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到秦始皇的時候,發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以武力來統治各國,將西周、東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皇帝的寶座來統治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

西漢的賈誼在《過秦論》中談到秦國強大的原因,歸結起來一共有四個原因:

一、秦國具有地理上的優勢

秦國佔據了崤山和函谷關的險要地勢,利用險要地勢阻擊六國對秦國的進攻,同時秦國又佔據了肥沃的關中平原,在秦惠文王時期又攻下成都平原,對外秦國進可攻、退可守,使得六國無法撼動秦國,對內秦國積極發展農業,這是秦國強大的第一個原因。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國與戰國地圖

二、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

秦孝公時期,重用了衛國人商鞅實行變法,這是秦國自立國以來最徹底、最偉大的變法,商鞅變法的內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兩條:一是軍功爵位制,廢除世襲世 制,建立了不靠出身而靠軍功取得爵位的制度,極大地調動了秦國百姓參與戰爭的積極性。

二是重農抑商、獎勵耕種,農民透過種地,將糧食交給國家也能獲取爵位,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開荒種地的積極性,讓農民提供了足夠的糧食,以進行戰爭。自從變法之後,秦國就脫胎換骨開始變得強大,並且這種變法被秦國曆代君主所推崇,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根源

三、正確的戰爭策略

實力強大並不代表戰爭就能取勝,實力是重要原因,卻不是決定性因素,秦國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有很多正確的戰爭策略的,比如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等等,比如秦惠文王時期,在選擇東出函谷關攻打六國還是南下攻打巴蜀時產生了戰略分歧,最終確定下來的戰略是先取巴蜀,再東出函谷關攻打六國,事實證明了這個策略是正確的。

再比如遠交近攻,秦昭襄王以前,秦國攻打六國時,經常存在越過某個諸侯國去攻打併不與秦國接壤的諸侯國,這樣即使取得了勝利,也是守不住戰爭中所攻取的土地時,直到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也就是說離秦國遠的諸侯國,採取政治上的聯合策略,離秦國近的諸侯國,採取軍事上的打擊策略,這個策略讓秦國在統一戰爭中逐漸佔據了主動。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遠交近攻

四、七位秦王的苦心經營

從秦孝公開始,經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直到秦始皇時期,又經過了十年的統一戰爭,秦國才最終統一天下,如果從商鞅變法開始算起,秦國統一天下一共用了7位秦王,合計135年時間才最終完成。

在這七位秦王之中,沒有一位是昏君,雖然有三位秦王在位時間比較短,但他們也沒有做出錯誤的決策,更沒有對秦國統一天下之勢產生阻礙,相反,7位秦王都在苦心經營秦國,為了最終統一天下的大業立下了自己的功勞。

那麼問題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這七位秦王之中,誰對秦國統一大業的作用最大?誰的成就最高?誰的能力最強?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歷代秦王的苦心經營

1、秦孝公

秦孝公時期的秦國並不強大,所以秦孝公才會下求賢令,廣招天下人才為秦國變法求強。秦孝公說的很清楚,只要有人能出計謀而讓秦國強大起來的,秦孝公都會尊其為官,並分封土地給他。

《資治通鑑卷第二》: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

正因為秦孝公對人才的重視,所以商鞅才來到了秦國變法,

秦孝公在位時期,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同時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全力支援商鞅變法

,就算是自己兒子犯了法,秦孝公照樣支援商鞅,這讓商鞅變法沒有後顧之憂,並拉開了秦國變法的序幕。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孝公變法

秦國的強大,始於秦孝公

秦孝公的最大能力在於知人善用

,他相信商鞅的才能,並無條件甘願退居幕後來支援商鞅變法,這是很多一國之君做不到的事,他在位23年,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秦孝公卻一直堅持下來,這是秦國強大的起源。

2、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之子,一即位就殺死了商鞅,然而秦惠文王非常明智的是,並沒有廢除商鞅的變法,商鞅雖死,秦法仍在,秦國強大的根基仍在,

秦惠文王在位26年,最大的成就的就是攻取了巴蜀之地,奪取了成都平原

秦國奪取巴蜀之地是具備戰略意義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對於戰爭的意義非常重大,秦國在此後近百年的戰爭史上,正因為有了成都平原這個大糧倉,為秦國前線征戰提供了足夠的糧食,成為秦國統一戰爭獲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惠文王並巴蜀

