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朋友們好!上篇我們談到西方景教進入東方盛世大唐的前因後果,本篇博叔依次講述基督教在元朝和明朝受到肯定和傳播的事實,以及帶來的巨大影響力,我們來逐一解讀吧!

基督的福音

,再一次叩擊中國的大門是在五個世紀後的元朝,這一次與大名鼎鼎的馬可波羅有關,1260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召見了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表示對天主教有興趣,請二人捎信給教皇索要耶路撒冷的膏油。回國10年後,二人帶著教皇的回信和聖地的膏油再次覲見忽必烈,同來的馬可波羅深受忽必烈器重,並留了下來。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蒙古大汗忽必烈

在後來那本廣為流傳的馬可波羅遊記中,在中國住了17年的威尼斯人,不僅首次向世界描繪了中國的豐饒和博大,也提到了忽必烈的信仰。

他寫道,忽必烈認為基督教是最真最好的宗教,因為凡是不美善的事,基督絕不允許人做。元朝基督教實際上就是從唐朝延續下來,存留在蒙古族部落中的景教,蒙古語叫也裡可溫,意思是信奉上帝的人。忽必烈的母親別吉太后就是其中的一員。據說當時京城有大約3萬基督徒構成衛戍軍團的主力。1294年中國迎來了第一位羅馬教廷的特使蒙高維諾,義大利人開闢了天主教中國教區。他在寫給教皇的信中說,教堂離皇宮只有扔一塊石頭那麼遠,大汗在宮裡可以聽到我們的歌聲,可惜的是元朝的基督教始終侷限在皇室和蒙古人中,沒有廣泛傳播。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馬可波羅

1362年朱元璋的明軍攻入泉州,殺死了天主教的主教。

幾年後,元朝的基督教近乎絕跡,時隔200年後,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人類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大大喚醒了教會的福音使命,另一件事是哥倫布和麥哲倫的航海大發現,使世界連為一體,這時候上帝的使者再次出發,沿水路來叩擊中國的大門,新建立的耶穌會凝聚了一群願意為福音捨命的獻身者。

第一個前來中國的是耶穌會宣教士,西班牙人沙勿略,他在日本逗留了27個月,在日本的時候,他發現日本人非常崇拜中國人,日本人常常是學習中國人怎麼做,他們也會這麼做,所以他們的文化跟中國文化非常有關係。日本人你知道他們說什麼?他說你講耶穌基督那麼偉大或者什麼的,可是他說中國人從來都沒有跟我們講說有一個耶穌基督,所以沙勿略說,那麼我也應該到中國去的,以後中國人就是講給日本人說這有過一個耶穌基督, 他們才信。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宣教士西班牙人沙勿略

沙勿略帶著對漢唐遺風的愛慕,於1552年乘船來華,登上與廣東臺山一水相望,只相距八海里的上川島,可是當時沒有人敢違法送他過去。不久他就在熱病中遙望著他所愛慕的中國死去了,年僅46歲。

他在遺言中說,我深信耶穌基督的聖明一定能傳入中國,沙勿略死後26年,另一位耶穌會宣教士義大利人範裡安來到澳門。面對中國這塊巨大封閉而堅硬的土地,他發出吶喊,頑石你何時才裂開?雖然範裡安至死也沒能進入中國,但他懷著信心說,中國一定可以被說服,並允許一些以學識和品德而文明的外國人進入中國。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義大利人範禮安

那個時候耶穌會發展得很快,他們把最好的最聰明的、最有智慧的教士送到中國來。4年後,1582年他的學生利瑪竇來了,在同學羅明堅陪同下,到了兩廣總督所在地肇慶,肇慶知府王泮歡迎他們,為他們的會堂題字“西來淨土”、“仙花寺”,利瑪竇以火熱的使命感,帶著對中國的熱愛,一面潛心鑽研中國古籍,一面四處走訪,親身體會中國的風土人情。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利瑪竇

利瑪竇到了中國,他就覺得我是一個神職人員,我應該穿衣服打扮的應該像一箇中國的神職人員,那個時候他所認識的神職人員是佛教徒,所以他就剃頭髮穿佛教和尚的衣服,10年都是這樣過,然後他發現真正的受尊敬的人不是和尚,而是學者,所以他那個時候有一個改變,他就開始穿這種儒家的衣服,也讓人家知道他是一個學者,跟很多其他的學者就開始交換意見,他交很多學者的朋友,這樣默默生活19年後,利瑪竇獲得中國人的好感,成了一位以學識和品德而聞名的外國人。

