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八百年:熊繹受封,有了立錐之地

@秦楚刊號

楚國八百年:熊繹受封,有了立錐之地

周朝時,南遷的華夏族在荊山之地建立了楚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楚國先人用自已的勤勞與智慧創造出了燦爛的楚文化,一度成為春秋霸主。楚國經形成、發展與衰退三個階段,歷八百年。

相傳,楚人的先祖是火神祝融。楚國在發展中受到商朝的征伐,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臣服於商朝。商朝末年,楚國首領鬻熊找到了向商朝復仇的機會。他發現商朝的西方屬國周在首領姬昌(即周文王)的領導下不斷強大,於是投奔姬昌。傳鬻熊擁有從祖先那裡世代相傳的夜觀天象的本領,因此姬昌將火師的重擔委任於他。其後,鬻熊在武王伐紂過程中作出了突出貢獻,鬻熊因而更加受到楚人尊敬。然而,周武王一舉推翻商朝後,分封名單上並沒有出現楚人。

楚國八百年:熊繹受封,有了立錐之地

直至周成王時期,楚人終於開始活躍於歷史舞臺。史書記載,周成王與他的叔父周公旦發生了誤會,周公旦南下避禍於楚,楚人首領熊繹待之以上賓之禮。後來周公旦與成王和解,重理朝政。為了報答熊繹,周公旦建議周成王對熊繹予以封賞。周成王回顧祖先的創業史,出於感激,欣然授予楚人首領熊繹“子男”封號,並將楚人當時已佔據的土地作為俸祿食田正式賞賜給熊繹,命其以丹陽(今湖北南漳縣城附近)為國都。儘管只被封以諸侯之中最低一等的爵位,賞賜的土地也只有五十里,但這是楚國得到周王室正式承認的標誌,這一天被楚人視為建國之日。

楚國八百年:熊繹受封,有了立錐之地

楚在受封立國之初,名雖為國,實則還是一個部落聯盟,而且地處荊山,地僻民貧,因此地位卑微。當時,在熊繹的帶領下,楚國人在荊山深處的叢林中,開墾荒山,辛勤耕作,度過了一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激情歲月。《左傳》記載楚靈王右尹子革對這段歷史的回憶:“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從此,“篳路藍縷”成為常用的成語,藉以形容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也正是因這“簞路藍縷”的精神融入了幾代楚人的血脈,楚國得以由小到大、由弱至強,最終創造了八百年的輝煌。

請加關注支

@秦楚刊號

隨時瞭解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