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閃擊戰,逼死了屈原,給我們帶來三天端午假期

秦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領大軍東征,連破魏軍六十一城。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魏國割地請和,秦驅趕城中難民離鄉背井,逃難回魏。

這場閃擊戰,逼死了屈原,給我們帶來三天端午假期

白起長劍所向,無人可擋,而戰爭中,最為悽慘的,往往都是百姓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白起領兵伐趙,攻破軍事重鎮光狼城,斬首兩萬,而這場戰爭。為隨後戰國時期最慘烈的一場大戰——長平之戰,埋下了伏筆。

隨後,楚襄王聯合諸侯,欲伐秦以報復楚懷王中計客死之仇。一時間聯軍勢大,秦昭襄王請白起進見,共商戰事。

秦王:“寡人聞楚國地大,東西綿延數千裡,士卒百萬,今欲伐我,何如?”

白起:“楚軍不足為懼!”

秦王:“寡人思量,欲破楚軍,須有精兵五十萬,大良造親率,方能克敵。”

白起:“不必,起願領精兵數萬,即能破楚!”

秦王:“寡人不解,為何楚軍百萬,楚地千里,將軍數萬即可破之?”

白起:“楚地雖大,其政昏聵,楚軍雖眾,其力不凝,襄王無道,民心渙散,此楚必敗之一也。”

“伊闕之戰,韓魏大敗,再無力爭鋒天下,樂毅破齊,田單復國,而齊元氣已傷,況齊楚之盟曾因張儀之策而斷,兩國各自心思,趙軍光狼城一敗,齊。燕戰事足可令其無力脫身,秦楚戰端一開,楚雖遣說客遊勸諸侯,必無外援可救,此楚必敗之二也。”

“楚地山水縱橫,地廣人眾,若步步為營,寸土相戰,則徒勞師無功矣,我部秦軍,西破巴蜀,已取江漢上游,順勢而下,可攻取之路眾多,楚軍難防,正可謂無處不備,則無處不寡,我部秦軍,因地利,即可區域性佔優,殲而遊擊之,一路突進,直取王城,則楚必敗亡!”

這場閃擊戰,逼死了屈原,給我們帶來三天端午假期

白起攻楚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白起由藍田,過商地,經丹水流域出武關,再順漢水而南,掠取漢水糧草補給軍需,突入楚境,途中,白起令軍士過河拆橋毀船,自斷歸路,以示死戰之心。

秦軍長驅直入,白起下令: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不計一地一城得失,閃電突進,直抵楚軍重鎮、郢都門戶鄢城。白起下令,在鄢城西百里處築堤蓄水,隨後開堤灌城。鄢城東北角潰破,城中軍民溺死者數十萬,屍身腐爛,其臭漫天。

“白起攻楚,引西山長谷水,即是水也。舊堨去城百許裡,水從城西,灌城東,入注為淵,今熨斗陂是也。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為臭池。”

——《水經注》

一時間天下噤聲,白起所部氣勢如虹,楚軍心神為之震懾。

隨後秦軍乘勢攻破鄢地。白起請秦王調秦囚徒亡命之士,佔攻伐楚地。次年,白起揮軍東進,勢如破竹,一舉攻破楚都郢。楚頃襄王兵敗,向東北方潰逃。隨即白起率軍西取夷陵,焚燬楚先王宗廟,向東乘勝攻取安陸,南下洞庭湖邊,楚地千里哀歌,殘兵流民四野奔逃,楚國名士屈原流放中聽聞戰事之慘烈,悲憤交加,當年農曆五月五日,抱石自投汨羅江,後世稱“端午”以祭之。

至此,楚軍一蹶不振,再無逐鹿天下之力;忠良屈子抱石投江,何處再尋楚歌絕唱!

這場閃擊戰,逼死了屈原,給我們帶來三天端午假期

屈原自沉汨羅江,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並保護他的屍身不被魚蝦吃掉,投粽入江,漸成端午節

至此,楚國一蹶不振,再也無力輕易對秦國發起攻勢。隨後那一場令白起名震千古的長平之戰,即將上演,預知後事如何,且見明日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