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向中國開戰將軍竟然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奉中國為主

朝鮮半島的歷史應該算是悠久的,而與中國的關係更是很近,中國古代史和朝鮮半島的局勢也不分家,而且在漢朝時朝鮮一度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後來獨立出去,在我國的東北朝鮮邊境附近依然還有朝鮮民族生活的身影,講著朝鮮語,而且還有自己民族的學校,這說明兩國人民其實自古都融合在一起,而且還算半個親戚。

朝鮮的歷史沒有我國這麼複雜,一共也沒經歷過幾個朝代,細數下來還不夠一個春秋戰國的關係複雜。他們同我國一樣經常遭遇外族入侵,除了北方遊牧民族穿過草原森林來侵擾一下,日本也常漂洋過海來敲打一下朝鮮。當然我國古時候同樣沒少征服他們,所以說朝鮮如果沒有對付外敵的兩下子,也沒辦法活到今天。

為了不向中國開戰將軍竟然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奉中國為主

小國家處事比較靈活,根據自身情況隨時可以變臉,比如與我國相處的原則就是:中國亂的時候就擾一擾,中國強大統一的時候就一秒認慫。中國一般以大國姿態作迴應:不予計較,認慫就好。於是在漫長的歲月裡,朝鮮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一般都不敢招惹我們。

朝鮮王朝也就是李家王朝,是朝鮮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今天我們來說一下他們的開國皇帝——李成桂。原本李成桂的高祖父那一輩是歸附元朝的,其祖父和父親都有蒙古名字。他們都是世襲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不過後來元朝末期,天下大亂,高麗此時乘機來中國北方侵擾佔地盤,李成桂的父親暗中幫助高麗攻佔了雙城總管府,最後歸順了高麗。

為了不向中國開戰將軍竟然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奉中國為主

後來李成桂的父親做了高麗的大官,父子倆都是高麗的將領。不過高麗的好景也不長,同樣到了末期,李成桂作為一位大將,先後平了樸儀的叛軍,戰勝紅巾軍,擊敗元朝軍閥納哈出、投靠元朝的叛賊崔儒,還向北討伐過女真,更曾一舉滅倭寇。大功屢立,實在是用兵如神。

這使得李成桂有了很高的名望,進而有了更大的權力,後來他和高麗其他新興士大夫勢力跟高麗舊勢力作對。高麗王朝本來就日薄西山了,可是高麗國王王禑居然作死,認為中國新王朝肯定根基不穩,可以乘機撈一筆,於是密謀攻打遼東,入侵大明。但常年在外打仗的李成桂心裡很清楚,攻打明朝就是有命去沒命回來的送命差事。

為了不向中國開戰將軍竟然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奉中國為主

李成桂極力反對攻打明朝,不過高麗王堅持出征。李成桂到了鴨綠江邊越估摸形勢越覺得這是送死,並且告知王禑朝鮮沒有足夠的準備,但是王禑就是鐵了心的要打明朝。李成桂左思右想,去明朝必死無疑,但是打回高麗造反,自己卻有幾分把握,而且本來王禑就已經是亡國之君了,為什麼不搏一把呢?於是他勸服隨行的左軍都統使曹敏修,發動兵變。

李成桂勝利之後沒有立即當上皇帝,這跟中國一樣,大臣替代原本的君王那叫謀朝篡位,所以暫時不好意思直接當皇帝的李成桂還是找了幾個傀儡的,自己在幕後指揮。他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了改革,清除不平之聲,為登基之日不斷的鋪路。

為了不向中國開戰將軍竟然發動兵變,自立為帝,奉中國為主

終於在1392年七月十七日,他翻開了朝鮮半島歷史新的一頁,李家王朝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不過當了皇帝的李成桂還有一個心病遲遲不能解決,就是給自己正名的問題,跟大明朝一樣,一上臺得四海之內宣揚一下自己是中國正統,李成桂也一樣想讓別人都承認自己,而這件事兒他只能求助宗主國——明朝。

於是李成桂多次要求見朱元璋,派人去明朝上表禮部,希望明朝給自己一個名分,不過明太祖不願意搭理,後來李成桂賄賂了明朝觀察使,讓其為自己在朱元璋面前美言幾句,朱元璋才最後給了冊封,李成桂因此朝著大明的方向跪了三天三夜,齋戒沐浴兩天,以表忠心,最後明太祖感動到賜名“朝鮮半島”。

李朝對明朝的感情直到清朝都沒有熄滅,一直沿用大明的年號,可謂非常忠誠和懂得感恩啦。