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您知道屈原和南陽西峽的這段不解之緣嗎?

品味端午 傳承文明

端午佳節粽飄香,神州大地麥泛黃。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但也許您不知道的是,屈原與西峽還有著一段不解之緣。出西峽縣城往東南約17公里,便來到了西峽縣回車鎮,鎮上有座崗叫屈原崗。

屈原崗是屈原“扣馬諫王”地,也是目前全國唯一歷史遺存下來用屈原名字命名的古地名;屈原曾經掌管丹淅,西峽是屈原施政地;西峽屈原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屈原廟;屈原的《國殤》《抽思》《天問》等作品,或是在西峽創作的。

端午安康:您知道屈原和南陽西峽的這段不解之緣嗎?

據說,回車鎮這個名字,就是從屈原扣馬諫王讓其回車而來的,在下轄的村子裡,赫然寫著屈原崗村、回車堂村。當年屈原流放此地,聞楚懷王去陝西的武關與秦王會面修好,屈原意識到這是楚懷王中了張儀連橫之計,於是攔住楚懷王的馬,勸其不要與虎狼之師聯合,但楚懷王因聽信讒言已經不再信任屈原。

端午安康:您知道屈原和南陽西峽的這段不解之緣嗎?

屈原無奈,在崗上捶胸頓足,仰天長嘆:“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而後楚懷王果然被囚禁,三年後在悔憤中病死咸陽。死前後悔不已:“悔不聽屈平之言,乃有今日!”

端午安康:您知道屈原和南陽西峽的這段不解之緣嗎?

接位的頃襄王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並聽信子蘭的讒言,削去屈原的所有職務,放逐南方。在放逐過程中,屈原仍然眷戀著楚國,牽掛著國家的安危。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但他的期望終於沒有能夠實現。

端午安康:您知道屈原和南陽西峽的這段不解之緣嗎?

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頃襄王逃到陳(今河南淮陽)。屈原聽到國都被破的訊息後,痛哭流涕,於是他寫下了《懷沙》賦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當地人聽說屈原溺江後,便爭駕小舟,出江拯救,但已經來不及了。時間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死後,楚國一蹶不振,終於在五十多年後(公元前223年)楚國為秦所滅。

端午安康:您知道屈原和南陽西峽的這段不解之緣嗎?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於是就把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粽子和食物投入江中以祭之,並繫上綵線,恐屈原在江底被蛟龍所食。又以龍舟競渡之戲,也是因拯救屈原而起。一直到今天,端午節祭祀屈原的活動已經成為中國民間傳統的習俗。

兩千多年來,端午節早已從節日變成了一種情懷,掛艾草、吃粽子、系五色繩、喝雄黃酒……端午節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情懷,屈原留下的不只有端午節,還有備受我們推崇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