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王安石是北宋神宗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然後神宗死後,他的新制被其母高氏推翻,並重新恢復舊制。至此,王安石變法宣告失敗。那麼他的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了?這就不得不從他和司馬光的“愛恨情仇“說起。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是才華和思想境界很高的人,他們也都是人品高尚的人,因此他們早期互相欣賞,是一對摯友。然而後來因為政治見解不同,讓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王安石出生於仕宦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曾隨文 宦遊南北各地,接觸到一些社會現實。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所瞭解。因此,年輕時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恰逢神宗皇帝想變法,拜其為相。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宋神宗想變法革新,期初心中的第一人選並非王安石,而是司馬光,司馬光是前朝老臣,再神宗一朝當時已經是威望很高的朝中重臣,宋神宗覺得如果司馬光出面推行變法,便會一呼百應,使得變法順利推廣。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如意算盤卻落空了。

司馬光決絕了他,原因就是司馬光看穿了宋神宗推行變法的用意。宋神宗想推行變法不是為了讓人民富裕起來,而只是為了充盈國庫,等朝廷有了錢,便可以去實現他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宏偉報復。而當時宋朝的國力水平是低迷的,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那麼改革勢必只是讓金錢從一些富人的腰包裡跑進另一些富人的腰包裡,而受苦受難的永遠只是百姓。在司馬光看來,發展生產力解決民生問題在封建社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並且一旦開動戰爭(也就是後來的熙河開邊)勢必導致生靈塗炭,所以他的觀點是變不如不變。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宋神宗遭到司馬光拒絕,而且朝中大臣更是一邊倒的認為祖宗家法不可廢,就連他的親生母親都站出來公然反對他,讓宋神宗受了挫,但他沒有灰心,就這樣的艱難的背景下,他找到了王安石,並拜為丞相。可以說王安石是被利用了,當然他也想利用宋神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說王安石就是為了變法而生的,他把他的大半輩子都用在了變法事業上。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他是想使國富民強起來,因此他先後在多領域實施改革。其中最著名也最受爭議的就是“青苗法”。乍一聽,小編還以為是發展農業,教種植青苗的方法呢,而事實上所謂的”青苗法”其實就是官方政府的高利貸,就是在每年青黃不接老百姓餓肚子的時期,官方將糧食借給百姓,等百姓豐收後再連本帶利的還給國家。當時民間其實就已經有這類高利貸,利息很高,一般百姓是借不起的,而官方制定的利率遠比民間低的多。青苗法制定的初衷是為了幫助百姓度過糧食短期的困難期,同時為國家創收,那麼豈不是利國利民兩全其美的好事嗎?恩,乍聽起來的確是件不錯的改革舉措,然而情況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樂觀。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從理論上講,青苗法是個不錯的改革制度,然而有句糙話說,步子大了會扯到蛋,任何制度的推行都要有個過程,就像我們近年來的營改,就是先在上海等地試行,試行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便可及時修正,然後再推廣到全國,所以營改增這麼成功靠的就是穩中求勝。我們平時搞投資也是一樣,不可能一時腦熱就把自己全部家當投進去,哪怕專案很不錯,也要懂得先試水。

然而宋神宗和我們可愛的安石小哥哥顯然不明白這個道理,宋神宗迫切的希望變法快速有成效,迫切的希望斂到做夠的財富去擴張大宋版圖。因此青苗法在制定出來後便迅速的推往全國,在施行過程中,青苗法在部分地方貪官汙吏的手上徹底變了形、走了樣,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腐敗的宋朝種類官員不在少數,古代的資訊不流暢,而各地官員正是利用著資訊的封閉性貪功冒進、甚至中飽私囊。有些地區,為了出色完成業績強迫老百姓必須來借糧,施行分派,哪怕你家不缺糧也必須借;有些地區從大斗小鬥上做文章,借的時候是一小鬥,還的時候要還一大斗,當然還有利息,利用大斗進小鬥出造成真實的利息率比民間借貸還要高數倍。當百姓還不起利息的時候官方的手段也是極其殘忍的,蹲大牢,挨板子,對他們施加各種刑罰,弄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很顯然,制度的有效施行需要一套有效的內控體系來監督,而宋朝的內控顯然失控了,雖然部分地區不能代表全部,但也能看出王安石的這項改革是有漏洞的、一定程度上沒有實現他立法的初衷。而王安石在此過程中並沒有各地考察訪問民間疾苦,沒有深入去調查新法的落實情況,而是為改革獲得成功(收了很多錢)開始制定更多的改革方案。再次強調,步子大了真會扯到蛋!宋神宗對變法的期待使得王安石太心急了!

然而這些情況,高高在上的宋神宗應該是不知道的,或許他也並不關心。這裡順便說一句,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也並非王安石發明創造出來的新產物,早在宋朝之前就有國家實行過。青苗法本質就是收利息,是金融市場在中國從民間走向官方的表現,而金融是不創造社會財富的的,他僅僅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在現代人的視角中,變革本身是對的,世間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不變就等於落後等死,然而變法也要慎重,要用心,要分析可行性,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修補BUG。

除了青苗法,王安石的推行的其他變法,如“免役寬剩錢”、方田均稅法,都很成功為宋神宗賺了不少的錢財,又讓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而變法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農田水利法,它是個亦正亦邪的制度,該制度在考慮發展經濟的同時,由於地方政府在推行過程中的簡單粗暴性,也迫使大批的百姓失去了他們的安樂家園,顛沛流離。許多人認為,朝廷不能因為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就去犧牲一部分人民的現有利益,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而變法受到強大的阻力,最關鍵的是這些新法觸犯到了統治階層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代表大地主階級的政府官員中也出現了大批的“保守派”,其中的帶頭人就是司馬光,他認定了宋神宗這樣搞下去會動搖國本,然而他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改革方案,只是單純希望宋神宗能恢復舊制、墨守成規。

在此期間,他帶領著保守派不斷的與王安石展開激烈的辯論,至此,王安石與司馬光的友情徹底決裂了,兩個人視同水火。在司法光眼中,王安石是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直到王安石死後,司馬光對待這個政敵的蓋棺評論仍然充滿的憤恨與不滿。

而小編覺得王安石作為改革家,值得稱頌的是他並沒有為自己搜刮錢財,一直是為國為民的,雖然腐朽的宋王朝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徹底改變的,雖然他的變法出現了很多問題,但他依然兢兢業業的努力工作著,所以我們是應該給予他正面的評價的。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司馬光一直想讓宋神宗恢復舊制,可他的的希望顯然是要落空了。心灰意冷的他離開了政治中心,專心編撰他的文學鉅著《資治通鑑》,並在文學領域獲得了輝煌成就。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對商鞅的慘死做了大篇幅的描寫與評價,借古諷今的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小編很崇拜司馬光,單純是因為他的文學貢獻,而不是他的政治主張)。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居然是這個

對於神宗一朝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的,有些人覺得宋神宗是神,有些人覺得他是昏君。宋神宗晚年逐漸意識到了他變法的諸多弊端,因此罷免了王安石,並開始尋求新的改革方案,而帝王永遠是知錯改錯卻不能認錯。當他英年早逝後(38歲卒),他的母親高太后走上了政治舞臺,她極力反對新制,並邀請司馬光出山,恢復了舊制。至此,王安石變成宣告失敗。

然而小編只想問上一句,新法出現弊端,難道就不繼續改革了嗎?變回舊制度難道就能挽救破舊不堪的宋朝嗎?大家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