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代趙國的一代雄主。他執政期間,推動、實施了千古留名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一躍成為秦國以外、東方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

趙武靈王帶領趙國擊敗了北方三胡,讓樓煩、林胡等遊牧民族主動與自己交好,進一步增強了趙國的實力;之後,又徹底征服了中山國,消除了趙國的心頭大患。

趙武靈王讓位後自稱“主父”,專心於擴張行動,甚至積極規劃伐秦大計,企圖將趙國的戰略方向轉變為與秦國爭霸。為此,他還親自深入秦國勘查地形,與秦王會面探查虛實。

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武靈王劇照

只可惜,趙武靈王又和趙國先祖一樣,沒能妥善處理好傳位問題。他一步錯、步步錯,親手粉碎了趙國與秦國爭霸的可能性,最終死於“沙丘宮變”。

北伐三胡——安定北方邊疆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時,武將牛贊原本表示反對,但有賴於趙武靈王一番巧妙的溝通,牛贊決定身著胡服,率領騎兵進入胡地。趙軍從挺關出發,一路遠征到榆中。

這是“胡服騎射”改革推行後,趙國首次擴張行動,用兵物件是北方的胡人。這次行動的結果是——趙國領土擴地千里。

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武靈王劇照

趙武靈王為了集中精力指揮作戰,決定提早讓位給幼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他在邯鄲的王宮舉行盛大朝會,宣佈此一決定,並在讓位後自稱“主父”。

趙惠文王二年,趙武靈王率兵巡視新佔領之地,從代地西進,在黃河以西與樓煩王相遇並收編其士兵,之後與林胡、東胡作戰,把林胡從榆中驅逐到今河北省張北縣以北,把東胡打得不敢跨入無窮之門。

為了穩固北方邊疆,趙武靈王建立了原陽、安陽、九原、雲中等軍事據點,並修築北長城以加強國防。

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武靈王劇照

至此,趙國的疆域與國力都達到極盛,趙國的北方邊疆大為安定,中原居民陸續遷移進入,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產生了互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消滅中山——消除心頭大患

《胡服令》頒佈不久,趙武靈王即開始向中山進兵。

從戰略方面來看,中山位於趙國的腹心,幾乎扼斷了趙國的南北交通,影響了趙國國內的經濟發展與軍事排程。

試想,如果不消滅中山這個心腹大患,趙國一旦與其他強國作戰,難免會受到牽制,一定會有後顧之憂。

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國形勢圖

趙武靈王雖有向中山進攻之意,但為求謹慎,先建築野臺觀看齊國、中山邊境的情形,評估出兵中山是否可能會引發齊國干涉,又派遣趙人李疵觀察中山國國情,得到的結論是“中山可伐也”。

中山崇尚儒學、優禮儒生,造成“兵弱於敵,國貧於內”的局面。聽了彙報後,趙武靈王於十九年,率軍北略中山之地,將兩國戰線推至河北高邑一線;次年,趙武靈王一邊推行“胡服騎射”,一邊進行對中山的進攻。

趙武靈王領軍進攻中山的幾次行動,都以中山割地求和而告終。他雖然因為注意本國民力的恢復,並未在這幾次攻擊中,一舉消滅中山,但已為滅亡中山奠定了基礎。

中山國屢次割地求和,趙國反而加緊對其侵略。最終,趙武靈王讓位之後第三年,趙國攻入中山首都靈壽,中山國滅亡。

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武靈王劇照

從此以後,趙國消除了心頭大患,其前往北部邊疆的代道大通。趙軍回國後,趙武靈王大肆慶祝此一重大勝利——“還歸,行賞,大赦,至酒酺五日”。

規劃伐秦——趙武靈王具有一流的勇氣與謀略

對三胡的戰爭獲勝後,趙武靈王決定詐稱自己是趙國使者,進入秦國,勘查秦國內部局勢與地形,以便為從雲中、九原直道南下襲擊秦國作好準備。

此“深入虎穴”之舉,是秦國始料未及的。面見趙武靈王的秦昭王,沒有立即

察覺

,待其離去後才覺得這位使者氣度不凡,不像是人臣,遂派人追趕。結果趙武靈王已經出關遠去。後來經過查證,確定這位趙國使者就是趙主父後,秦人大為驚恐。

趙武靈王制定“從雲中、九原南下襲秦”戰略的時間,是中山滅亡前不久。當時有兩方面的原因,導致趙國並未立即執行此一針對秦國的攻擊戰略。

堪稱“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本可與秦國爭霸,卻一步錯、步步錯

趙武靈王劇照

一方面是當時中山國尚未完全被消滅,趙國不願兩面作戰;另一方面是趙國對秦國的情形尚未完全瞭解,無法確認上述戰略是否確實可行。

為了加強對秦國的作戰力量,趙武靈王決定提早讓位給幼子,以“主父”的身份率兵攻擊胡地,並前往秦國查探虛實。這一連串的動作,說明趙武靈王具備一流的勇氣與謀略,不愧為一代雄主。

只可惜,趙武靈王傳位給幼子在先,又未能處理好後續的長子與幼子兩派人馬的權力爭奪問題,引發了著名的“沙丘宮變”。

趙武靈王再也沒有機會實施對秦國的攻擊戰略了。當時強盛的趙國若有他的領導,必然可以與秦國抗衡;而秦、趙兩國的發展,也許會截然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