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三國時期,看似強大無比的司馬懿也有著自己難以抗衡的對手——曹爽。

不過,在曹爽與司馬懿的爭鬥當中,精通人性弱點的司馬懿還是憑藉謀略取勝。

後世有人分析,如果曹爽能夠聽從自己的屬下桓範的計策逃去許昌,然後昭告天下兵馬勤王,也許結局會有所不同。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但事實上,在權謀的鬥爭當中,曹爽和司馬懿都不屬於善類。兩人在實力上擁有著一定的差別,即使當時曹爽能夠逃去許昌,然後運用外界的壓力來對抗司馬懿,也沒有太大的勝算。

曹爽的為人

作為託孤重臣,曹爽和司馬懿他們兩人一直是曹芳最信任的臣子,這也是他們能夠位高權重的主要原因。

從姓氏上不難看出,曹爽是宗族世家的子弟,相比於司馬懿這個外姓重臣來說,顯然曹芳更重視曹爽一些。

也正是因為這份倚重才讓曹爽這個自私重利的人,開始一步步地大肆打壓司馬懿。

在政治名利場上,運用政治手段打壓政敵是屢試不爽的手段,曹爽利用皇帝的信任,成功地奪取了司馬懿的大部分權力,並把司馬懿轉移到了無權無勢的閒職上。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不過,曹爽這個人的政治慾望顯然不僅止於此,他在打壓司馬懿的同時,也大肆侵佔了其他世家大族的財產。

在貪念的驅使之下,位高權重的曹爽瘋狂地壓榨和逼迫世家大族向自己臣服,並把大部分的利益都收歸自己所有。

可以說,當時的曹爽已經得罪了魏國的大部分權貴。

正是他的種種逼迫行為,才讓司馬懿輕易地聯合起其他的權貴,同時這也是導致高平陵之變發生的主要原因。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高平陵事變之後,曹爽得到了曹芳這個最重要的“工具”,但在當時的情景之下,這位曾經的君主並不能夠帶給他足夠翻轉局面的優勢。

甚至,在形勢急轉直下時,曹芳反而成為了他的催命符。

心存僥倖

在曹爽被眾人圍攻之時,桓範曾經提議讓他逃去許昌,然後利用曹芳的身份昭告天下兵馬勤王。

許昌是曹氏的大本營,那裡兵多糧足,足夠對抗司馬懿。

不過,司馬懿所展現出來的姿態給了曹爽一定的信心,所以曹爽並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在司馬懿執掌大權之後,他就立刻以太后的名義罷免了曹爽的所有職務,並昭告天下說曹爽挾持皇帝。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雖然他單方面地給曹爽定了罪,但是他同時也妥善地安置了跟隨曹爽的大臣,以及這些人的家眷。

也正是這種看似友好的姿態,迷惑了當時不想開戰的曹爽。

在司馬懿一系列行為之後,曹爽不可避免地產生僥倖心理,他認為自己投降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這種僥倖心理正是促使他拒絕逃往許昌的主要原因。

曹爽也有顧慮?

當時曹爽的境遇和袁紹等人當年的情況極其相似,但是袁紹當年昭告天下兵馬勤王的策略,最終讓董卓達到了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和目的。

如若當時的曹爽帶著曹芳去許昌,要求天下人共同誅殺司馬懿的話,可能又會出現一個董卓這樣的人物,這也是他會選擇拒絕這一策略的原因。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逃到許昌地區,並昭告天下兵馬勤王固然是一個自保之策,但是如果招來了董卓這樣的人,就相當於引狼入室。

即使最後除掉司馬懿,那他們又如何確保可以得到應有的權力呢?

況且,除此之外,在招兵勤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這對於當時剛剛步入穩定期的魏國來說,無疑是有損國力的事情。

魏國是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才逐漸安穩下來的,如果發生動亂,很可能會直接葬送。

畢竟,魏國並不是一家獨大的中原霸主,位於其周圍的蜀國和吳國一直在虎視眈眈。一旦魏國發生嚴重的內亂,這兩個潛在的強大敵人很可能會趁機分割魏國。

一不小心,就可能產生鷸蚌相爭,而漁翁得利的悲慘結局。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如果聽從桓範的計策退守許昌,司馬懿會敗嗎?

雖然,在投降之後,曹爽可能無法享受曾經的富貴與權力,但是,向司馬懿投降是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利益損失最小且非常明智的行為。

不過曹爽沒有想到的一點是,即便他投降了,司馬懿還是沒有放過他。

因為沒人知道他會不會東山再起,再次成為司馬懿的勁敵,所以在司馬懿的心中,只有死人才永遠不可能成為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