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周代是中國歷史上傳承最長久的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開國到公元前256年周赧(nǎn)王失國,共計790年。周族早期的時候只是一個奔走於狄戎的小部落,那麼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敦煌壁畫

周族的始祖后稷與殷商的始祖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父親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他們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也非常牛掰,就是傳說中五帝裡的帝堯。后稷在帝堯時因擅長耕種被舉為農師(教民眾農業知識的官員),並把他分封在了邰地(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后稷

后稷死後,不窋(zhú)承襲父職,繼任農官,不窋晚年正值“太康失國”這一事件發生。諸侯叛之,致使朝綱大亂,廢棄農師。不窋因此失去了官職,率部族奔往慶陽一帶。到此後,以慶陽為根據地,開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巧的是殷商首領相土(契的孫子)也是因為“太康失國”這一事件而有所行動。不過區別是不窋奔走於狄戎之間更像是失官後的無奈之舉,而殷商首領相土卻是趁夏朝內亂無力管轄,從而趁機向東北方擴張。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不窋奔走於狄戎之間

“太康失國”事件是指:夏啟(大禹的兒子)晚年,生活日漸腐化。每日因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夏朝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

不窋死後,他的兒子鞠即位。鞠去世後,鞠的兒子公劉即位,公劉即位後,雖然部落地處戎狄地區,但公劉還是決定繼承周族始祖后稷的基業主營農業,公劉鑑於部落此時居住的地方不太適合經營農業,決定向南遷徙到三水相擁更適合從事農業生產的地區(今陝西長武縣附近)。在公劉的正確領導下,部落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繁庶興旺之邦。《史記》稱:“周道之興自此始。”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公劉南遷

公劉死後,他的兒子慶節即位,慶節在在豳(bīn)地(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建立了都城。周族在豳地居住了九代,到了古公亶父時,因受狄戎中薰育族的掠奪壓迫,就離開了豳地,遷到了岐下(今陝西岐山縣)。到岐山下後,古公亶父廢除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來辦理各種事務。岐山一帶古時是渭河河谷最豐饒的地區,非常適合農業生產。《詩經·大雅》曾評價:“周原膴膴,堇荼如飴。”意思是: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飴糖(麥芽糖)。所以周族遷到岐山下後,農業獲得迅速的發展,人口也快速的增長,相應的武力也逐漸壯大。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古公偏愛小兒子季歷。長子太伯及次子仲雍為順父意傳位與季歷,自身逃亡到荊蠻,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春秋時吳國)。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古公遷岐下

季歷即位後。周族的實力已經壯大起來了,季歷開始以武力四處擴張。

據《竹書紀年》記載(譯文):武乙二十四年,周國軍隊征伐程國(今陝西咸陽東),在畢地交戰,打敗了程國;武乙三十年,周國軍隊征伐義渠國,俘獲義渠國君後撤軍;武乙三十五年,周公季歷征伐西落鬼戎;文丁二年,周公季歷征伐燕京之戎,戰敗;文丁四年,周公季歷征伐餘無之戎,取得勝利,殷王任命周公為牧師;文丁七年,周公季歷征伐始呼之戎,取得勝利;文丁十一年,周公季歷征伐翳徒之戎,俘獲翳徒之戎三個大夫,來向殷王進獻俘虜和所獲戰利品,殷王殺了季歷。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季歷武力擴張

季歷在位時,努力施行仁義道德,又率眾打敗了周圍的遊牧民族部落,威望得到很大的提升,許多諸侯因此前往歸順(以德服人為主,武力為輔),周族成為殷商西部一個強大的方國,從而遭到了殷王文丁的猜忌。在向殷商進獻俘虜後被殺害了。

季歷被商王殺害後,他的兒子西伯昌即位。此時周的國力不足以與殷商對抗,所以西伯昌繼續臣服於殷商,但周人推翻殷商入主中原的企圖在此時可能就開始萌生了。西伯昌因施行仁義,禮賢下士,諸侯都歸向於他。所以也遭到了商紂王的猜忌,曾一度被拘囚在羑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北4。5公里)。西伯昌被釋放後不久,得到了兵學奠基人姜太公的輔佐。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姜太公

在姜太公的謀劃下,西伯昌開始了迅速的擴張,一面興兵討伐西北的犬戎和密須,以消除後方的隱患。一面積極向東方和南方發展,東方以武力兼併為主,如進攻崇(今陝西鄠邑區),耆(今山西黎城縣),邗(今河南沁陽市)等重要地點。南方以懷柔政策為主,如迎聘鬻熊(楚國的先祖)於荊蠻而師事之,使南方的荊蠻巴蜀歸心。西伯昌在逝世前沒有以武力對殷商王朝實施進攻。但周國的勢力此時已經非常強大了,除陝西中部南部、甘肅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部外,已經發展到了江漢荊楚巴蜀之地。西伯昌征伐崇國後,從岐山遷到了新都豐邑(今陝西長安區)。史稱“三分天下有其二”,可見其聲勢之浩大。自此周族由一個小部落發展成了一個可以推翻殷商的大諸侯。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姬昌武力擴張

周族的興起得益於歷任首領的勵精圖治和正確領導。除此之外也益於關中優越的地理形勢,關中地理形勢的優越,歷代軍事政治家都有所理論。周朝之後的秦、漢、唐也是據關中而得天下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在農業上,關中平原涇河渭河及若干支流橫貫各地,便於灌溉和交通運輸,物產豐富,號稱“八百里秦川”。軍事上,東方有崤山和函谷關之險,自潼關至新安三百多里。南面有秦嶺山脈,其中的太白、終南、商山、大華等高山綿恆,於關中南方形成屏障。北面也有斷斷續續的丘陵地,蔽於關中平原之北,正是所謂的“阻山帶河,四塞之地”。關中平原又位於中國地勢的第二個階梯,對東部的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勢。只要控制好關中幾個重要的出入通道,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周族早期發展除了常與西北狄戎鬥爭外,東方一直沒有遭受殷商的嚴重壓迫,就是得益於地理環境的優越。

周族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成長為能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呢?

關中地理形勢

感謝大家的閱讀,創作不易請各位大佬點個贊,點個關注。謝謝大家了,有任何觀點想發表的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