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

注:在5月20日之前踴躍轉發此文,而且留言獲贊數最多的人,可以獲得劉勃老師撰寫的讀《史記·孔子世家》一本(豆瓣8。7分)。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鉅變的時代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儒家經典

孔夫子曾經將春秋時代的政治生態分為四個階段: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自諸侯出”、“自大夫出”和“陪臣執國命”。這四個階段的主線,就是政治權利的下移,和下克上的不斷出現,各路政治人物粉墨登場,積極參與戰爭,外交和改革極大豐富了當時的政治實踐和後來的政治理論。

按照儒家的劃分,西周的盛世對應第一個階段,春秋的五霸興起預示著第一個狀態向著第二個階段演變,魯國三桓,鄭國七穆,齊國陳氏,還有晉國六卿的出現,相當於第三個階段;雖然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和周禮約束,魯國也無法逃脫這種政治權力下移的時代趨勢,而且政治權利下移的趨勢,在魯國表現得非常明顯,家臣成為了政權的挑戰者和執掌者。魯國家臣的叛亂就是第四個階段。

由於魯國曆史和文化的特點,魯國的貴族家臣掀起了一次次叛亂,以較小的領土和極少數人,影響著當時的地緣政治和用人制度。本文的主角陽虎,就是第四個階段的代表人物。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從春秋到戰國的文字字形演變

陽虎身為魯國貴族季氏的家臣,篡取魯國國政長達三年之久,開創了春秋時期“陪臣執國命”的先河。與孔子外貌相似的陽虎,和孔子一起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隻腳在春秋,但是另一隻腳已經邁入戰國。他們的人生經歷,都體現著新舊時代的交替性。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大野心家陽虎

一.三桓與家臣

隨著井田制的崩潰,經濟的發展,新經濟因素的出現和文化教育的普及,諸侯們挑戰周王的權威。在此過程中,大夫們會在頻繁的對外戰爭之中積累名望,實力與土地。三桓也是如此,他們擁有世襲的領土,仿效魯國君主的家臣班底和規模龐大的家族私兵,從公元前7-6世紀開始就逐漸嶄露頭腳,最後成為了魯國核心的執政集團。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等級森嚴

強大的卿大夫下面,還有數目龐大的家臣班子。家臣一般是士大夫本人的統治班底。西周的封建制度具有家國同構的特色,天子,諸侯,大夫的統治機構有著類似的結構,大夫的封邑里,有著自己的宗老,宗祝司馬,史官,有司,司工,邑宰等官職,效仿天子和諸侯的一班朝臣。

這些人出身於最低的貴族階層——-士,往往與他們所效忠的大夫有血緣關係。這些家臣大多是有世襲官職和封地的宗法家臣,每代人的地位不升不降,世代效忠於家族領袖,生侍其身,死侍其魂,以忠義作為最核心的價值觀。在效忠關係上,類似於中世紀的歐洲,“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些家臣只知有家而不知有國,直接效忠於自己的家族領袖,而不是一國的君王。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嚴格的等級制度是很難逾越的

比如季孫氏的家臣南蒯企圖驅逐宗主,事情敗露後奔齊,齊景公稱他與叛徒無異。南蒯為自己辯解道:“我想為魯國國君伸張權力,所以才反叛季孫氏。”但是齊大夫韓皙卻說:“身為家臣卻想著壯大公室,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這種評價,其實代表了社會對家臣的主流觀點,這樣的效忠關係,為後來層出不窮的家臣叛亂埋下了伏筆。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春秋家臣和君主的關係,類似於西方中世紀

二.魯國的國情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曲阜古城遺址,但已經不是幾千年前的魯國城池了

魯國三桓家族和其他諸侯國的卿大夫很不一樣。總而言之,在齊國和晉國,大夫間的橫向矛盾突出;但魯國是大夫間比較團結,而大夫和家臣間的上下矛盾就比較明顯了。

在地緣上,晉國對內清除國君旁支,對外兼併大小諸侯國,所以晉國的卿大夫基本上誕生於擴張戰爭,11家強大的卿大夫,幾乎都是異姓貴族和姬姓遠親,沒有一家公室貴族。他們在架空國君之後,會發動慘烈的兼併戰爭,頻繁的戰爭一面催生了殘酷無情的政治文化,一面導致了三晉瓜分國家;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晉國大夫領地

