠟燭發出的光比日光燈還亮,遠遠地透過牆上的洞,就可以看清書上的字,當時也就不敢發表什麼意見。長大以後才明白,完全就不是那回事。

要知道西漢時候的居民和現代的美帝國主義一樣,是非常注重自己的物品所有權的。而古代的房屋也並不像現在的商品房一樣,有共用的牆面。也就是說,你如果不經允許無故損壞人家的房屋,屬於侵犯個人的私有財產,鄰居是可以幹掉你,還不用付出太大的法律責任的。那匡衡又為什麼會這麼幹呢?

首先,匡衡事先做了詳細的調查,他明白,鄰居是一個寬厚大度的人,他不會因為一個少年在自己家的牆壁上敲個洞就小題大做,勃然大怒。鄰居還是一個有好奇心的人,他很可能想看看這個少年為什麼幹出這種事,對少年又有什麼好處?最終匡衡讓他發現少年鑿個洞就是為了用亮光來看書。

鑿壁偷光:融資高手匡衡教你如何獲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古代人也不是傻子,不要說是蠟燭光了,就算是日光燈透過牆壁上的洞,估計都沒法看出書。但是匡衡的這個啟舉動讓鄰居明白了幾件事。第一,匡衡認識字,這在現在算不了什麼?在古代可是個了不起的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嘛。第二,匡衡願意讀書,而且非常用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匡衡很窮,非常需要別人的資助。

風險投資嘛?自戰國時期呂不韋以來,就不缺少幹這一行的人。再說了,漢武帝以後,西漢商人的地位是越來越低下,他們依附在大官僚的名下,給自己加一把保護傘,也成了時尚。估計匡衡的鄰居也是一個商人,他想匡衡都表現的這麼明顯了,我就順便資助一下吧。更何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萬一現在不幫助他,過一陣子這小子發達了,自己可沒好日子過。

就這樣,融資高手匡衡獲得了他的第一桶金。匡衡的一生也算波濤起伏,最高峰的時候當上了漢元帝的太傅,不過因為自己立身不正,貪贓枉法、排擠同僚的事情沒少幹,最後被漢元帝的兒子漢成帝貶為庶人,鬱鬱而終。

鑿壁偷光:融資高手匡衡教你如何獲得自己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