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進剿女真的一貫方案為什麼到了努爾哈赤這裡沒用了?太輕敵!

對戰努爾哈赤,楊鎬要求各路兵馬“合探會哨,聲息相聞,脈絡相通”,純屬紙上談兵。

事實證明,杜松軍和劉綎軍在北、南兩個方向均已投入戰鬥之時,兩軍相距有270裡之遙。以當時的通訊手段,根本無法做到“聲息相聞”。何況兩軍之間,全屬敵區,豈能容你“脈絡相通”?楊鎬“用古行師法,刻日編陣”,規定諸路軍要在三月初二日到達二道關會師,合營後再向赫圖阿拉進軍,這也是個絕對脫離實際的主觀錯誤,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二道關在赫圖阿拉城西45-55裡處,遠離撫順所一百六七十里。分兵深入後金腹地,努爾哈赤怎能容其在此處會師呢?

明朝進剿女真的一貫方案為什麼到了努爾哈赤這裡沒用了?太輕敵!

/明代遼東總兵官李如柏像。

即使是在參戰的明朝將領中,也不是沒有人看出這個問題。馬林就說,“王師當出萬全,宜並兵一路,鼓行而前,執取罪人,傾其巢穴。”作戰經驗豐富的劉綎也提出“地形未諳”,認為應該推後進軍的日期。但楊鎬對不同意見一律置之不理。這倒也不能說他全然剛愎自用,畢竟朝廷催戰之令急如星火,再不出兵,恐怕他楊某人自己就要先去錦衣衛報道了。戰場的地形因素可能也限制了明軍大規模集中行動,赫圖阿拉通向西方的道路不多。其北方被渾河堵截,東方則有高山作屏障。至於分別處於南、北兩端的劉綎軍與杜松軍分別配屬了同盟(朝鮮與葉赫部)軍隊,這些部隊的確很難在攻勢開始之前就遠調其他地區,與他們補給的基地隔絕。更重要的原因是,楊鎬大概並不覺得自己的分兵合擊的計劃有問題(他在援朝之戰的蔚山戰役中就採用過類似的計劃)。

明朝進剿女真的一貫方案為什麼到了努爾哈赤這裡沒用了?太輕敵!

實際上,這一戰略的目的就是使兵力有限的後金顧此失彼。如果明軍各路配合適宜,金軍集中兵力逐路擊敗明軍是辦不到的。即使明軍一、二路敗陣,其他各路如果剋期抵達赫圖阿拉空城,取之易如反掌。這樣一來,努爾哈赤在全域性上仍然可能失敗。過往的戰事也給了明廷信心。實際上,分路進兵、合圍聚殲的戰略部署,是有明一代進剿女真一貫的戰役方針,以往每次均取得勝利。第一次是成化三年(1467),明軍以7。8萬的兵力,分五路並進,並邀朝鮮軍隊由鴨綠江東來合圍。第二次是成化十五年(1479),明軍仍舊兵分五路,做合圍搗巢之舉。這兩次結局都是明軍大獲全勝,建州女真則是首領被殺,部落潰散。

明朝進剿女真的一貫方案為什麼到了努爾哈赤這裡沒用了?太輕敵!

/《邊防形勝圖之遼東邊圖》,出自明代胡獻忠輯著《重刻武略神機》,明萬曆年間刊刻。

可惜今時不同以往,明廷以為這一次出兵對付的努爾哈赤仍舊不過是建州女真內的一“巨酋”,與萬曆初年的王杲別無二致。殊不知整個女真(除葉赫)已經在努爾哈赤麾下透過八旗制度整合成為一部強大的戰爭機器,總兵力達到6萬以上。出征的明軍在數量與質量兩方面都很難說佔有什麼優勢,遑論兵分四路?正是在這種對於後金實力的誤判,促使明朝決心“撤九邊之備,以充遼事,竭四海之財,以供遼餉,期滅此奴,以雪敗亡之恥”,並將數萬大軍孤注一擲般地投入了薩爾滸戰役。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