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記|這些古人不是死於肥胖,卻因肥胖而死

本文轉自:紫牛新聞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峻,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確定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在審美上,胖和瘦具有不同的美感,都有人欣賞;但從健康的角度,心腦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與肥胖有密切的關係。而對古人來說,肥胖不光帶來健康問題,還能為他們帶來殺人之禍。

肥胖的確能要人命

史書上記載的肥胖故事有很多。

這兩年古裝電視劇很受歡迎,其中有不少角色的原型就比較肥胖。前兩年的清宮劇,傅恆圈了一大波粉。事實上,傅恆也是個大胖子。《嘯亭雜錄》記載,乾隆倚重傅恆,每每晚間召見他。有一天傅恆“踉蹌而入”,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侍衛就說他:“相公身肥,故爾喘籲。”太胖了才會跑得氣喘吁吁。

有些講述明代宮廷故事的古裝劇,就很好地還原了明仁宗的形象。明仁宗朱高熾的確肥胖,不要說騎馬射箭,走路都要兩個太監攙扶,夜裡翻身都得有人幫忙。他的後代中,明神宗朱翊鈞也比較肥胖,給太后請安,因為太胖,走不動道,要“膝行前進”。

唐代的安祿山,“晚年益肥,腹垂過膝,自秤得三百五十斤”。進京覲見,驛站都得專門為他買馬,先要“以五石土袋試之,能馱者,乃高價市焉”,不經此考驗的馬,根本馱不動。馬鞍前還要置一小鞍,以承其腹。即便這樣,還得在兩個驛站之間“築臺以換馬,不然馬輒死”。這樣特別健壯的馬匹竟跑不完一個驛站的距離。

東晉大司馬桓溫之子桓玄,篡位登基時,“啪嚓”,把龍床坐塌了。完全是大型社死現場。還好,有心腹殷仲文幫著說話。“皇上,您的仁德如此厚重,連大地都承載不動啊!”這話說的,和珅聽了都要伸出大拇指,真是千古第一馬屁。

這些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肥胖又是怎樣的呢?

夜深交頸效鴛鴦,錦被翻紅浪。雨歇雲收那情況,難當,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長偌大,偌粗偌胖,壓扁沈東陽。——元·王和卿《小桃紅·胖妓》。

這是元代作家王和卿寫的一首曲,其中寫到,胖妓半夜翻身,“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長偌大,偌粗偌胖,壓扁沈東陽”。沈東陽是南朝齊梁間詩人沈約,曾官東陽太守。因多病而腰圍瘦損。這裡用來借稱瘦弱男子。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唐朝以肥為美,六朝卻不那樣。沈昭略與王約二人互開玩笑,說王約“何肥而痴”,王約回敬沈昭略,說他“何瘦而狂”。沈昭略就說,瘦已勝肥,狂又勝痴,總之比你強。

在史書上,肥胖不光影響健康,還能致人於“死地”。

金哀宗完顏守緒最慘,被元兵困在蔡州城後,他想突圍出去,但因為太過肥胖,幾次被扶上馬,又都坐不穩,掉了下來。無奈之下,只好傳口諭,將皇位禪讓給一個身手敏捷的宗親。希望對方能跑出去,保住皇脈不會斷絕。之後他便自縊而死了。

還有曹操的父親曹嵩。陶謙殺上門來的時候,曹嵩同小妾一同逃走,“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後垣”,就是後牆。這句話有兩種理解,一是牆上有窄縫,小妾穿牆穿不過去;一是小妾爬翻後牆爬不過去,總之,因小妾肥胖的緣故,曹嵩拉著小妾“逃於廁,與妾俱被害”。

與他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南朝宋時的貴族謝晦。謝晦起兵反叛朝廷,最終失敗,帶著弟弟謝邂以及侄子等七個人逃跑,可謝邂有些肥胖,騎不了馬,只能跟在大家後面走。謝晦捨不得這個弟弟,只能騎一段路,便下馬等一會兒弟弟,結果被一網打盡,送往南京處斬。

微史記|這些古人不是死於肥胖,卻因肥胖而死

古人怎麼減肥

過於肥胖既然能造成這樣的慘劇,那麼,古人有沒有想過“減肥”呢?

想過的。

在古代醫書中,有許多關於肥胖的記載:“肥貴人”“肌膚盛”“肥人……”等等。

關於引起肥胖的原因,古代醫家多認為是“過食肥甘膏粱厚味”,以及“久臥、久坐、少勞”所致。像對明仁宗的肥胖,宮廷御醫也是這麼判斷的。

原因找到了,又該如何減肥呢?古代醫學家認為,“凡食之道,無(勿)飢無飽”,要“飲食有節,節勞而不倦”。少吃肉,多食飯及蔬菜,“食畢當行步”。

管住嘴,邁開腿,亙古不變的道理。

除了少吃多動,古人還發明瞭“物理療法”以及減肥茶飲。

宋代女子為了保持身材,發明了毛巾擦身法。就是用冷毛巾搓擦身體各個部位約20下。到了元朝,這個方法得到了改進,他們改用鬃刷。鬃刷軟中有硬,用它反覆刷遍全身,直到面板微紅髮熱。這相當於現在的減肥按摩儀。

明代戴元禮寫過一本醫書,名為《證治備要》,那裡記載了一個瘦身的茶飲方子:

荷葉、山楂、決明子、桑葉以及羅漢果,各取適量煎煮,可除溼利尿,從而瘦身。

另外,《肘後方》《千金藥方》也都有桃花茶減肥的方子。

以茶飲減肥,到現在也是非常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