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曹操殺呂布時先勒死再砍頭,是讓呂布既飽嘗痛苦地死去,又讓他死後也不得尊嚴。

說到呂布,那可是三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之一,有道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就是對呂布悍勇的最高褒獎。

但就是這麼一員猛將,卻屢屢幹下背信棄義之事,也正是因為如此,致使他與曹操、劉備等人相繼交惡,最終在下邳被曹操生擒。

而一向愛惜人才的曹操,不僅沒有對呂布重用,反而在擒獲他之後,先是將其“縊殺”,隨後又將其“梟首”。

“縊殺”即勒死,“梟首”則是砍頭,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呂布“死了”兩次,那麼說,曹操既然以及勒死了呂布,幹嘛還要多此一舉,再將其砍頭示眾呢?

其實說白了,曹操這麼做,源自於他對呂布的恨之入骨,並且,這麼做還能一舉數得。

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呂布與曹操的第一次交惡,還是在他擔任兗州牧的時候。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率大軍攻打陶謙,在其出征之後,原本與曹操關係密切的張邈,在陳宮等人的遊說下,決意反叛曹操。

之所以張邈要反叛,與呂布有一定關係。

當年,呂布殺了董卓之後,由於受到李傕和郭汜的圍攻,不得不一路逃竄,先是投奔袁術被拒,之後投奔袁紹又險遭殺害,最終還是在逃亡路上途徑陳留時,被張邈收留。

張邈不僅收留了呂布,又對其盛情款待,兩人還拉著手發誓結好。

但這件事,被袁紹得知後,極為惱火,因此張邈就擔心某天曹操會替袁紹殺了自己,再加上之後發生了曹操誅殺名士邊讓這件事,就更讓張邈擔憂。

而到了曹操攻打陶謙,原呂布帳下的首席謀士陳宮,就趁此機會極力遊說張邈,提出請呂布擔任兗州牧,並利用呂布的勇猛趁機佔據兗州,以便讓張邈擴大勢力。

這個提議讓張邈極為動心,他也知道呂布在打仗這方面確實有一套,同時兩人私交還算不錯,因此,張邈就認為此舉可行,同意了陳宮的建議。

自此,張邈背叛了曹操,而呂布則走馬上任,當上了兗州牧。

對於兗州牧的所作所為,曹操自然是不會坐視不理,為了教訓教訓張邈,同時也出於對呂布的重視,曹操又率主力會師,開始集中兵力攻打兗州。

這一仗呂布表現得極為強悍,而曹操則是差一點就命喪當場。

當時,曹操的青州兵被衝散,曹操本人也被呂布手下擒獲,不過,呂布的手下並不認識曹操,而曹操就趁機謊稱騎黃馬的才是曹操,因此,呂布追擊騎黃馬的人。

結果自然是曹操趁亂逃走,而在逃離的過程中,曹操不慎跌落馬下,一隻手還被燒傷。

“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獻帝春秋》

這下,曹操算是和呂布結下樑子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曹操恨上了呂布,在此之後,曹操與呂布於興平二年,又數次交戰,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逼的曹操不得不玩了一出“空城計”,方才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對於呂布必須是滿懷恨意的。

畢竟讓他遭受極大損失的是呂布,差一點讓他丟了性命的也是呂布,再加上因為呂布而受傷的那隻手,這無論如何也讓曹操對呂布是恨得咬牙切齒。

而除了與曹操交惡之外,呂布和劉備之間,同時也是矛盾重重。

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當年呂布第一次見到劉備,在見面之初,呂布表現的可以說是無可挑剔。

據史料記載,當時呂布在見到劉備之後,先是套了一番近乎,之後又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接著又大大的恭維了劉備一番,最終,以“賢弟”稱呼劉備,用最高的禮儀來款待劉備。

“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英雄記》

這一套下來,若是換做常人,必然是會被感動到不行,但劉備對於呂布的“熱情”,則相當的不以為然,只不過礙於形勢,臉上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英雄記》

之所以劉備會感到異常,是因為呂布太過“熱情”了,畢竟當時兩人只是初見,但呂布卻說出瞭如此“掏心掏肺”的話,這如何不讓劉備感到不自在?

但不管怎麼說,劉備和呂布的“蜜月期”,算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只不過這個“蜜月期”剛開始就結束了。

事情的起因,是由於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呂布見到劉備的第二年,當時劉備正在和爭奪袁術,雙方打得是難分難捨,在此期間,袁術偷偷給呂布寫了一封信,信中以“二十萬斛大米”的高額回報,要求呂布帶兵攻打下邳。

而這個下邳,當時是劉備的地盤,呂布明知道如此,卻還是沒能抵擋住誘惑,答應了袁術。

最終,下邳遭到了呂布的襲擊,劉備的妻妾兒女及其部將的家眷,也都被呂布俘虜,而與此同時,劉備在前線被袁術大敗,又在回軍途中遭遇了部隊潰散,真的是困頓連連。

可以說,當時的境況,是劉備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段之一,不得已之下,劉備在逃到海西后,只能是選擇向呂布投降,這才換來了一家老小以及部眾的喘息之機。

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劉備對於呂布,同樣是恨之入骨,如果不是呂布偷襲下邳,那麼最起碼劉備即便是被袁術,也不會這麼慘,更不會向呂布投降。

因此,呂布最終被曹操決定殺掉,也是有劉備的一份“功勞”的。

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那麼,呂布是如何落到了曹操手中的呢?

