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戰爭都是貴族之間的戰爭,可是當秦國率先使用“軍功爵制”,從僅限於貴族的“徵兵制”轉變為全民皆兵的“徵兵制”,讓秦國戰鬥力瞬間提升。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四面楚歌,可是法國率先實現國家民族主義,也同樣打破了貴族戰爭的模式,實現了全民皆兵的“徵兵制”。

秦朝的商鞅,法國的拿破崙,在歷史的不同時期,率先改變遊戲規則,打破貴族制,實現全民皆兵的目標,在時代鉅變紅利下,走向了軍事發展的巔峰。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商鞅變法的秦國

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前,整個中原王朝都是貴族統治的社會,貴族社會是怎麼來的呢?可能我們今天有明確的國家領土的概念,邊界領土寸土不讓,可是在周武分封的時候,並沒有所謂的地圖,也不可能給各諸侯劃定明確邊界,而是周武王大概指了一個方向,諸侯就帶領自己的宗族出發了,打到哪兒算哪兒。

之後這些宗族就在各地方建立城邦,讓周圍的野人,他們稱之為“賤民”,給他們種地交租子,如果城邦當中人口多了,再分出去,去別的地方建立城邦。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所以春秋戰國的時候,地理概念不是土地,而是城邦,如果誰戰敗了,要割的不是地,也是城邦。城邦不但是軍事實體,同時還是政治實體。

所以春秋時期打仗和這些野人是沒有關係的,你們這些野人只管種地,打仗是由這些貴族來完成的。打仗沒你們的事情,當然祭祀的時候也沒有你的事,更不可能享受貴族的各項權利。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裡的“禮”不僅僅有互相行禮,還有祭祀的意思,是春秋時期一整套行為規範。《左傳》裡也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整個國家就兩件事,打仗與祭祀。

可是到了秦孝公時期,商鞅開始變法,不再區分野人與貴族了,打仗一起上。而且還發展出一套軍功爵制。在《商君書·境內》中,明確把爵位分為20個等級,把戰功和爵位掛上鉤。

比如“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其戰,百將、屯長不得首,斬;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商君之法日: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首二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在《商君書》當中不僅詳細規定了軍功的獎勵標準,而且還透過重刑政策保證法令的執行,讓軍功獎勵制度能夠嚴格執行。同時還豐富精神獎勵的新形式,透過不斷加強教育,讓受獎人獲得榮譽感。

之後商鞅開始做人口普查,把大宗族拆分為小家庭,如果一家當中有兩個成年男性,人頭稅則繳納5倍。打破貴族的世襲的權力,而且規定,哪怕是宗室,只要沒有軍功照樣沒有爵位,而且爵位還和土地掛鉤。和之前的血緣沒有絲毫關係,你不可能再因為的姓氏再坐享尊榮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這就是屈原鬱悶的地方,要知道“羋”姓在周朝可是皇親國戚,是最尊貴的姓氏,一下就給抹平了。所以你能夠理解,為什麼秦朝的舊貴族這麼恨商鞅,在秦孝公去世之後,把商鞅車裂而死。

全民皆兵和貴族戰爭,拉開了巨大差距,“野人”士氣得到極大鼓舞。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之前戰場上,都是點到為止,可是遇到秦軍,有如餓狼撲食,上了戰場就割腦袋,戰爭的形勢徹底被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原來那種依靠貴族來打仗的徵兵制自然就行不通了,於是徵兵制就擴大到了整個平民階層,進入了全民皆兵的階段。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拿破崙的法國

法國在波旁王朝時期,非常憋屈,七年戰爭從來沒有真正打贏過一場勝仗。1973年,法國國民公會同時向英國和荷蘭宣戰,在英國的鼓動下,以英國為首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形成。法國和歐洲大陸上大部分國家都處於戰爭狀態,而且國內的叛亂還蔓延到60多個郡,可謂內憂外患。