而魯國位於東方的泰山腳下,不是位於四戰之地,唯一的外患來自於北方的齊國;再加上魯國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保留著大量的周禮,所以魯國幾乎沒有亡國的風險。外戰較少與文化悠久,所以魯國貴族不以尚武好戰作為首要美德。

而且三桓都是姬姓貴族,是魯桓公的後裔,本是同根生,所以奉行同宗親善的原則,故其政治訴求基本一致。比如叔孫氏和孟孫氏的封地都在曲阜以北,相互呼應,是防禦齊國南下的要塞。因此三家間沒有出現類似晉國的殘酷內戰,而是以季孫氏為核心團結起來,進行聯合統治,這樣的結構反而保持了魯國貴族的大致團結,避免了外國勢力插手本國的貴族內戰;因為國君也是姬姓,所以他們也沒有取代君主的必要,僅僅滿足於架空國君,瓜分了國君的大部分領土和公室軍隊。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三桓壟斷了魯國內政外交

隨著三桓掌控了魯國的內政外交,三桓的主公們往往活躍於戰場,外交等國事場合。這樣的情況具有雙刃劍效應:一方面三桓的家臣班底成了實際上的國家大臣,能負責的職權不再限於三桓的封地之內;另一方面是這些人趁著主公忙於內政外交和民事,將主公委託給他們的軍隊變成個人武裝,將主公交給他們治理的城邑當成自己的封地,增加了這些人的實力。但是這些人苦惱的是,因為世襲的固定職位,他們升不到更高的位置,獲得更大的政治權利。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三桓壟斷了魯國軍事力量

因為三桓之間沒有內戰,所以一些有野心的家臣們難以與主公凝成一心;另外,三桓自己就明目張膽地違背周禮,廢立國君,使用國君規格的禮制,已經破壞了周禮;但是聯合起來的三桓如同天花板,阻擋了家臣們的上升渠道。

所以三桓的家臣們蠢蠢欲動,躍躍欲試,想推翻主公,割據城池,複製三桓的成功。他們為了籠絡人心,甚至打著“尊奉魯國君主,還政於魯國君王”的旗號,塑造有利的輿論,甚至聯合魯國的外敵對抗三桓。

魯國號稱禮制完備,但是卻出現了極其不合禮制的家臣治國的現象,可謂十分諷刺。可見歷史的進步,往往是在最陳舊的鏈條上破土而出的。時間一久,貴族們的軍事素質和行政素質也會穩步下降,這不免讓有才能但是出身低微的人心裡癢癢。所以春秋末期的魯國,出現了一波家臣叛亂。而這些家臣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先後在魯國和晉國當家臣的陽虎。

三.陽虎的崛起

陽虎出身於三桓之一的季孫氏,世代作為季孫氏宗主的家臣。公元前517年,魯昭公試圖驅除季孫氏,他起兵討伐三桓家族中最強大的季孫氏,於是三桓兵合一處,打敗了魯侯的親兵,魯昭公兵敗逃亡齊國,被齊景公接納。隨後,三桓擁立魯定公,但實際上瓜分了魯國君主的權利。在征戰中,陽虎統領季孫氏的家族私兵,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控制季孫氏的軍機大權。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陽虎之亂

趁著季平子逝世,季桓子繼位,蓄謀已久的陽虎憑藉威逼利誘,逼迫季桓子承認陽虎是季孫氏的代理。而當時孟孫氏和叔孫氏的領主同樣年輕,陽虎控制了季孫氏等於控制了三桓,控制了三桓等於控制了魯國,陽虎就此開始了3年的執政時期,對於季氏宗族中的反對者,大肆殺伐,表現得十分冷血果斷。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商代祭祀遺址

陽虎成為魯國的無冕之王后,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加強與諸侯各國的聯絡,分別委派季桓子和孟懿子出使晉國,改善魯國與晉國的關係;一面在國內加強控制,強勢脅迫魯定公和“三桓”與他盟誓於周社,與國人盟誓於亳社。

當時的魯國,不同成分的國民有不同的崇拜地點。周社是祭祀魯國貴族祭祀祖先周公的場所;魯國的底層百姓很多是商朝後裔,亳社是他們祭祀商王祖先的場所,在這裡舉行盟誓儀式,意味著陽虎的執政地位和權力得到權威認可,任何人不得背叛。陽虎在確立執政合法地位後,又在國內大張旗鼓地網羅人才,各個貴族集團的庶出子弟,還有孔子和他門下的寒門弟子們都成了陽虎拉攏的物件,一度說的孔子啞口無言。