這還要從劉備投降呂布之後說起,當時,呂布佔據了下邳之後,袁術向其投來“橄欖枝”,表示願與呂布結為親家,其實袁術的本意,是利用呂布的勇猛,來為自己所用。

本來,呂布是有心答應袁術的,但沛相陳珪出於擔心呂布和袁術結盟之後,會危害國家,便遊說呂布,以“與野心家袁術結盟,會擔上不義之名”為由,最終成功的阻止了呂布。

不僅如此,呂布對袁術早年的拒絕,一直是懷恨在心,因此,他就將袁術派來結盟的使者砍頭示眾。

這樣的舉動,讓袁術對呂布大為惱火,開始集結兵力攻打呂布,不過,由於集結倉促,最終還是被呂布擊敗。

與此同時,陳珪的兒子陳登,找上了曹操,勸說曹操除掉呂布,最終,曹操與陳登達成協議,由陳登做內應,以分化呂布的部隊。

而在呂布擊敗袁術之後,又發兵攻打了身處小沛的劉備,此戰令事業剛剛有所起色的劉備再次被打回原形,不得不投奔了曹操。

而劉備既然投奔的曹操,那麼作為曹操而言,就有必要為劉備出頭,再加上本身他就對呂布沒什麼好感,因此,在建安三年,曹操下令,親率大軍前去下邳攻打呂布。

到了下邳之後,曹操先是寫信勸降呂布,呂布則也有投降之意,不過,由於陳宮等人害怕呂布投降後,曹操會對他們清算,因此,就對呂布進行了極力勸阻,最終,呂布投誠的計劃擱淺。

既然不投誠,那就開始打吧,這次曹操是鐵了心的要除掉呂布,而呂布這一方呢?卻由於呂布本人的心胸狹隘,導致他與部將相互猜忌,在曹操的圍困數月之下,軍中是上下離心。

最終,在部將的反叛中,大勢已去的呂布兵敗,於白門樓向曹操投降。

投降之後,呂布原以為曹操會放他一馬,畢竟他是當時人人皆知的猛將,但在劉備等人的建議之下,曹操還是將其先“縊殺”後“梟首”。

呂布的死,是命也該然,畢竟他曾先後交惡於曹操和呂布,同時也造成了曹操麾下將士的大量傷亡,即便是曹操有心放過他,軍中將士們也不會答應,更何況,當時還有一個“助攻”的劉備,因此,無論如何,呂布都是必須死。

而曹操之所以將其先“縊殺”後“梟首”,這裡面大有學問。

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首先,“縊殺”是對呂布的一個尊重,要知道,先不說呂布的為人如何,單從武力值來講,他在當時確實是一個難得的猛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他誅殺董卓的舉動,也在當時看來是屬於“為國除害”的義舉,因此,呂布還是有讓人值得尊敬的地方的。

因此,曹操雖說確實是要殺呂布,但出於對他的敬意,才會將其“縊殺”,畢竟“縊殺”能給呂布留一個全屍。

而留全屍,向來是古人們比較看重的一點,尤其是像呂布這樣身份的人。

像呂布的手下,如陳宮、高順等人,都是被曹操直接砍頭了事,而呂布被“縊殺”,也是曹操為了體現呂布與他們不同的原因。

當然,“縊殺”也是殺,只不過相對於砍頭而言 ,在死了之後會好看一點而已,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並且,“縊殺”也是一種死得極為痛苦的事情,它不同於被吊死那樣一伸脖子就了事,而是由兩個人同時發力,用一根繩子之類的東西,活生生的將受刑之人勒死。

這樣的過程,受刑之人絕對是痛苦萬分的,而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正是曹操出於對呂布的恨。

前文也已經講到,呂布幾乎要了曹操的命,又給曹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除之而後快,是當時曹操最大的心願。

並且,由於呂布的反覆無常,讓曹操對他也是極度的厭惡,再加上劉備的不斷“勸說”,因此,這種恨意就會無限放大。

所以,用勒死這種方式,就可以讓呂布在極度痛苦中死去,也能讓曹操發洩心中的不滿。

而勒死之後再砍頭示眾,有兩個作用。

其一,是讓呂布在死後也得不到尊嚴,這一點,還是曹操出於心中的恨,他是恨透了這個差點讓自己無家可歸,並受傷的人。

其二,可以“以儆效尤”。

呂布的頭顱,被砍了之後,先是在軍中示眾,之後,曹操又拿到了漢獻帝面前邀功。

這樣做,首先會讓軍中對呂布懷恨在心的將士情緒得以發洩,其次,還能昭告天下,告訴人們背信棄義、反覆無常的人就是這麼個下場。

而最重要的,還可以讓漢獻帝以及其他各路勢力的人看到,像呂布這樣的悍將,都被曹操砍了頭,足以說明曹操才是當時最厲害的人。

畢竟當時能超越呂布勇猛的人,不是沒有,而是很少。

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呢?這不是多此一舉?

因此,曹操殺呂布,“縊殺”勒死是敬重其人才,同時也是讓呂布死得痛苦一點,而“梟首”砍頭,則是出於局勢需要,只是可惜了呂布這麼個猛將,卻因為自己的反覆無常,落了個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