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亂世才子,說的應該就是李煜吧,《虞美人》之後,再無李煜!

公元937年,五代十國時期後晉二年,此時中國大地,被劃分的四分五裂,北邊屏障——燕雲十六州已經被石敬瑭這個“兒皇帝”拱手送給契丹,導致北方邊境戰亂不斷;

這一年,十國割據政權中南漢,內部發生兵變,交州岌岌可危;

這一年,十國之一的南吳,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皇帝楊溥時刻準備著禪位,而接受禪位的,正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而此時的李昪,並沒有恢復李姓,依舊用著養父為他改的名字“徐知誥”;

這一年,徐知誥建立了北齊政權,也就是南唐的前身,他在等著合適的機會,篡位奪帝;

這一年,七月初七,乞巧節,北齊王宮的後宮中,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一名嬰兒誕生了,這便是徐知誥的孫子,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後來的南唐後主李煜。

這一年十月,南吳皇帝楊溥禪位,徐知誥受禪稱帝,此時的國號,仍然是“齊”。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南唐後主李煜劇照

李煜的一生,見證了南唐的興衰

李煜的出生,見證了南唐的建立;李煜的被俘,宣告了南唐的滅亡。他的一生,見證了南唐的興衰存亡!

南唐的興

公元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在位6年,於公元943年病逝。李昪在位期間,軍事上對外堅持弭兵休戰,與吳越和解,以保境安民,對內則興利除弊;政治上,禮賢下士,並能虛心納諫,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文教上,重視教育,建置學館。在李昪的統治下,南唐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在當時多個割據政權中,南唐的實力可以稱為“老大”。

公元943年,李昪的長子李璟繼位。李璟一繼位,便開始對外用兵,靠著父親留下來的家底和休養生息的軍隊,於公元945年,將處於今福建一帶的閩國攻滅,又在公元951年,將處於今湖南一帶的南楚攻滅。這在當時,很是威風,也使得南唐的疆土面積,在當時的割據政權中最大。

然而,連年對外戰爭,加之李璟生活奢靡,國力也開始削弱,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政治上用人的失誤,使得南唐政治腐敗。至此,南唐開始走下坡路了。南唐的興,也就告一段落了。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南唐疆土

南唐的衰

公元954年,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病逝,郭威的養子柴榮繼位。柴榮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皇帝,立志

“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所以,繼位沒多久,就開始了對外的戰爭。

公元955年,後周開始對南唐發動戰爭,此時的南唐,已經無力抵抗後周的進攻,接連失地。此時的李璟,為了讓後周放過自己,甘願割讓長江以北的土地給後周,並且主動削去帝號,稱“唐國主”。

畫江以為界,五月,景下令去帝號,稱國主,奉周正朔,時顯德五年也。

長江以北土地的割讓,更讓南唐不堪一擊。南唐的首都是金陵,而金陵這個地方,戰略位置很是重要。既靠著長江天險,又處於經濟最發達的江淮東南地區的中心。在李昪建立南唐之初,南唐邊境和中原的政權隔著淮水,而南唐首都金陵又在長江以南,所以那時就算中原的政權想要攻打金陵,也要跨過至少兩個州才能到達長江。而如今,李璟將長江以北的地區送給北周,南唐的首都金陵就成了前線城市,成了靠近虎口最肥的那塊肉。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南唐在北周時期疆土變化

公元960年,後周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此時的北方,雖然帝王已換,但國勢依然如日中天,而南唐李璟如尊後周一樣,尊趙匡胤為帝,自己為“唐國主”。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李煜繼位時,也就是公元961年,是五代十國的後期,他所面臨的天下大勢,正處於一個分久必合的過程中。李煜接手的,只不過是他父親留給他的“爛攤子”。

李煜即位後,奉宋正朔,並於公元971年,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降低朝中一切體制。李煜的降級示尊,並沒有讓宋朝放棄收復南唐。

元年,煜上表乞呼名,詔不許。

公元974年,宋朝開始發動對南唐的進攻。李煜奮力抵抗,依然沒有抵抗住大宋的進攻。

公元975年,隨著金陵的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隨後,李煜也被趙匡胤擄走了。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趙匡胤劇照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詮釋了李煜的一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被困宋朝時所作。公元978年的七夕,也是李煜41歲生日,此時距離他國破家亡已有三年,異國他鄉寄人籬下的生活,讓他悔恨,憂鬱。於是,在他生日之際,便在住所聚會後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而這首詞,成了李煜的落幕之作,也詮釋了他的一生。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少年時代——雕欄玉砌、朱顏