四。縱橫捭闔

在對外關係上,陽虎也是多頭討好,己方漁利。

當時的晉國,因為大夫爭權而無暇攘外,晉國一手扶持的吳國,給楚國製造了巨大的麻煩,所以楚國也無法北顧中原。齊國想趁機恢復霸權,鄭國看到晉國和楚國無力干預中原事務,趁機攻克了周王室的若干城池。晉國看到了,則要求魯國去討伐鄭國。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春秋是血染的歷史

公元前504年,陽虎在晉國的指示下伐鄭,陽虎親自掛帥,並得勝而還。當年夏天,季桓子帶著鄭國俘虜前往晉國獻俘,為了防止與自己關係不好的季桓子做自己不利的事情,於是陽虎讓孟懿子一起前往。在陽虎的指示下,孟懿子告訴範獻子,如果陽虎在魯國混不下去,希望能投靠到晉國,擔任中軍司馬,也就是晉軍主帥的副手。範宣子明確表示:晉國君主向來是根據個人才幹授予職位的,只是不知陽虎何時來晉國。再這樣試探之後,陽虎覺得晉國對自己的態度算是不錯,起碼不會反對自己。

與此同時,齊國看到晉國內部嚴重分裂,於是想恢復齊桓公的霸業。而晉國的盟友魯國,成了齊國的開刀物件。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齊國與魯國的相對位置

本來是國難當頭,但陽虎從外敵威脅中,看到了鞏固地位的機會。他把自己和三桓的矛盾作為賣點,向齊國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希望從齊國那裡獲得支援,繼續控制魯國。公元前503年,齊國得知陽虎執掌季孫氏的情況後,認為這是激化魯國內鬥,削弱三桓實力的好機會,於是別有用心地將齊魯邊境的鄆、陽關兩座城池歸還給陽虎,作為陽虎的私人封地,供他積攢實力,和三桓分庭抗禮;一旦壓不住三桓,還有處可去。

公元前503年秋冬時節,齊軍大舉進攻魯國。在被陽虎擊退之後,次年初,陽虎大張旗鼓地反擊齊國,希望用外戰的勝利轉移國人對他的不滿和懷疑,同時用討伐齊國來討好晉國,從兩方面鞏固自己的勢力。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春秋的車兵部隊

而齊國得知是陽虎統兵後,希望陽虎能繼續與三桓鬥爭,所以決定不動真格,讓陽虎繼續他的表演;陽虎對此也心領神會,於是和對手打太極。但是魯軍將士的主力是三桓和公室軍隊,他們不是陽虎的親兵,這些人也深知陽虎和齊國的聯絡,以及陽虎發動戰爭的目的,所以非常消極,一行人軍心不穩。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春秋的戰車

魯軍來到齊國陽州城下,大軍無心攻城,於是在城下列出坐陣,在地上坐了半天。眾人覺得無聊,孔子的弟子之一,魯國勇士顏高將自己的一張巨大硬弓拿出來炫耀,傳給軍中將士們觀看,齊人發現魯軍陣型騷動,於是突然殺出城門,於是顏高只能拿起別人的一張弱弓射箭。但是還沒有開弓,就被衝到敵人擊倒,但在被打倒的同時,眼疾手快的他趁機將敵人射倒;魯軍敗退時,魯國勇士冉猛帶頭逃跑,冉猛的哥哥冉會大喊:冉猛快去殿後。在榮譽感的刺激下,冉猛這才開始奮力狙擊對手,幸虧齊軍也只是做樣子追殺,魯軍得以全軍撤退。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顏高射箭

次年3月,陽虎帶魯軍前去攻擊齊國的廩丘。魯軍攻城的衝車被齊軍縱火點燃,魯軍用麻布蘸水後滅火,並順勢攻陷外城,但是齊軍卻集中力量從內郭裡殺出時,魯軍卻毫無鬥志,向後卻退。陽虎看到全軍即將潰退,於是大喊:“如果冉猛在此,必然能擊敗齊軍。”

冉猛聽了大為感動,於是趁勢反擊,殺入齊軍之中,將同樣沒什麼鬥志的齊軍攔住。但冉猛在追擊一段時間之後,因為沒有人追隨他反衝鋒,於是假裝摔倒在地,停止追擊。不想再糾纏的齊國人也沒有趁機擒拿冉猛。陽虎看到這種情形,感慨而欣喜地說:“大家都太客氣了”。

