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一代名將拔劍自刎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李廣,西漢文、景、武帝時期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唐朝詩人王昌齡有詩云:“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同為唐朝的王勃,更是在《滕王閣序》發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無限感慨。這位集天分與悲劇一身的千古名將,為何一直不得封侯,又是怎麼死的呢?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一代名將拔劍自刎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原因一:生不逢時,不受待見

史籍記載,李廣曾經與一位友人一起喝酒談心,他回憶自己的生平經歷,李廣感慨道自己的一生太過於倒黴,一直不能得到三位皇帝的喜好。漢文帝時期,漢文帝生性仁厚,不喜歡殺戮,崇尚以“仁孝”治國,對待內外事宜,一般採取寬厚的懷柔文治政策。李廣出生武將,自然不太受漢文帝的喜歡。到了漢景帝時期,武將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因為爆發“七國之亂”武將的重要性得以體現,李廣年紀輕輕,便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嶄露頭角,但漢景帝用人喜老不喜新,因此李廣又沒有受到漢景帝的重用,最後是漢武帝時期,李廣自告奮勇去邊塞,希望可以與匈奴對抗以此來實現自己封侯的願望,然而漢武帝喜歡年輕有幹勁的新人,已是中老年的李廣,再一次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一代名將拔劍自刎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原因二:私受梁王封賞,受君王猜忌

李廣之所以一直不受西漢朝廷待見,還得從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說起,景帝前元三年正月,吳王聯合楚王趙王濟南王等七個主力國,發動“七國之亂”,梁王劉武是漢景帝同母兄弟。與叛軍廝殺,眼看支撐不住,朝廷便派李廣前去增援,李廣與梁王劉武合併一處將叛軍擊潰,梁王為了報答李廣,便將梁國的將軍印授予李廣。李廣接受梁王的賞賜後,此事傳到朝廷漢景帝和周亞夫耳朵裡後,引起軒然大波。李廣作為中央朝廷的官員,私自接受地方藩王的封賞完全不符合規制,使得李廣雖然平定“七國之亂”雖有功,但不得朝廷的封賞。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一代名將拔劍自刎的背後隱藏著什麼?

原因三:帶兵打仗運氣太差

漢武帝元狩四年,西漢對匈奴發動漠北之戰,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精兵出擊匈奴,此次作戰漢武帝考慮李廣年近七十,不想讓他出戰,但李廣執意要去。漢武帝便同意他隨軍出征,臨行前漢武帝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匈奴主力交戰,讓李廣帶領偏師。結果與匈奴作戰之前,李廣要求自己打先鋒,衛青沒同意,只給他八千兵馬。由東路迂迴包抄匈奴。哪成想,半路上行軍的嚮導丟失,李廣偏師行軍大漠失去方向,結果又遇上匈奴的主力。幸虧衛青回救及時才得以逃脫,由於此戰失利,朝廷要求做出解釋,衛青考慮到李廣年事已高,便讓人前去送些酒肉,喊李廣來營帳商議,李廣堅決不去,認為自己沒有過錯。結果悶氣,受不了朝廷的受審便自刎謝罪了。可惜了一代名將的最後竟是如此。感謝閱讀 歡迎關注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 一代名將拔劍自刎的背後隱藏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