1601年利瑪竇進京傳道,他不像其他的傳教士把基督宗教的信仰套在中國文化上,他是覺得中國文化已經有一些種子,你一定要在中國文化裡面發覺那些符合耶穌基督的真理,可以從那邊開始發芽長大。所以他一直有這個概念,他覺得孔子的思想跟耶穌基督的信仰在很多地方是可以配合,尤其是倫理道德對尊重別人、敬天啊,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他引用中庸、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認為中國古人祭拜的上帝就是好。利瑪竇在羅明堅天主實錄基礎上,編寫了天主實義一書,儘可能靠近中國文化的取向,簡明介紹天主教教義,

有一點很重要,利瑪竇等人不僅是獻身的教士,也是傑出的學者。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利瑪竇與徐光啟

利瑪竇帶來了令中國人大開眼界的西洋鏡、自鳴鐘、日晷和萬國全圖,他向中國人介紹了水力、火炮技術、日月蝕的推測,西方音樂和透視繪畫,他用中文撰寫和翻譯了《交友論》《西國紀法》《幾何原本》《測量法義》《同文算指》《乾坤體義》等十幾本書,在利瑪竇和郭居靜等宣教士的影響下,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等明朝重臣先後受洗歸信耶穌。

徐光啟,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基督信仰,又有科學素養的國家領導人。

徐光啟一直在問問題,他一直希望能夠吸收西方的一些知識,那麼利瑪竇就告訴他,如果你不懂幾何原本,可能你沒有辦法瞭解西方的科學這方面的知識,因為西方的邏輯跟中國的邏輯不一樣,所以徐光啟就下了決心,他要學習幾何原本,而且願意幫助利瑪竇都翻譯成中文。

他是農夫,他常常會遇到一些自然災害叫老百姓會受苦,所以他一直想了解怎麼樣解決這種很實際的問題。

藉著傳教士他也引進了,也學習怎麼樣種番茄種花生這些比較不容易失敗的產品,這種學問累積起來好多年,最後他寫了一本非常有影響力的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農政全書》

有很多關於農業方面的學問在這本書裡面。

那麼有人說徐光啟因為他的《農政全書》跟他那麼多年的研究,他引起一個所謂的綠色的革命,讓中國的人口增加。徐光啟跟利瑪竇,沒有徐光啟大概不會有利瑪竇,利瑪竇不會有那麼大的貢獻。那相反的,如果沒有利瑪竇,可能徐光啟的貢獻也不會那麼大。

利瑪竇應該當作我們天主教的聖人,不過我們覺得徐光啟也應該陪伴著他當作聖人,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合作是沒有話講。徐光啟說,國人若能敬畏上天,侍奉上天,堯舜禹三代之風何不可還。

1616年南京發生教難,有人捏造罪名陷害宣教士,偶爾反對這些傳教士,不能夠接受耶穌的信仰的這些人,都會講很多很多謠言很多壞話,甚至會控告他們。每一次有這種事情,徐光啟會以他自己的生命當作一個保證,他們是無罪的,他們是好的。

他說如果發現他們真的是有罪,真的是有問題,他自己願意跟他們一起受苦,一起有同樣的一個結果。水局郎中李之藻與利瑪竇合譯《圓容較義》和《同文算指》二書,編纂了第一步天主教叢書《天學初函》,因為他納妾,利瑪竇一直不給他施洗,直到他46歲棄妾後才得洗禮。

監察御史楊廷筠原來信佛,改信基督後受到佛教界指責。他迴應說,基督教一是崇拜上帝,二是愛人如己。就是儒家所說昭事上帝,憫我同胞。明末清初,天主教與中國朝廷度過了一段難得的蜜月期。

馬可波羅和利瑪竇給元、明朝帶來了什麼?對當時的社會有何影響力

丁松筠神父

小結:

今天同大家分享了景教(元朝成為也裡可溫教),以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為代表與元朝大汗忽必烈的親密關係,並且得到忽必烈的母親別吉太后信奉,當時信教人員達到3萬之多的事實。然後在明朝,利瑪竇更是將天主教帶入明朝上流社會,並且當時的大學士徐光啟等三位朝廷重臣均受洗信仰天主教的故事,特別是在利瑪竇的協助下,將西方技術文明傳入我國,也幫助徐光啟成就《農政全書》,兩人之間默契的配合,讓雙方都取得豐碩成果並帶來廣泛的社會推動力。作為宣教士的西方人在歷朝歷代不遺餘力地來到中國,精神可嘉;為實現自己的信仰,用自己幾十年的時間、甚至一生、還有的不惜獻出寶貴生命,也無怨無悔。基督的愛是無國界的,一群可愛的先行者和領路人。

下一篇我們接著講述基督教與清朝帝王的密切聯絡,針對本文,歡迎朋友們在文章底部互動交流,共同探討,朋友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