陽虎體會到了齊國對他的縱容,這讓他發動叛亂有恃無恐,也讓他有膽量在日後流亡到齊國。

五。公開叛亂

經過對封地的苦心經營,陽虎覺得顛覆三桓,發動政變的時機已經成熟,他的具體方案,是聯合幾個和自己很像的庶出貴族公子,對魯國的三桓家族進行大規模取代:以季桓子的弟弟季寤取代季氏宗主季桓子,讓叔孫輒取代叔孫氏宗主叔孫武叔,自己則取代孟孫氏宗主孟懿子,以庶出公子和邊緣人物為宗主,對魯國政壇重新洗牌。

為了避免引來國人的造反和外國勢力的討伐,陽虎在政變過程中,目標始終鎖定在“三桓”,避免誤傷和擴大打擊面。對於有名無實的魯定公,他加以利用,他甚至還提出還政於魯君,振興君權的口號來迷惑國人,以及孔子等社會公知。雖然這是違背家臣道德的宣傳,但是對於那些有才華,但是得不到三桓提拔的人而言十分誘惑,包括孔子。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魯國國境

陽虎把政變時間,定在公元前502年的秋祭日(10月3日)。這一天,魯定公要在都城曲阜的郊外舉行秋祭大典,三桓的重臣們都要到場參加,所以曲阜城內防禦空虛,有利於發動政變。陽虎計劃:等祭祀活動結束之後,他就伺機發病斬殺季桓子,然後再調集都城的兵車攻打城中的孟孫氏和叔孫氏。

整個行動的計劃時間,精確到了曲阜的街道和每一時辰要幹什麼。“山雨欲來風滿樓”,陽虎在都城頻繁調兵的舉動,引起了人們的警覺,孟懿子麾下城鎮長官,擔任成邑宰的公斂處父察覺了陰謀,於是在告知了主公後,提前趕回封地徵兵,準備增員自己的主公。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志得意滿的陽虎,準備造反

城中祭祀活動結束後,季桓子、陽虎等人按照計劃,隨魯定公趕往郊外宴饗賓客,陽虎的車駕走在前面,陽虎的弟弟陽越殿後,季桓子被夾在中間,相當於被劫持了。

季桓子發覺情況不妙,於是在情急之下,用悄悄話爭取驂乘——-季孫氏家臣林楚的支援,並突然下令逃跑。林楚聽命之後收緊韁繩,突然轉變方向,駕著戰車在岔路口一路狂奔,脫離陽虎的押送隊伍。陽虎的部下在後面放箭追擊,想至季桓子於死地。一行人駕車在曲阜街道上前後追擊,塵土飛揚,看的國人目瞪口呆。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魯國都城裡的激戰

最後,季桓子的戰車有驚無險地擺脫陽越的追擊,成功地躲進孟孫氏府邸,好在孟懿子已經命令家臣和族兵枕戈待旦,應對可能發生的政變。孟懿子在府邸大門即將關閉的瞬間,從門縫放出一支利箭,一舉擊殺陽越。陽虎等人見陰謀敗露,只好集結全部的部屬攻打孟府,好在孟懿子此前已部署好兵力,他命甲兵放箭,使得陽虎的兵車無法靠近,陽越也中箭身亡。陽虎對孟府久攻不下,這時公斂處父的援軍也及時趕到,叛軍就此被擊敗了。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叛軍被魯國正規軍擊敗

陽虎看到陰謀見光,於是想拼個魚死網破,他闖入宮中,劫持了魯定公當人質,把宮中的國之重器和各種珍寶統統席捲一空,然後率殘部衝出曲阜,混戰之後,都城之內一片狼藉,血跡斑斑。

當晚,陽虎駐軍於城外的要道之上,宴飲如常,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隨從們勸他趕緊離開都城附近,陽虎自己卻神閒氣定地說:“魯人聽說我逃跑了的訊息,都在慶幸自己保住了一條小命,怎麼還會有閒工夫跑到城外,置我於死地呢?”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駐紮在曲阜城外的陽虎,似乎並不擔心敵人的追擊

事實證明,這個隨從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是陽虎的估計更高明。當時公斂處父建議孟懿子乘勝追擊,但是孟懿子因為心有餘悸,害怕陽虎在城外受到伏擊,於是沒有同意。

