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大師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提出與康德不同的美學觀點,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顯現,美首先是真的,是對真理的感性表達,所謂真,黑格爾稱之為理念,就是事物的本質。這段話我很想用來寫寫今天的主角尊敬的達芬奇先生。

普通的讀者、觀眾對於達芬奇這個名字耳熟能詳,必定能講出那副收藏在法國盧浮宮的名作。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達芬奇自畫像手稿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認為達芬奇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或是代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傑出人物,那麼你對公元1400年至1500年,西方世界這一百年人文歷史發展軌跡的認知是不夠全面的。

“文藝復興”在西方歷史上是文化蓬勃發展的狀態:建築、美術、音樂、戲劇、哲學、甚至是庶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是西方歷史中最具有文化創造,人文關懷的時代。

一個偉大的時代,孕育了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建築師、科學先行者、流體力學之父、軍事機械專家、人體解剖學先驅……

他臉上的美,使哀傷者得以平靜

十六世紀義大利藝術理論家、傳記家瓦薩里曾經這樣書寫過達芬奇:“他臉上的美,使哀者得以平靜”。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力量可以使“哀傷者平靜”呢?

寬大的額頭,深邃的眼神,高挺的鼻樑,君王般的傲氣。眼眶裡深邃又銳利的眼神,好像還包含著熱情,對科學探究的好奇,對美的渴望,對生命永不止息的愛與凝視。這樣一張臉,可以經歷科學實驗中一次一次的失敗,卻絕不放棄。

他長長的頭髮,鬍鬚梳理得很整齊,像一條一條纖細有秩序的波紋,像他曾經描繪過的水波上的光,麥田中的每一絲葉片上閃爍的光。

他在凝視著什麼?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達芬奇自畫像

篤定深沉的目光望向深不可測的空間,是對過往的回望還是未知的思考?是肯定自己一生無悔,還是心繫懸而未解的科學難題……

一位六十四歲老者自畫像,如此蒼老,卻又如此堅毅,目光炯炯,看著他眷戀過卻又即將告別的人間。面對達芬奇老年時的自畫像,也許可以約略想見他在生命的終點前凝視自己生命的冷靜與堅定吧。

散落在人間的手卡

比爾蓋茨斥巨資在世界各地收集達芬奇生前的小手卡,這些小卡片承載著人類智慧從愚昧狹隘的宗教時代走向探索科學,解放人性的文明的步伐。對於當時被稱作是“中世紀”的歐洲,也稱為“黑暗時代”,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裡基督教一度成為政治權利的中心,壓抑人性,宣揚苦修,抑制商業活動,更是壓制商業發展。“中世紀”其實是一個貶義詞,是後來的學者對那段歷史的謔稱。

義大利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港口貨運和海運的興起。隨之而來的是新興資產階級的崛起與壯大,商業文明漸而取代宗教勢力,市民階層逐漸掌握話語權,工商業發展帶動了一系社會變革,推動人類歷史文明的車輪加速衝破頑固,荒誕,反人性的宗教束縛。

就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中,達芬奇開啟了人體解剖學的新篇章。眾所周知,在達芬奇的時代,由於宗教禁令,並不能公開解剖人體。他曾在昏暗的墓地中解剖過三十具屍體,他與屍體睡在一起,他也抱怨筆記還沒有做完,屍體就已經腐爛開始發臭。人體是什麼?他用解剖刀一層一層開啟人的面板、脂肪、肌肉之後,他發現了許多奇蹟的構造。他發現了胃和整個消化系統:研究以肺為中心,人體呼吸的功能;發現了血液動脈與靜脈的迴圈關係;發現了心臟收縮的規律; 他切開了腦,眼球,試圖探討人類的視覺組織。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達芬奇所繪人體解剖圖

他對生命的本源懷揣著巨大的好奇,他切開過女性的子宮,男性的生殖器,他對人體沒有偏見,人體首先必須是科學的。達芬奇觀察生命的不同狀態的變化,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當他解剖了三十多具屍體後,他依然沒有找到靈魂。

他曾說“我解剖了人體,可靈魂,到底在哪裡?”

美是一種直覺,但只顯現給心地單純的人

他設計過軍事機械武器,設計過跨河橋樑,研究鳥類飛行原理設計過飛行器,觀察過水流產生的力學原理,繪製過城市規劃圖,發明過樂器……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達芬奇繪製的設計圖

他不僅在《蒙娜麗莎》裡隱藏了自己,還在《施洗者聖約翰》中把男性與女性特徵混合在一起,有關於他同性戀的傳聞,以及晚年作品透露出多重矛盾複雜的世界吧。對男性與女性,苦修與逸樂,昇華與墮落,聖潔與沉淪,老年與青春,誕生與死亡,忠誠與背叛,喜悅與憂傷,愛與恨。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達芬奇設計的巨型弩

所有現世中真實的存在,對立矛盾如詩歌一般輕盈,他碰觸過血淋淋真實的屍體,製作的降落傘一次又一次在實驗中把自己摔的頭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危及生命都沒有放棄追求真理,探索生命的源頭,追問這世界的本真,這一切本來就是真實,也是美的。

解讀達芬奇之美(二)

達芬奇繪製的飛機設計圖

達芬奇探索科學的堅定毅力與勇氣早已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時代,他是那個時代的科學先驅者,他那些未完成的手稿歷經幾個世紀後,都已變成了現實,成為了現實中可行的實物。

他在遺囑中寫到:“一日充實,可以安睡;一生充實,可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