秦惠文王最大的能力就是用人與戰略

,公孫衍、樗裡疾、司馬錯、張儀、魏章等人才都是秦惠文王時期得到重用的,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不僅攻取了巴蜀,而且還奪取了楚國的漢中與商衍之地,在西北方向,秦國還攻取了義渠的大片土地,讓秦國疆域進一步開拓。

3、秦武王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在位僅3年,因為舉鼎而死,雖然秦武王在位時間較短,但他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攻取韓國的宜陽,打通了秦國通往洛陽的道路,為秦國東出建立的功勳,這就是秦武王一生最大的成就。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武王開宜陽

秦武王最大的能力就是勇武善戰,因為天生神力,秦武王喜歡舉重,並喜歡與人比武,他重用了幾個大力士擔任將領,從這一點來說,秦武王又是不成熟的,但好在秦武王並不昏庸,他能重用甘茂奪取宜陽,只是有些任性,舉鼎而死就是秦武王任性的盒子,作為一國之君,豈能把自己的性命置於無用的小事之上。

4、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的弟弟,也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在位55年,秦昭襄王時期,是秦國四處攻伐、征戰的時期,

秦昭襄王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支援白起打贏了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45萬大軍

,基本上消滅了趙國大多數的精壯人口。

除此之外,秦昭襄王還滅亡了義渠國與東周,為後繼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尤其是長平之戰,一戰把強大的趙國削弱,要知道戰國時期的趙國是東方六國中最能打的諸侯國,但是趙國的精銳在長平之戰中損失殆盡,儘管趙國還有李牧與邊軍,但是此時的趙國已經失去了與秦國抗衡的資本,直到滅亡。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重挫趙國

秦昭襄王的能力在於戰略與用人

,他重用了范雎,接受了遠交近攻的戰略,逐漸清晰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略,他還重用了白起,在軍事上取得很大的成就,消滅了東方六國近百萬有生力量,這種消耗也是保證秦國強大並統一天下的原因。

5、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之子,他為秦昭襄王守孝一年,但是在位僅三天就去世了,所以他的諡號是孝文王,雖然他在位時間極短,但是他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就是立嬴子楚為自己的繼承人,而嬴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親。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孝文王立嬴子楚為繼承人

6、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是秦孝文王之子,因為被呂不韋視為奇貨可居,透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呂不韋成功把嬴子楚推上秦王的寶座,成就了一段傳奇。

秦莊襄王在位僅僅3年時間,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滅亡了東周國,並繼續秦國東進的戰略,奪取了韓國與魏國的部分土地設定了三川郡,秦莊襄王最大的能力就是與呂不韋配合,成功地登上了秦王的寶座,並立秦始皇為繼承人。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莊襄王滅東周國、設三川郡

7、秦始皇

秦始皇最大的成就不用說就是用了十年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制國家政權,並統一了整個華夏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字、語言、度量衡、車軌等等,這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出現真正的大一統,秦始皇的功績是前無古人的。

秦始皇的能力主要在於用人、戰略與胸懷

。秦滅六國重用了很多將領,比如王翦、王賁、李信、蒙武、蒙恬等人,在戰略上,秦始皇採用了尉繚的戰略,在胸懷上,秦始皇沒有殺害一個功臣,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在秦滅楚之戰,秦始皇誤信李信的話,以為30萬人就能滅楚,結果失敗,秦始皇也沒有殺李信,然後又親自出馬請王翦出戰,一切按王翦的要求,最終成功滅楚。

從成就上看,當然是秦始皇的成就最大

,其他六位秦王之中,誰的成就也比不上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成就,然而秦始皇的成就還不止於此,還有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等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成就,都不可小視,在政治上,秦始皇還有書同文、車同軌的成就,都是其他六位秦王比不上的。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七位秦國君主,誰的成就最大?說出來別不信

秦始皇統一天下

從能力上看,同樣是秦始皇的能力最強

,十年滅六國,看起來容易,實行起來並不容易,雖然秦國國力大於任何一國,但並沒有大到比六國總和還要強,而且在滅亡六國之中,秦軍並非戰無不勝,還出現了一些失敗,但這些問題都被秦始皇所克服。

當然了,秦始皇是七位國君之中的最後一位,作為後來者,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優勢,但並不代表秦始皇的能力不如其他六位,如果秦始皇的能力不強,也許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還會再長一些。

但是,

對秦國統一大業功勞最大的卻是秦孝公

,因為他是開拓者,沒有秦孝公開創的商鞅變法,哪有秦國的強大?沒有秦國的強大,哪有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結果?秦國強大的根源是商鞅變法,這是秦孝公最大的政治遺產,也是秦國統一天下最大的原因,這是其他六位秦王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