陽虎的首都政變最後徹底慘敗,在魯國民心盡失,所以他選擇回到個人領地陽關,繼續與“三桓”作鬥爭。“三桓”集團第二年便組織兵力,集中武力攻打陽關,想來個甕中捉鱉,徹底除掉陽虎這個禍患。陽虎畢竟兵力有限、寡不敵眾,在負隅頑抗之後,他命人放火把城門燒掉,自己趁亂出逃齊國。

陽虎當時被圍困在城中無法脫身,他一度嚇得要自返回來~殺,以為命盡於此,但幸虧一個守城小吏開啟城門放他逃出生天,可是他沒跑多遠,又突然折回,給守城門吏胸口來了一劍才揚長而去。魯軍攻佔陽關後,“三桓”搜查放走陽虎的嫌疑人,當軍人們盤查到這個守城門吏時,見他身負重傷,覺得他經歷了激烈戰鬥,因此不僅沒有懷疑他放走陽虎,反而獎勵他戰鬥勇敢。此時守城門吏才恍然大悟,陽虎給他的當胸一劍並不致命,而是要感謝他,並幫助他洗清了犯罪嫌疑。

如同電影情節的一幕幕,體現了陽虎為人膽大心細而且武藝不錯。

六。流亡外國

陽虎跑到齊國後,齊景公聽說他是一個軍事天才和有謀略的政客,對他十分欣賞,並想給他官職和爵位。此時的齊國和魯國,晉國一樣,也有卿大夫權利過大,公室權利被擠壓的問題,所以齊景公打算委以重任。陽虎也鼓動齊景公說:“魯國奉晉國為盟主,齊、魯兩國相互攻伐、相持不下,現在我可以幫助齊國攻打魯國,只需發起三次進攻,就可以徹底擊潰魯軍。”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齊國也存在卿大夫權利過大的問題

久聞陽虎善於用兵,所以齊景公真的打算讓他帥師伐魯。但是,齊國的政局也不穩定,君權也是岌岌可危。齊國由四個大夫家族把持。其中田氏正在給百姓派糖:用大度量衡借糧給百姓,用小度量衡收回糧食,野心不小。齊國的大夫們既擔心國君用陽虎加強君權,也擔心陽虎成為田氏第二,威脅自己的執政地位,於是執政大夫鮑文子避重就輕地暗示道:“陽虎做人的原則是為了財富,他可以拋棄一切仁義道德,如果輕信他的花言巧語,讓他率師伐魯,齊軍軍力損耗過度,誰能保證他不會趁機作亂呢?”齊景公聽從了鮑文子的建議,派人把陽虎囚禁起來。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陽虎駕戰車逃跑

因為之前範獻子承諾過,會在陽虎落難時收容他。因此陽虎的真實想法,是被軟禁在齊國西部,這樣更方便他出逃晉國。但陽虎知道齊景公對他不信任,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表示想在齊國東部被囚禁。這讓陽虎如願以償,被齊景公關在與晉國接壤的西部邊邑。

陽虎到達西部邊邑後,立即開始實施逃跑計劃。在拘押地,陽虎派屬下出巨資,把鄰里的各種車駕租借而來,把車軸切斷,用布條把斷軸包裹起來,然後再把車還回去。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開始向邊境潛逃,待看守們發現後驅車追趕,發現所有的車軸都被切斷,車輛無法前行,眾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逃往晉國。陽虎逃到晉國後,投奔到趙鞅門下,趙家人打算封其為國相。

孔子聽說此事後說:晉國趙氏以後要遭殃了,因為叛徒到哪兒都會搞事。

七.陽虎的新生

不過這次孔子失算了。陽虎投奔到趙鞅門下後,打算任用陽虎為趙氏首輔,地位僅次於自己。

當時趙家的家臣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陽虎善於竊國政,因此萬萬不可重用。趙鞅卻說:“陽虎在魯國是竊國大盜,屢屢得手,這說明他是一個能人。他想得到的無非是財富與權力,我既然知道他想要什麼,說明他是可以被收買的,那麼他就不可怕了,我只要把財富和權利守護好就行了。”趙鞅力排眾議,敢於起用臭名昭著的陽虎,是因為他了解陽虎的為人。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晉國人非常尚武好戰