雕欄玉砌:即雕花的欄杆和玉石砌成的臺階,這裡泛指南唐宮殿。

朱顏:紅顏,年輕的容顏,指美人。

李煜少年時代,正是南唐最富裕的時期。生於深宮之中,年幼生活的全部便是宮廷的繁華和奢靡的享樂,自由自在。“雕欄玉砌”,是他從小生活的環境,而“朱顏”是他身邊的佳人。

嘗於宮中以銷金紅羅幕其壁,以白銀釘、玳瑁押之,又以綠鈿刷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於其外。又以綠鈿刷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於其外;又於花間設彩畫小木亭子,才容二座。煜與愛姬周氏對酌於其中。如是數處。

李後主每春盛時,樑棟窗壁柱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日錦淚天。

這時的李煜,純淨。他享受著宮闈之樂、閨房之趣。他還不明白,命運贈予他的一切,都是明碼標價。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李煜夫人劇照

李煜的青年時代——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年年開放,秋月年年明亮,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在過去的歲月裡,有太多令人傷心難過的往事。這個曾經無比快活的文藝青年,回想往事,卻自問“何時了”,這便是李煜被困宋朝的真實寫照,是他曾經面對北方宋朝的威脅卻束手無策的對映。

隨著年齡的增加,李煜也長大了,此時的皇帝,是他的父親李璟。李璟在南唐烈祖李昪梓宮前盟誓,相約帝位兄弟相傳,所以,李璟即位後,封弟弟李景遂為皇太弟,這也造成了南唐皇家內部的叔侄爭儲。“叔”指李景遂,“子”便是李璟的長子李弘冀。

李煜瞭解自己的哥哥李弘冀,雖然沉默寡言,卻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但生性猜忌,一直渴望那至高無上的皇權。“貌有其表”的李煜,自然也遭來了哥哥的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奈何命運總是捉弄人,叔侄之爭的最後結果是叔叔李景遂被害死,侄子李弘冀受驚嚇而死。李煜的不問政事讓李璟很是欣賞,公元959年,李煜被封為太子,於公元961年繼位,並給自己改名李煜。煜,光耀,明亮的意思。他見過南唐的繁榮昌盛,享受過悠閒享樂的生活,而如今的南唐,風雨飄搖,一片凋敝。他的天空,從此也陰雲密佈。他希望自己猶如黑暗中的一絲光明,照亮國家前進的道路,給予國家希望,人民希望。

然而,那時的他,只能成為“主”,而這個“主”,也只是在他南唐國內,當家做主。在對外一切事物決策上,他就必須聽從趙匡胤這個“大主子”。

如今,寄人籬下的李煜,回憶過去,往事如滔滔江水,浮現在他眼前。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李弘冀劇照

往事之一:金雞儀式

李煜登基時,搞了個金雞儀式,這個儀式,是南唐帝王登基的儀式。而這個儀式,卻被宋太祖趙匡胤所知。他不滿南唐的這個儀式,南唐既然已經俯首稱臣,如今卻搞帝王儀式。這件事情,雖然被南唐的一個官員以“怪鳥”儀式壓了下來,但李煜仍然神情恍惚。

“惟堅臣節,上表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遵於祖禮,實當受譴於神明”。

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到了趙匡胤那裡,李煜甘願用祖宗和神明表忠心,由此能看出李煜十分的恐慌。除此之外,

“兩千兩金器,兩萬兩銀器,三萬匹綾羅綢緞”

厚禮隨著《即位上宋太祖表》一同送到了趙匡胤那裡。

往事之二:時時貢,事事貢

“金雞儀式”大紅包送出後,這種進貢也變成了南唐經常性的工作。

“煜每聞朝廷出師克捷及嘉慶之事,必遣使犒師修貢。其大慶即更以買宴為名,別奉珍玩為獻,吉凶大禮,皆別修貢助”。

李煜對宋朝的進貢,直接導致了南唐後期的通貨膨脹。

而李煜這樣做,無非就是想偏安於江南。李煜雖然不想當皇帝,但他也不甘將祖宗打下的基業拱手於他人。但他也從來沒有想過,以武力擺脫屈辱的附屬國地位。在他心裡,南唐獨立與否,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他看重的,只是保住他的祖業,而不是奮起反抗,爭雄天下,所以,面對大宋王朝居高臨下的威逼,李煜能做的只有一再的卑躬屈膝,奉表修貢,希望能以此息事寧人,苟且偷生。但是,欲圖霸業的宋太祖趙匡胤,根本不會就此罷手。