可是法國的對手們,英國、俄國、神聖羅馬帝國、奧斯曼,都是傳統的帝國,軍隊的主體和春秋時期一樣的,都是貴族。雖然後期打仗也有平民參加,但是軍官以及主力還是由貴族構成。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他們沿襲的仍然是“舊制度”,軍隊由三部分組成,民兵、封建義務兵以及僱傭兵。民兵帶有自衛性質,其訓練和裝備上,和義務兵以及僱傭兵相差都比較多,只適合日常的守城,維護治安。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18世紀以後,國家對軍隊控制力增強,強制徵兵經常發生,因此開小差,逃兵役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士兵主要來源於社會底層,打仗只是為了謀生,而不是為了事業獻身,一般來說他們是這個國家的“被遺棄者”,主要包括無業遊民、囚犯等。

他們入伍是為了逃避刑罰或者求生,因此這些士兵很難做到積極參戰,開小差是貴族軍官們最頭疼的事情。當時貴族軍官主要職責主要是防止這些士兵開小差逃跑,保持軍隊人員的完整性,這樣的軍隊很難有高的效率。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而且無論這些底層軍人有多大的軍事能力,決定他們晉升的不是軍功,而是出身。而且這些軍官很少和士兵們待在一起,他們不瞭解士兵,士兵也憎恨他們。這些軍官只想著掙更多的錢,而不會管這些底層士兵的死活。

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搞出一個民族主義。什麼是民族呢?擁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同一個民族稱為“同胞”,民族國家意味著國家對人民提供保護,人民對國家也有責任和義務,國家到了危急關頭,每個人都有義務站出來保衛國家。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因此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就屬於全體法國人了,和商鞅變法一樣,能動員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語。七年戰爭時期,都是幾萬人參戰,可是在拿破崙時期,戰爭的動員能力超過上百萬人。

1804年,拿破崙稱帝之後,為了保持戰爭動員能力,不但鼓吹民族主義,同時還聲稱自己是“民族解放者”,主張每個民族都應該有權力找到屬於自己的國王。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和商鞅一樣,拿破崙在“共和十年花月29日法令”中規定,士兵都有機會晉升榮譽軍團,不僅沒有財產出身限制,同時法令還明確了升入榮譽軍團的條件和途徑。比如在軍隊中服役時間25年以上者,或者在戰爭當中俘獲敵軍軍官,摘下敵軍軍旗,第一個獲得敵人大炮等,都可以獲得榮譽晉升。

這些可不僅僅是精神鼓勵,榮譽軍團會獲得豐厚的物質和生活待遇,比如數額豐厚的年金,還有榮譽胸章,這些勳章還擁有某些豁免權。一場戰役之後,軍團軍官會給他們下屬們商議,擬出一張晉升榮譽軍團候選人員名單。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這些榮譽軍團計程車兵會在慶典活動當中參加重大閱兵儀式,宣誓效忠榮譽軍團。從1802年到1908年,榮譽軍團的人數從6000人增長到2萬多人,到拿破崙退位的時候已經增長到3。8萬人。

法國透過1793年“全民皆兵”,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內憂外患的緊張局勢下發布的,這種民族主義極大調動了法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衛國而戰的民族榮譽感。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之後拿破崙強化這種民族主義,依靠軍隊對他的忠誠,對法蘭西的熱愛,為拿破崙政權的建立,以及帝國擴張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透過大量的物質獎勵還有職業晉升的巨大誘惑,大批年輕人積極入伍,讓整個歐洲進入民族戰爭。

春秋戰國時期,商鞅首先打破春秋時代的貴族徵兵制,實現全民皆兵的軍功爵制,不但打破了爵位的壟斷,同時讓全部“野人”參加戰鬥,瞬間提升整個國家的戰鬥力。

拿破崙依靠民族主義這種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的軍隊,橫掃整個歐洲,也使得這項制度在歐洲普及開來。普魯士就學習了這項制度,也成為歐洲強國之一。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拿破崙和商鞅,居然使用同一策略

結束語

無論拿破崙的“普選權”,還是秦朝的“賜民以爵”。普選權和賜爵,邏輯只有一個,就是為普通老百姓舉辦政治上的成人禮,從而完成了全社會的動員。現在的民族國家不過是“想象的共同體”,非洲的黑人民族倫巴人,甚至比以色列猶太人的猶太基因都要純正。

因此民族國家實現精神上的超越性,其實就是意識形態。帝國統治者要想有效動員社會,做到上下同心,就必須要有個說辭。從這個意義上,無論中國的商鞅法國的拿破崙,都用了相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