事實上,由於晉國卿大夫間的內戰遠比魯國頻繁,所以晉國大夫和家臣的關係更加緊密,魯國是各家大夫之間友善,大夫們聯合起來鬥家臣;而晉國恰好反過來,是卿大夫們帶著各自的家臣你爭我奪。這對於宗主的識人能力和家臣的執政能力是巨大的考驗。在這種環境下,久經考驗的趙簡子無疑比魯國三桓更加成熟。

而且趙家險些遭到了滅族,所以論生存能力,趙家領袖肯定比心慈手軟的魯國貴族要強。趙家祖先是為商王朝牧馬的遊牧部族,晉文公時代趙家的領袖趙衰迎娶過戎女,趙家貴族是典型的華夷混血,長期與戎狄的戰鬥,讓趙家的尚武程度高於中原貴族。所以陽虎的武藝在趙國人裡也沒有絕對優勢。最後,陽虎初到北方,勢單力薄,短期內形成不了氣候。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晉文公的母親就是戎狄女子

有一次趙鞅問陽虎道:“我聽說你善於培養人才,果真如此嗎?”這麼問他其實是想敲打陽虎,讓他在趙地夾著尾巴做人,不要結黨營私。但是陽虎回答道:“我在魯國執政時養了三個人,等我落難時,他們都背叛了我,加入了討伐我的行列。我在齊國時也向齊景公推薦了三個人,他們都功成名就。可是等我獲罪逃跑時,他們全都躲著我,甚至對我落井下石。”

趙鞅聽後哈哈一笑,隨後又意味深長地告訴陽虎:“種橘子和柚子的人,吃和聞自己種的水果都是香的,但是種荊棘的人,只會扎自己的手。趙鞅其實實在委婉地警告提醒他不要結黨營私。同時他透過”樹人“這個話題,看出了陽虎缺乏理想,僅僅靠利益而不是一定的信任吸引人,所以他的部眾也會背叛他。

陽虎雖然是一代梟雄,但是老辣的趙鞅更是統御群雄的帥才,對於陽虎這種有叛變前科的另類人才,他以利益驅使,又用刑法震懾陽虎的不臣之心,讓他不敢胡作非為。陽虎在趙鞅手下作相,認清了形勢,所以他十分識趣地說:”君主賢明我就忠心耿耿,君主昏庸我就用陰謀來試驗他的才幹。“

後來,晉國內部發生了新的變故。在大夫爭權的過程中,範氏和中行氏為一方,晉國君主和韓趙魏智四家為一方。齊國為了從中牟利,支援範氏和中行氏。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八。揚名立萬

公元前493年8月,晉國和鄭國的鐵地爆發激戰,史稱”鐵之戰“。這是一場決定了後來晉國命運的戰役,初步確立了四家大夫:韓趙魏智瓜分晉國的事實。由於範、中行兩族的物資儲備告罄,只得派使者到齊國請求外援。齊、鄭兩國決定兩國合力支援:齊國出資,提供一千車糧食;鄭國出力,負責糧食護送,範氏也趕忙率軍相迎。

趙氏首領趙簡子也出師作戰,此時的陽虎已經是趙氏的得力干將了。為了鼓勵士卒們奮勇殺敵,趙簡子推出了縣郡化的改革方案,用此來激勵趙家軍隊計程車氣:”克敵制勝的人,上大夫獎勵一個縣縣,下大夫獎勵一個郡,士人尚田,庶民和工商業者可以入朝為官,奴隸可以成為平民。“

這道著名的軍令狀是後來戰國的軍功爵制和縣郡制度的雛形之一,這種英雄不問出處,以功績升級的體制,確實有利於陽虎這樣出身不好,但是雄心勃勃的人才崛起。作為姬姓的庶出貴族,陽虎如果是生在晉國,基本上也就不會像在魯國那樣,揹負十分沉重的竊國罵名了,而和孔子形成的鮮明對比,以及孔門弟子對其言行的負面記載,讓陽虎長期以來不得翻身。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鐵之戰前的嚴肅誓師