往事之三:降制示尊

李煜的父親李璟雖然削去了帝號,但在各種政治禮儀方面,還是保持了皇帝的待遇。到了李煜就不同了。

“太祖詔答焉,自景畫江內附,周世宗貽書於景,至是,因煜之立,始下詔而不名。”

從《宋史》這段話我們能看出,李璟時期,後周還是“貽書”,而到了李煜時期,就成了“詔書”,這明顯就是皇帝對大臣的用語。顯然,此時的李煜,在趙匡胤那裡,就是個臣子。李煜明白趙匡胤的意思,以南唐此時的國力,李煜只能積極的配合趙匡胤。每次會見宋朝代表,李煜都會脫掉黃袍,改穿紫袍。

李煜的服軟認輸,並沒有打消掉趙匡胤想要統並南唐的意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社會動盪和“五代十國”的優勝劣汰,統一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和定勢,歷史選擇了北宋,作為完成統一大業的執行者,而既不能整軍經武又不能馭臣治國的李煜,不可能扭轉歷史趨勢。

往事之四:國破家亡

公元975年,宋朝開始攻打南唐,南唐首都金陵失守,李煜投降,南唐滅亡。一開始委曲求全,到後來揚言以死相抗的李煜,最終還是被戴上了李後主的帽子,做了宋太祖趙匡胤的俘虜。趙匡胤並沒有殺他,而是給他一個

“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的高帽

本來就國破家亡,如今又給他帶這麼一頂高帽,趙匡胤還時不時的對他指手畫腳,這讓心思細膩的李煜沉鬱憂愁,痛苦不堪。才有了那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往事之五:高帽變綠帽

就在李煜被抓到宋朝的第二年,宋太祖突然去世,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謎。繼位的是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對比於喜武的趙匡胤,宋太宗是一個飽讀詩書的皇帝,因此他更能賞識李煜。所以他一繼位,就把李煜那頂“違命侯”的高帽給摘掉了,並且還給了他許多錢,這讓李煜的政治地位在表面上得到了提升。然而,趙光義是個貪圖美色的惡魔,李煜的夫人小周後又是個絕世美人。所以,在李煜那頂高帽被摘掉後,趙光義又給他戴上了一頂綠帽子,李煜不敢怒也不敢言。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宋朝疆土

落幕之作——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樓昨夜又有東風吹來,登樓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國。

遠在江南的家,對於掙扎在痛苦的深淵裡的李煜來說,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地方。對故鄉的思念,對如今處境的無可奈何,對往事的不堪回首,對亡國的感概和悲傷,在這首詞中表現的淋漓至盡。而此時的皇帝趙光義,雖然在表面上故意顯示自己的大度,但實際上卻十分地陰險狠辣。他不僅沒有為李煜帶來陽光,而且還對他施加了更大的精神打擊和折磨,將這位亡國君主推向了屈辱的深淵。面對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恥辱,心思敏感的李煜,在生日之際,藉著酒勁,做了那首《虞美人》,書寫了他血汗斑斑的慘淡人生。而這首詞,徹底激怒了趙光義,李煜也被送上了西去之路。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趙光義劇照

公元978年七月七日夜裡,李煜在他住所裡,歡度自己41歲生日,吟唱著《虞美人》,歌舞昇平,把皇宮裡的趙光義也驚動了。憤怒的趙光義,派自己的弟弟趙廷美帶著一壺毒酒去看李煜。趙廷美是李煜的粉絲,趙廷美也並不知道哥哥給的是毒酒,而李煜出於對朋友的信任,飲下了這壺毒酒。至此,南唐最後一任皇帝李煜,在經受了非常巨大的精神痛苦後,又在非常巨大的肉體痛苦中死去。

李煜肉體生命結束了,但他的藝術生命,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永遠高傲的活著。李煜的一生,充滿了矛盾,生在帝王之家,卻無帝王之志;登上國主地位,卻無國主之心;身處國君之尊,卻懷赤子之情;欲保做人尊嚴,卻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卻又不忌諱言辭。李煜矛盾的性格,造就了他悲情的一生,而這種悲情,又成就了他詩詞的魅力。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