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1841年,進士出身的清朝榆林府知府李熙齡正在十分焦急地搜尋資料編修《榆林府志》。說起來,也的確讓李熙齡頭疼。下令各地編修府志是康熙帝於1672年頒佈的詔令,1722年雍正帝繼位後更是將編修府志的質量直接列為督撫任職期間考核的內容之一。不過,榆林府暫時不用忙,因為榆林設府是在三年後。但截止到道光帝繼位,榆林府志還未編纂完成,這就說不過去了。據史料記載,清朝前期在陝西省一共設立了六府,即西安府、漢中府、鳳翔府、興安府、延安府、榆林府。除榆林府外,其他五府都修完了自己的府志。當然,榆林府修志一事拖延了110年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三條:榆林自明清時期長期遭受兵災,歷任知府忙於安定社會而無暇顧及修志;編修府志需要借鑑的諸多古籍錯亂紛雜,既考核不確亦記錄不全;自乾隆至嘉慶85年間,榆林知府共計26任,平均三年一換。如此情況,即使有知府決心修志,亦無時間完成。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何丙勳勘查路線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統萬城遺址

赫連勃勃,是南北朝時期大夏國的建立者,隸屬匈奴鐵弗部。鐵弗部的形成,真實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潮流。東漢末年,已經內遷並深入內地的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一支遷居塞內,與興起大興安嶺、因匈奴南遷而遷居匈奴故地的鮮卑人混居,形成了“胡父鮮卑母”的新族體。鐵弗部興起後,其早期的活動主要是和拓跋鮮卑爭奪代北,後因多次失利而逃居朔方地區(今鄂爾多斯)。不久,鐵弗部劉衛辰接受前秦的封號,並繼續與拓跋鮮卑隔黃河對峙。最終,鐵弗部以政治中心代來城被攻破而收場,其宗黨五千餘人被拓跋鮮卑誅殺殆盡。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攻破代來城

鐵弗部雖亡,但劉衛辰之子劉勃勃卻僥倖逃脫,並在後秦皇帝姚興的資助下重新返回了父祖經營80餘年的朔方地區。407年,羽翼豐滿的劉勃勃與姚興反目,並建立大夏國,“乃改姓赫連氏,言帝王系天之子,其徽赫與天連也”。和中國歷史上以武力開國的其他帝王一樣,赫連勃勃同樣具備靈活的戰略思維。他審時度勢,對當時的形勢以及後秦的內部情況做了相當詳細的分析,為新興的大夏國制定了“雲騎風馳”、“遊食自若”的軍事策略。不到十年,劉勃勃就蠶食了後秦大部分領土,使其勢力從偏居一隅的朔方地區發展到了關中,而統萬城的修建也將劉勃勃的功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赫連勃勃侵襲後秦(淺藍色依次為渭水、涇水、馬蓮河、洛水、黃河)

就統萬城地理位置和交通而言,劉勃勃的軍事眼光可謂十分獨到。正如日本學者市來弘志概括的那樣,“統萬城位於鄂爾多斯沙漠南緣路上,不僅侵攻隴東便利,並且如溯無定河支流而進,馬上便可由洛河而出,正當奪取長安的兩條路線的交匯處。另外,若沿沙漠西行,再急轉直下,又可順高平川穀直達高平城。再加之,位置處於鄂爾多斯的中心地之故,與東面的北魏、北方的柔然即可保持相對的安全距離,又能夠在必要時施加軍事壓力。可以說在以河套為進退之地,視南下為爭奪目標的格局上,統萬城作為向外攻擊的據點,具有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戰略地位。”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統萬城遺址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復原圖統萬城

從近現代發掘的遺址判斷,統萬城分為外郭城、東城和西城,即所謂的頭道城、二道城和三道城。西城四面各有城門一道,東門曰招魏門,西門曰服涼門,北門曰平朔門,南門曰朝宋門。的確,從四門的名稱就可看出赫連勃勃的宏圖志向。招魏即詔令黃河以東的北魏鮮卑,平朔儼然以中原王朝的口氣頤指北方少數民族,服涼即是讓割據隴右的政權臣服,朝宋即要南方的劉宋王朝向大夏稱臣。統萬城究竟修建了多久,歷史無明確記載。但我們可從“朝宋”二字窺探一二。劉宋是東晉大將劉裕篡代而立,420年正好是宋武帝元年。故而,統萬城的築成當為420年以後的事情。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馬面

作為典型的防禦堡壘,統萬城的建造者使用了馬面兼倉庫儲存的創舉。馬面又叫“行城”或“敵臺”,是依一定距離在城垣外側所建的凹出的墩臺,平面呈長方形或半圓形,因外觀狹長如馬面故而得名。馬面的主要功能是能夠自上而下的打擊城下來敵,兩個馬面就可構成一個立體交叉火力網。據專家考察,統萬城馬面密集,僅在西城500米長的南垣中就有八座長18。8米、寬16。4米的寬厚馬面。此外,統萬城還在馬面中設定倉庫,也就是《統萬城銘》中記載的“崇臺秘室”。所謂“固河不以山河之險”,煌煌統萬城縱然堅固無比,但赫連勃勃死後不到2年便被北魏輕鬆攻破。此後,赫連勃勃的繼承者赫連昌、赫連定只好流亡上邽和平涼。431年,夏主赫連定畏懼北魏興師討伐,便率殘部攻擊割據河西的北涼王沮渠蒙遜以開拓疆域。誰料途中遭吐谷渾半渡而擊,赫連定被俘。至此,立國僅25年的大夏國徹底滅亡。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發現,歷經千年依舊氣勢磅礴

統萬城(夏州城)

夏國滅亡後,統萬城並未被北魏廢棄,因為此時建都平城(大同)的北魏與割據隴右的北涼、吐谷渾、仇池等政權已經直接接壤。若經略西北,魏軍繞道關中則過於迂遠,途徑統萬城(已改稱夏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到了隋唐時期·,北方突厥為患,中原王朝在陰山地區佈置了重兵防守。唐朝的援軍和給養源源不斷地從關中開來,統萬城再次扮演了中繼站的角色。唐朝中後期,吐蕃崛起青藏高原,原先遊牧青海、川北和隴南一帶的党項人受到壓迫遂向東遷徙到隴東、寧夏和陝北。到了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党項首領拓跋思恭率兵勤王。戰後論功行賞,拓跋思恭受封夏州節度使,並管轄夏、銀、宥、綏四州。北宋初期,宋太宗銳意經營西北,盤踞統萬城的党項人拒不合作。於是,統萬城再次成為戰爭焦點。994年,宋軍終於攻克夏州城。宋太宗以夏州城深入沙漠,恐再為奸雄竊拒,遂下詔遷民墜城。從此,輝煌580餘年的統萬城堙沒在了浩瀚的毛烏素沙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