由於趙氏在戰役中投入兵力不多,而且鄭國軍隊準備仗著人數眾多,率先突襲趙家。知己知彼的陽虎,在戰前為眾人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方戰車比對手少很多,步兵也是少於敵軍。所以,我們建議您將所有的軍旗,都插在戰車上,可以虛張聲勢,讓對方誤以為我方人多勢眾,戰車眾多,因此不得不擺開陣勢與我軍對峙,而不會輕易發動偷襲;到時候,您再讓我站在趙軍陣最前列,去恐嚇,威懾敵人。由於我曾經擊敗過過鄭國人,鄭國的貴族們都認識我,他們人人忌憚我的威名。等雙方擺下陣勢後,我們再開戰,就可以擺開陣型決戰,而避免被對手襲擊的不利局面了。“趙鞅後來採納了他的建議,雖然戰爭異常慘烈,趙子自己也被戈擊中,但是陽虎很快接過了攻勢繼續前進,在陽虎計策的幫助下,趙家最終取得了勝利。陽虎的才幹在趙鞅手下得到充分發揮,為趙家稱霸立下了汗馬功勞。孔子的預言失算了。

八.孔子與陽虎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在衛國匡地流亡時,匡地人因為陽虎曾經曾經侵擾過當地,而把貌似陽虎的孔子圍困了起來。事實上,孔子和陽虎確實有相通之處。按照宗法制度,孔子早生幾百年可能完全沒有出頭之日,在宗法制度森嚴的時代,陽虎也難以做大。二人都是以非傳統的方式,憑藉著才華和名望,一度升到了高位之上,在渴望進入貴族圈子的同時,卻被真正的貴族所警惕。

在陽虎離開魯國之後,孔子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此時孔夫子已經50多歲了,但是季孫氏依舊沒有任命他的苗頭。這時魯國出現了另一次家臣叛亂。和陽虎關係不錯的費邑宰公山不狃,害怕被季孫氏清算,於是佔據費邑造反;為了增加叛亂的分量,他還請一直想當官但是沒有機會的孔子輔佐他,這一度讓孔子非常心動。按照孔子的思路和當時的政治環境,孔子想加入公山不狃,其實想借此機會,一方面推行自己的政治和教育主張;再加上封建家臣的直接效忠物件是季孫氏這樣的大夫,而不是魯國國君,這也算是減輕了孔子的心理負擔。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孔子摧毀大貴族的封地城池——-墮三都

但是孔子最後沒有成行。不久後成為了中都宰,並做到了司空和司寇,開始推行的自己政治理想。孔子以強硬的手段著手隳三都,摧毀三家超過規格,私藏兵甲的大城,直接加強君權。叔孫氏、季孫氏因為家臣叛亂,深受其害,支援孔子的這一主張;但是在拆除季孫氏的費城時,卻遭到了公山不狃的頑強抵抗。公山不狃看到郈邑被拆,做了應戰準備,當季桓子率領大軍前來到費城時,公山不狃和叔孫輒帶領費人避實就虛,直搗魯國都城曲阜,魯定公,孔子和叔孫氏,孟孫氏都逃到季孫氏家中躲藏。季府一度被叛軍被攻破,一行人又逃到府中的武子之臺,孔子一面命令叔孫氏和孟孫氏下臺作戰,一面調集國人前來支援,最終居高臨下地擊敗叛軍,公山不狃逃到齊國,費邑終被拆毀。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孔子希望恢復嚴格的周禮

但是在摧毀成邑時,公斂處父和孟懿子以成邑是國防重鎮,要防禦齊國入侵為理由拒絕放棄。魯定公派兵圍攻也沒有攻陷。這時三家才明白孔子的真實目的,於是開始冷落並排擠孔子。雖然魯定公封孔子為司寇兼攝相事,以孔子來加強軍政大權,但是他卻沒有聽命於自己的強大軍隊,三桓已經將魯國的軍事力量瓜分。最後不得志的孔子只能選擇周遊列國,兜售自己的理想和主張。

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

戰國時代 制度發生了鉅變

雖然如此,但是一些孔門弟子卻留在魯國為三桓效力。在平定了公山不狃的叛亂之後,三桓家族痛定思痛,決定不再任用陽虎這樣的家臣,這些人因為有世襲頭銜和田地,乃至封邑,所以容易自重。後來三桓任用了很多孔子的徒弟,這些人往往不是姬姓出身,不授予他們封地,而是將封地的收入折算成谷粟,定額定量地發放給這些家臣。一方面節省了封地,一方面杜絕新的家臣叛亂。這一關係,其實是官僚制度的先聲,為後來戰國的官僚制度開啟了先河,算是三桓對魯國政治的一種改革。

原標題:《家臣的野望:春秋末年的陽虎傳奇(有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