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流放制度是怎樣的,知道這些後,其實死刑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犯了罪的刑犯會被髮配到遙遠偏僻的地方,我國的三大流放地分別是

西北邊疆、嶺南地區、東北寧古塔。

這幾個地方一個比一個荒涼,被流放者需要經過官兵的押送最後到達目的地,並且流放的整個途中都是要步行,其間忍受的勞累和飢寒交迫是數不勝數的,單是走完這段路程就很折磨人的意志了。

古代的流放制度是怎樣的,知道這些後,其實死刑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那麼為什麼統治者不把他們賜死,反而要發配出去呢?總結起來有這麼以下幾個原因。

1。為了增加邊疆的勞動力。年輕力壯的男子被髮配到邊疆是要去做苦力的,因為古代社會的人口比較少,戰爭又頻發,邊疆地區的防禦裝置十分重要,所以邊疆需要經常修築邊防來抵抗外敵的入侵。這樣的流放方式就可以給邊疆提供一些勞動力。而被髮配到邊疆的女子可能就要成為邊疆士兵的奴隸,甚至還會被踐踏、侮辱,所以一些不堪受辱的女子在路上就會選擇自殺。

古代的流放制度是怎樣的,知道這些後,其實死刑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2。將犯人發配邊疆可能對犯人的懲罰更大。無論是處決還是賜毒對於犯人來說都是一瞬間的事,但是流放卻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光是在路上的時間和遭受的罪就足以讓人身體和心裡飽受折磨了。再加上邊疆的氣候環境很差,物資又比較稀缺,一個人到了既陌生又無依無靠、人煙稀少的地方,這對犯人來說是很難忍受的事,比起賜死這是漫長的折磨,簡直是殘忍的多。

古代的流放制度是怎樣的,知道這些後,其實死刑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3。為了減少人口的流失,甚至還能增加國家的收入。古時候人口本來就不多,再趕上戰爭頻發的年代,人口就變得更少了,被髮配流放的犯人,除了當苦力之外,為了生存他們也要自己去種地、甚至打工,想方設法為自己謀求出路,畢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國家不僅減少了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勞動力,還可以收取犯人的糧食、錢財和徵稅等。對國家來說,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古代的流放制度是怎樣的,知道這些後,其實死刑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結語

死刑聽起來是很可怕的,如果犯了錯就要被賜死,那麼百姓都會說這個統治者太殘暴,所以就出現了發配這種刑罰,發配是死刑之外,體現統治者“仁政”的一種刑罰既達到了刑罰的目的,又能留下勞動力,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